首道支撑带有动态应力调节功能的基坑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26243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4 0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首道支撑带有动态应力调节功能的基坑及施工方法,包括首道支撑,首道支撑靠近中间位置断开设有应力调节装置;应力调节装置包括顶托板、滑板支座和千斤顶;顶托板包括与钢立柱上端固定连接的连接部,以及呈板状的托板;托板的上面对应断开的首道支撑设有滑板支座,用于托住首道支撑;千斤顶设置于首道支撑断开处。施工时,首先设置钢立柱,并在其顶端设置顶托板及滑板支座,在浇筑首道支撑即时,将其断为左、右两段,并在断面上设置预埋钢板,当首道支撑完成后在其断开处设置千斤顶。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首道混凝土支撑在对环境保护控制方面的缺陷,同时还能补偿超大基坑中混凝土支撑收缩产生的不利影响。

With the first support of foundation pit and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dynamic stress regulation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首道支撑带有动态应力调节功能的基坑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建造
,特别涉及首道支撑带有动态应力调节功能的基坑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市开发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尤其是在经济发达、交通繁忙的大、中型城市,包括地下空间综合体、地铁车站、地下车库、地下变电站、地下泵站、人防工程、过街地道等在内的各类地下空间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建设地下空间所相应的基坑工程面临着平面规模大、开挖深度深、施工场地狭小、周边保护对象距离近四大趋势,在倡导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今天,严格控制基坑变形,实现对周边环境的有效保护,是工程建设者必须完成的任务。目前基坑工程行业内,沿基坑竖向自上而下的首道支撑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可以避免基坑开挖后期,因围护结构顶部出现外移趋势而引发“踢脚”和支撑失效的重大安全隐患。然而,目前的首道混凝土支撑却无法如钢支撑一样通过活络头和千斤顶施加可调整的动态应力,而只能通过基坑的围护结构先发生变形向内压缩,然后混凝土支撑被动地承受传递来的土压力。如此不仅一定程度牺牲了对周边环境影响控制的效果,而且当基坑发生报警险情时,无法通过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首道支撑带有动态应力调节功能的基坑及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首道支撑带有动态应力调节功能的基坑,包括位于所述基坑与地面(9)连接处的所述首道支撑(1);其特征在于,所述首道支撑(1)靠近中间位置断开形成左半支撑(12)和右半支撑(11),所述左半支撑(12)和所述右半支撑(11)之间设有应力调节装置(3);所述应力调节装置(3),籍由一竖直设置在所述基坑内的钢立柱(2),固定在所述基坑内;所述应力调节装置(3)包括顶托板(31)、滑板支座(32)和千斤顶(33);所述顶托板(31)包括与所述钢立柱(2)上端固定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钢立柱垂直、且向四周延伸呈板状的托板,所述托板的中心位于所述首道支撑(1)断开处的正下方;所述托板的上面对应所述左半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1.首道支撑带有动态应力调节功能的基坑,包括位于所述基坑与地面(9)连接处的所述首道支撑(1);其特征在于,所述首道支撑(1)靠近中间位置断开形成左半支撑(12)和右半支撑(11),所述左半支撑(12)和所述右半支撑(11)之间设有应力调节装置(3);所述应力调节装置(3),籍由一竖直设置在所述基坑内的钢立柱(2),固定在所述基坑内;所述应力调节装置(3)包括顶托板(31)、滑板支座(32)和千斤顶(33);所述顶托板(31)包括与所述钢立柱(2)上端固定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钢立柱垂直、且向四周延伸呈板状的托板,所述托板的中心位于所述首道支撑(1)断开处的正下方;所述托板的上面对应所述左半支撑(12)和所述右半支撑(11)靠近断开处的位置分别设有所述滑板支座(32),所述顶托板(31)籍由两个所述滑板支座(32)分别托住所述左半支撑(12)和所述右半支撑(11);所述左半支撑(12)和所述右半支撑(11)断开处的断面上均设有一预埋钢板(13),两块所述预埋钢板(13)之间设有所述千斤顶(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首道支撑带有动态应力调节功能的基坑,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四周伸出所述连接部部分的下面与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面之间设有若干三角形加强肋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首道支撑带有动态应力调节功能的基坑,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杰吕培林邓长茂刘书俞震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