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和充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5287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和充电连接器,其中,该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包括至少两接触组件,以及连接组件,其中,任一所述接触组件包括充电端子及液冷线缆,所述充电端子内形成有第一液流通道,所述充电端子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液流通道连通的第一过液孔及第二过液孔,所述液冷线缆内形成有第二液流通道,所述第二液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液流通道通过所述第二过液孔连通;所述连接组件内形成有第三液流通道,且所述连接组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液流通道连通的进液口及多个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过液孔一一对应并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在热源处控制了端子的温升,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各液冷线缆之间的温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和充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和充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连接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连接器是极其重要的元器件。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中,充电端子以及线缆导体均为电动汽车充电连接器中发热温度较高的接触件,这些接触件由于长期工作在大电流、高电压的环境中,往往发热严重。特别是接触件在导通电流时由于自身阻抗而产生较大发热,从而使载流能力降低,充电功率受限;并且温度过高会带来安全隐患,造成人员烧伤烫伤等事故。现有的液冷线缆一般采用两根充电主线一进一出的结构,由于冷却液流程较长,充电散热时进出液口温差很大,导致线缆进出液口附近的线缆导体温差大,冷却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液冷式线缆插接组件,旨在从热源处控制端子的温升,并能有效降低充电主线缆之间的温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用于连接器,该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包括至少两接触组件,以及连接组件,其中,任一所述接触组件包括充电端子及液冷线缆,所述充电端子内形成有第一液流通道,所述充电端子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液流通道连通的第一过液孔及第二过液孔,所述液冷线缆内形成有第二液流通道,所述第二液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液流通道通过所述第二过液孔连通;所述连接组件内形成有第三液流通道,且所述连接组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液流通道连通的进液口及多个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过液孔一一对应并连通。优选地,所述充电端子呈长轴状,所述第一液流通道包括环形腔及中心腔,所述环形腔位于所述中心腔的外围,且在所述充电端子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过液孔与所述环形腔的靠近所述液冷线缆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液流通道通过所述第二过液孔与所述中心腔连通。优选地,所述充电端子包括插针壳体及插针内芯,所述插针壳体具有一端敞口的第一容腔、以及与所述第一容腔连通的所述第一过液孔;所述插针内芯,具有一端敞口的第二容腔、以及与所述第二容腔连通的所述第二过液孔,所述插针内芯的外周壁凸设有限位凸缘,所述插针内芯的敞口端插置于所述第一容腔内,且所述限位凸缘与所述插针壳体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容腔与所述第一容腔连通形成所述第一液流通道。优选地,所述液冷线缆包括导体及围设于所述导体外围的液冷管,所述导体与所述插针内芯的靠近所述第一容腔敞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冷管与所述导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液流通道。优选地,所述接触组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液冷管套接于所述插针壳体的敞口端;所述第一紧固件套设于所述液冷管的外围,以将所述插针壳体与所述液冷管锁紧固定。优选地,多个所述接触组件并行设置,所述第一过液孔形成于任意相邻两所述接触组件相向的一面,所述连接组件位于任意相邻的两所述接触组件之间;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管接件,所述管接件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敞口设置、另一端的周壁开设有所述出液口。优选地,所述管接件还包括围设于所述充电端子外围的锁紧部,所述锁紧部包括第一半环及第二半环,所述第一半环自所述出液口的两侧沿所述充电端子的周壁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半环与所述第一半环对接、且与所述第一半环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管体的敞口端连接、另一端形成有所述进液口。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套设于所述管体及所述连接管的外围,以将所述管体与所述连接管锁紧固定。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充电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所述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包括至少两接触组件,以及连接组件,其中,任一所述接触组件包括充电端子及液冷线缆,所述充电端子内形成有第一液流通道,所述充电端子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液流通道连通的第一过液孔及第二过液孔,所述液冷线缆内形成有第二液流通道,所述第二液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液流通道通过所述第二过液孔连通;所述连接组件内形成有第三液流通道,且所述连接组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液流通道连通的进液口及多个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过液孔一一对应并连通。本专利技术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采用连接组件将多个接触组件连接于一体,并且连接组件内的第三液流通道、充电端子内的第一液流通道以及液冷线缆内的第二液流通道依次连通。如此,冷却液首先通过第三液流通道流至第一液流通道内,以使充电端子冷却降温,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充电端子的温度,而延长充电端子的使用寿命;接着,冷却液流经第二液流通道,可使液冷线缆冷却降温,使得液冷线缆在通大电流时不至于因发热严重而影响载流能力,并且由于冷却液几乎同时达到各接触组件的液冷线缆部位,从而使得各液冷线缆的冷却程度趋于一致,能够有效降低各液冷线缆之间的温差。本专利技术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通过在接触组件内部设置可供冷却液流通的液流通道,使得冷却液能够及时带走充电端子及液冷线缆所产生的热量,在热源处控制了端子的温升,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各液冷线缆之间的温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4为图3中充电端子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5为图1中连接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接触组件120液冷线缆241管体110充电端子121第二液流通道242锁紧部111第一液流通道122导体242a第一半环11a环形腔123液冷管242b第二半环11b中心腔130第一紧固件243锁紧螺栓112第一过液孔200连接组件244连接管113插针壳体210第三液流通道245第二紧固件114插针内芯220进液口245a连接螺母1141限位凸缘230出液口245b锁紧螺母1142第二过液孔240管接件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和充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用于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接触组件,以及连接组件,其中,任一所述接触组件包括充电端子及液冷线缆,所述充电端子内形成有第一液流通道,所述充电端子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液流通道连通的第一过液孔及第二过液孔,所述液冷线缆内形成有第二液流通道,所述第二液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液流通道通过所述第二过液孔连通;所述连接组件内形成有第三液流通道,且所述连接组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液流通道连通的进液口及多个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过液孔一一对应并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用于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接触组件,以及连接组件,其中,任一所述接触组件包括充电端子及液冷线缆,所述充电端子内形成有第一液流通道,所述充电端子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液流通道连通的第一过液孔及第二过液孔,所述液冷线缆内形成有第二液流通道,所述第二液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液流通道通过所述第二过液孔连通;所述连接组件内形成有第三液流通道,且所述连接组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液流通道连通的进液口及多个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过液孔一一对应并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端子呈长轴状,所述第一液流通道包括环形腔及中心腔,所述环形腔位于所述中心腔的外围,且在所述充电端子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过液孔与所述环形腔的靠近所述液冷线缆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液流通道通过所述第二过液孔与所述中心腔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端子包括插针壳体及插针内芯,所述插针壳体具有一端敞口的第一容腔、以及与所述第一容腔连通的所述第一过液孔;所述插针内芯,具有一端敞口的第二容腔、以及与所述第二容腔连通的所述第二过液孔,所述插针内芯的外周壁凸设有限位凸缘,所述插针内芯的敞口端插置于所述第一容腔内,且所述限位凸缘与所述插针壳体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容腔与所述第一容腔连通形成所述第一液流通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线缆包括导体及围设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志平周诚智郭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沃尔新能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特种线缆有限公司常州市沃尔核材有限公司乐庭电线工业惠州有限公司惠州乐庭电子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