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铭炽专利>正文

一种十孔宽音域转调葫芦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5140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1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十孔宽音域转调葫芦丝,在现有的七孔葫芦丝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在主管背面中线上中咪孔和中唻音孔之间设有一个高咪音孔;有益效果:1、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增设了高咪音孔、中哗音孔、中哗音孔,可以吹奏出高咪音、高唻音、中哗音、中哂音、中哗音以及高哗音,扩大了音域范围,更容易转调,可以演奏进行曲和大量的现代通俗音乐;2、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设固定胶套使得其密封性更好,发音更准确;3、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个穿线孔可利于其固定;4、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尼龙绳或大力马线捆绑高音副管、低音副管和主管,结构一体化程度高,防止管壁震动影响音色;5、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装饰底座使得其更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十孔宽音域转调葫芦丝
本专利技术涉及音乐器材,具体涉及一种十孔宽音域转调葫芦丝。
技术介绍
葫芦丝又名葫芦箫,其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广泛流传于傣、彝等云南少数民族中。目前的葫芦丝通常为七孔葫芦丝,如图1所示,在主管正面中线上从上而下分别设有中嗦音孔、中咪音孔、中唻音孔、中哆音孔、低哂音孔、低啦音孔,在主管背面中线上簧片与中嗦音孔之间设有中啦音孔,这样,加上筒音低嗦音,传统葫芦丝的发音音阶排列为:低嗦音、低啦音、低哂音、中哆音、中唻音、中咪音、中嗦音、中啦音,最高音只能到中啦音,而且没有中哗音、中哂音以及高哆音,因此,很多曲子尤其是中哗音、中哂音以及高多音被常用的流行通俗歌曲用传统葫芦丝是吹奏不了的,同时,高咪音、高唻音以及高哗音被常用的进行曲用传统葫芦丝是吹奏不了的,如此一来,传统葫芦丝只限于吹奏云南少数民族小调曲子,很难适应宽音域转调的音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宽音域、方便转调的十孔宽音域转调葫芦丝。一种七孔宽音域转调葫芦丝,由葫芦、主管、吹嘴、高音副管和低音副管组成,所述主管、高音副管以及低音副管设在葫芦底端并伸进葫芦空腔,高音副管和低音副管分别在主管左右两侧,所述吹嘴设在葫芦上端,在主管、高音副管和低音副管的上端均设有簧片,在所述主管的正面中线上从上而下分别设有中嗦音孔、中咪音孔、中唻音孔、中哆音孔、低哂音孔、低啦音孔,在主管背面中线上簧片与中嗦音孔之间设有中啦音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十孔宽音域转调葫芦丝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将所述中咪音孔移向主管正面中线的右侧,将所述低啦音孔移向主管正面中线的左侧,在所述主管正面中线上中嗦音孔与中咪音孔之间设有中哗音孔,在主管正面中线上簧片与中啦音孔之间设有高哆音孔,在在主管背面中线上中咪孔和中唻音孔之间设有一个高咪音孔。优选的,所述葫芦和主管、高音副管以及低音副管的连接处设有一体化的固定胶套。优选的,所述主管的底端的背面设有一个出音孔。优选的,在所述出音孔的下方设有两个穿线孔。优选的,所述高音副管和低音副管的下端通过尼龙绳或大力马线将主管捆绑在一起。优选的,所述主管下端的管口套接装饰底座。有益效果:1、由于本专利技术增设了高咪音孔、中哗音孔、中哗音孔,可以吹奏出高咪音、高唻音、中哗音、中哂音、中哗音以及高哗音,扩大了音域范围,更容易转调,可以演奏进行曲和大量的现代通俗音乐;2、本专利技术通过增设固定胶套使得其密封性更好,发音更准确;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个穿线孔可利于其固定;4、本专利技术通过尼龙绳或大力马线捆绑高音副管、低音副管和主管,结构一体化程度高,防止管壁震动影响音色;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装饰底座使得其更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葫芦丝的结构示意图,其和现有葫芦丝的主要区别在于主管的设置,因此主管将作为图2和图3突出说明;图2为现有的七孔葫芦丝的主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十孔葫芦丝的主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和图2,现有的一种七孔葫芦丝,由葫芦1、主管2、吹嘴3、高音副管4和低音副管5组成,所述主管2、高音副管4以及低音副管5设在葫芦1底端并伸进葫芦1空腔,高音副管4和低音副管5分别在主管2左右两侧,所述吹嘴3设在葫芦1上端,在主管2、高音副管4和低音副管5的上端均设有簧片6,在所述主管2的正面中线上从上而下分别设有中嗦音孔7、中咪音孔8、中唻音孔9、中哆音孔10、低哂音孔11、低啦音孔12,在主管2背面中线上簧片6与中嗦音孔7之间设有中啦音孔13。参照图1和图3,本专利技术一种十孔宽音域转调葫芦丝,将所述中咪音孔8移向主管2正面中线的右侧,将所述低啦音孔12移向主管2正面中线的左侧,在所述主管2正面中线上中嗦音孔7与中咪音孔8之间设有中哗音孔15,在主管2正面中线上簧片6与中啦音孔13之间设有高哆音孔16,在主管2背面中线上中咪孔8和中唻音孔9之间设有一个高咪音孔17;所述葫芦1和主管2、高音副管4以及低音副管5的连接处设有一体化的固定胶套18;所述主管2的底端的背面设有一个出音孔14;在所述出音孔14的下方设有两个穿线孔19;所述高音副管4和低音副管5的下端通过尼龙绳或大力马线将主管2捆绑在一起;所述主管2下端的管口套接装饰底座20。以上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十孔宽音域转调葫芦丝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十孔宽音域转调葫芦丝,由葫芦、主管、吹嘴、高音副管和低音副管组成,所述主管、高音副管以及低音副管设在葫芦底端并伸进葫芦空腔,高音副管和低音副管分别在主管左右两侧,所述吹嘴设在葫芦上端,在主管、高音副管和低音副管的上端均设有簧片,在所述主管的正面中线上从上而下分别设有中嗦音孔、中咪音孔、中唻音孔、中哆音孔、低哂音孔、低啦音孔,在主管背面中线上簧片与中嗦音孔之间设有中啦音孔,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中咪音孔移向主管正面中线的右侧,将所述低啦音孔移向主管正面中线的左侧,在所述主管正面中线上中嗦音孔与中咪音孔之间设有中哗音孔,在主管正面中线上簧片与中啦音孔之间设有高哆音孔,在主管背面中线上中咪孔和中唻音孔之间设有一个高咪音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十孔宽音域转调葫芦丝,由葫芦、主管、吹嘴、高音副管和低音副管组成,所述主管、高音副管以及低音副管设在葫芦底端并伸进葫芦空腔,高音副管和低音副管分别在主管左右两侧,所述吹嘴设在葫芦上端,在主管、高音副管和低音副管的上端均设有簧片,在所述主管的正面中线上从上而下分别设有中嗦音孔、中咪音孔、中唻音孔、中哆音孔、低哂音孔、低啦音孔,在主管背面中线上簧片与中嗦音孔之间设有中啦音孔,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中咪音孔移向主管正面中线的右侧,将所述低啦音孔移向主管正面中线的左侧,在所述主管正面中线上中嗦音孔与中咪音孔之间设有中哗音孔,在主管正面中线上簧片与中啦音孔之间设有高哆音孔,在主管背面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铭炽
申请(专利权)人:罗铭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