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节能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5072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节能插座,所述插座为固定式插座或移动式插座,包括绝缘外壳、设置在绝缘外壳表面的接线孔、通电控制开关和设置在绝缘外壳内的基座,在基座上设置有插孔、工作指示单元、节能控制板和人体感应探测头,外接电源导线通过接线孔连接所述通电控制开关的输入端,该通电控制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插孔、工作指示单元和节能控制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智能节电插座结构紧凑,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接在插座上的负载在待机时自动断,则节省了能耗,而且安全可靠。

An intelligent energy saving socke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energy-saving socket, wherein the socket is fixed or portable socket outlets, including insulation shell, is arranged in the wiring holes, the insulating shell surface power control switch is arranged on the insulating base and the shell, a jack, arranged on the base unit, such as indicator control board and the human induction probe, the external power supply wire of the power input end of a control switch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connection hole, the power control switch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end of the jack, working instruction unit and energy saving control board,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intelligent power-saving socket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reasonable design, convenient use, load in the socket of the automatic shutdown in standby mode, it saves energy, safe and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节能插座
本技术涉及节能插座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节能插座。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电器设备的能耗浪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正常情况下使用的电器设备所消耗的能耗是由于线路上的负载较大,在线路上消耗了大量的能耗,二是待机能耗,也就是电器设备在关闭状态下不拔插头所消耗的电能;三是空耗损失,也就是在没有人使用的情况下设备还在正常运行所损失的电能,这三种浪费在现实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前国内外使用的普通插座,均不具备自动节电补偿、自动检测待机、是否空耗并自动关断用电设备电源的功能,从而造成了大量的电能浪费,并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国家积极倡导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节能插座,根据本技术的节能插座能自动断电和电能补偿的功能,从而达到节能的作用,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效果:根据本发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节能插座,包括绝缘外壳、设置在绝缘外壳表面的接线孔、通电控制开关和设置在绝缘外壳内的基座,在基座上设置有插孔、工作指示单元、节能控制板和人体感应探测头,外接电源导线通过接线孔连接所述通电控制开关的输入端,该通电控制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插孔、工作指示单元和节能控制板连接。优选的,所述节能控制板包括电源变换模块、MCU控制单元、互感器单元和节电补偿单元,外接电源导线经过所述通电控制开关分别与所述互感器单元的输入端、电源变换模块和节电补偿单元连接,所述电源变换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MCU控制单元的电源端、人体感应探测头的电源端、节电补偿单元的电源端电气连接,所述人体感应探测头的感应输出端、互感器单元输出端和节电补偿单元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MCU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节电补偿单元的输出端与外接电源导线连接,所述通电控制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MCU控制单元的控制端连接。优选的,所述节电补偿单元包括电阻R1、电容C1、电容C2、电感L1、限压二极管D1、三极管Q1和继电器J1,所述工作指示单元包括电阻R2和发光二极管D2,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MCU控制单元的控制端连接,该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限压二极管D1的阳极、继电器K1线圈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该限压二极管D1的阴极和继电器J1线圈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变换模块的电源输出端连接,该继电器J1的触点开关K的两端串联在电源导线的N极上,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继电器J1的触点开关K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2阴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和发光二极管D2阳极分别与电源导线的L极连接。优选的,所述互感器单元为电流互感器。优选的,所述电容C2为可调电容。优选的,所述插孔至少包括一个二线插孔和一个三线插孔。优选的,所述人体感应探测头为人体红外热释传感器电路、微波感应器、声音感应器或气体感应器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插座为固定式插座或移动式插座。综上所述,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智能节电插座结构紧凑,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接在插座上的负载在待机时自动断,则节省了能耗,而且安全可靠,通过对线路上的流检测,从而达到自动断电和电能补偿的功能,从而达到节能和延长负载(电器)使用寿命的目的,这种自动断电和节电补偿的节能插座可以满足安全、节能、环保、健康和便捷的用电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智能节能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节能控制板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的节电补偿单元的原理图;1-外壳,2-接线孔,20-基座,4-通电控制开关,30-插孔,31-工作指示单元,32-节能控制板,33-人体感应探测头,300-电源变换模块,301-MCU控制单元,302-互感器单元,303-节电补偿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技术的这些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节能插座,所述插座为固定式插座或移动式插座,该插座包括绝缘外壳1、设置在绝缘外壳1表面的接线孔2、通电控制开关4和设置在绝缘外壳1内的基座3,在基座3上设置有插孔30、工作指示单元31、节能控制板32和人体感应探测头33,外接电源导线通过接线孔2连接所述通电控制开关4的输入端,该通电控制开关4的输出端分别与插孔30、工作指示单元31和节能控制板32连接,所述插孔30至少包括一个二线插孔和一个三线插孔。所述节能控制板32包括电源变换模块300、MCU控制单元301、互感器单元302和节电补偿单元303,外接电源导线经过所述通电控制开关4分别与所述互感器单元303的输入端、电源变换模块300和节电补偿单元303连接,所述电源变换模块300的输出端分别与MCU控制单元301的电源端、人体感应探测头33的电源端、节电补偿单元303的电源端电气连接,所述人体感应探测头33的感应输出端、互感器单元303输出端和节电补偿单元303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MCU控制单元301连接,所述节电补偿单元303的输出端与外接电源导线连接,所述通电控制开关4的控制端与所述MCU控制单元30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源变换模块300输出的电压为12V和5V的直流电压,所述MCU控制单元301采用AT89系列单片机控制器。在本技术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人体感应探测头33为人体红外热释传感器、微波感应器、声音感应器或气体感应器中的一种或多种,更具体的,节省了能耗,本技术采用人体红外热释传感器检测到室内是否有人的状况,将检测数据传递给MCU控制单元301进行分析处理,当室内没室内无人时,则MCU控制单元301输出控制信号使通电控制开关4断开,从而切断了电源,使外接电源导线与负载的断开,该电控制开关4采用自锁开关,当需要使用负载使,按下电控制开关4进行闭合使其线路重新接通电源,此时外接电源导线与负载的重新接通,从而避免了负载的空耗。在本技术中,结合图1、图2和图3,所述节电补偿单元303包括电阻R1、电容C1、电容C2、电感L1、限压二极管D1、三极管Q1和继电器J1,所述工作指示单元31包括电阻R2和发光二极管D2,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MCU控制单元301的控制端连接,该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限压二极管D1的阳极、继电器K1线圈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该限压二极管D1的阴极和继电器J1线圈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变换模块300的电源输出端连接,该继电器J1的触点开关K的两端串联在电源导线的N极(火线N)上,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继电器J1的触点开关K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2阴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和发光二极管D2阳极分别与电源导线的L极(零线L)连接。所述互感器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节能插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节能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外壳、设置在绝缘外壳表面的接线孔、通电控制开关和设置在绝缘外壳内的基座,在基座上设置有插孔、工作指示单元、节能控制板和人体感应探测头,外接电源导线通过接线孔连接所述通电控制开关的输入端,该通电控制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插孔、工作指示单元和节能控制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节能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外壳、设置在绝缘外壳表面的接线孔、通电控制开关和设置在绝缘外壳内的基座,在基座上设置有插孔、工作指示单元、节能控制板和人体感应探测头,外接电源导线通过接线孔连接所述通电控制开关的输入端,该通电控制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插孔、工作指示单元和节能控制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节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控制板包括电源变换模块、MCU控制单元、互感器单元和节电补偿单元,外接电源导线经过所述通电控制开关分别与所述互感器单元的输入端、电源变换模块和节电补偿单元连接,所述电源变换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MCU控制单元的电源端、人体感应探测头的电源端、节电补偿单元的电源端电气连接,所述人体感应探测头的感应输出端、互感器单元输出端和节电补偿单元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MCU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节电补偿单元的输出端与外接电源导线连接,所述通电控制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MCU控制单元的控制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节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电补偿单元包括电阻R1、电容C1、电容C2、电感L1、限压二极管D1、三极管Q1和继电器J1,所述工作指示单元包括电阻R2和发光二极管D2,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敏朱雷陈璋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三赢节能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