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5067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充电器,一种充电器,其一端用于与市电连接,一端用于与数据线连接从而给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所述充电器包括插头和两金属连接件,所述插头包括两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一端用于与市电连接,另一端与金属连接件接触,所述金属连接件与导电片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方向限位槽和第二方向限位槽,所述导电片一端限位在第一限位槽中并可在第一方向限位槽和第二方向限位槽之间进行切换以实现插头的多角度转动及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充电器,其插头可以进行限位位置的切换从而调整插头的插入方向,方便使用,也能避免数据线发生损坏。

Char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电子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器。
技术介绍
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由于电子设备的高频率使用,电量消耗特别快,因此,人们需要经常使用充电器连接数据线以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但是现有的充电器的插头都是固定一个插入方向,插头不能进行转动,使用十分不方便,而且使用时,数据线经常处于折弯状态,数据线容易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充电器的使用不方便和与之连接的数据线容易发生损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器。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充电器其一端用于与市电连接,一端用于与数据线连接从而给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所述充电器包括插头和两金属连接件,所述插头包括两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一端用于与市电连接,另一端与金属连接件接触,所述金属连接件与导电片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方向限位槽和第二方向限位槽,所述导电片一端限位在第一限位槽中并可在第一方向限位槽和第二方向限位槽之间进行切换以实现插头的多角度转动及定位。优选地,所述金属连接件与导电片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四个凸起,所述四个凸起呈四角分布且相邻凸起之间的间距相等,相连两个凸起之间的间距形成所述第一限位槽。优选地,所述插头进行转动时,所述导电片推动金属连接件与之接触的一端发生弹性形变,并从第一方向限位槽切换到第二方向限位槽中进行定位或者从第二方向限位槽中切换到第一方向限位槽中进行定位。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槽和第二方向限位槽呈十字交叉,所述导电片可在收置状态、相对于收置状态旋转90°和相对于收置状态旋转180°三个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优选地,所述金属连接件的厚度为0.2~0.5mm。优选地,所述插头进一步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固定件包括限位部和两套接部,所述导电片为“L”形,所述导电片包括相连的插入端和连接端,所述插入端用于与市电连接,所述套接部套接在插入端和连接端的连接处,所述两套接部通过限位部连接,所述连接端远离插入端的端部外露于套接部以与金属连接件接触。优选地,所述充电器进一步包括上壳体和盖体,所述上壳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盖体和上壳体连接并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金属连接件部分收容在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上壳体远离盖体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导电片一端可收纳在第一容纳槽中,一端伸入第二容纳空间与金属连接件收容在第二容纳空间内的部分相接触。优选地,所述上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设置在第一凸台和上壳体侧壁之间,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形成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二凸台与上壳体侧壁之间形成第四限位槽,所述金属连接件与第三限位槽紧配合。优选地,所述盖体包括底板、两第一侧板和一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设置在底板上,所述两第一侧板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侧板设置在两第一侧板之间,所述第一侧板与第四限位槽紧配合,所述第二侧板与第一凸台的侧壁贴合,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位置与限位部的位置对应,所述支撑块将限位部限位在第二限位槽中。优选地,所述充电器进一步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电路板、盖体以及充电接口,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充电接口设置在下壳体远离上壳体的端面上,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两者的内部中空结构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电路板、盖体和金属连接件均收纳在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盖体与上壳体连接并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金属连接件部分收纳在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金属连接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接口与电路板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充电器,其插头可以进行限位位置的切换从而调整插头的插入方向,方便使用,也能避免数据线发生损坏。另外,金属连接件的厚度为0.2~0.5mm,既保证了插头可在金属连接件的第一方向限位槽和第二方向限位槽之间进行切换,又保证了金属连接件自动回弹后仍能与导电片进行限位。【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的充电器的插头处于收置状态的第一视角立体图。图1b是本技术的充电器的插头处于收置状态的第二视角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充电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的上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b是本技术的上壳体的仰视示意图。图6a是本技术的金属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b是本技术的金属连接件的主视示意图。图7a是本技术的充电器的插头相对于收置状态旋转90°的结构示意图。图7b是本技术的充电器的插头相对于收置状态旋转180°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考图1a、图1b和图2,充电器10一端用于与市电连接,一端用于与数据线连接从而给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所述充电器10包括上壳体11、插头13、两金属连接件15、盖体17、充电接口18、下壳体19以及电路板(图未示)。所述上壳体11和下壳体19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充电接口18设置在下壳体19远离上壳体11的端面上,所述上壳体11与下壳体19连接,两者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分体成型后通过胶水黏合或卡接等,所述上壳体11和下壳体19连接后,两者的内部中空结构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金属连接件15、盖体17和电路板均收容在此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插头13部分收容在该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盖体17和上壳体11连接并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金属连接件15和插头13部分收纳在此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金属连接件15与上壳体11紧配合,所述两金属连接件15分别设置在插头13的两侧并与之接触。所述插头13一端用于与市电连接,一端与金属连接件15电性连接,金属连接件15与电路板电性连接,充电接口13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数据线从充电接口13插入以给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请参考图3,所述插头13包括两导电片131和固定件133,所述两导电片131通过固定件133连接,所述插头13大体呈U形,为防止插头13出现短路,固定件133为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固定件133部分收容在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导电片131露出第二容纳空间外。请参考图4,所述导电片131整体呈“L”形,所述导电片131包括相连的插入端1311和连接端1313,所述插入端1311用于与市电连接,所述连接端1313与金属连接件15电性连接。请再参考图3,所述固定件133包括限位部1331和两套接部1333,两套接部1333对称连接在限位部1331相对的两端,所述套接部1333套设在导电片131的插入端1311与连接端1313的连接处,且连接端1313远离插入段1311插入端1311的端部外露于套接部1333以与金属连接件15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两导电片131共面设置且两个连接端1313从固定件133的两端反向延伸而出,本实施中,两个连接端1313的顶部为扁平状,且两个连接端1313的顶部的截面形状相互平行。请一并参考图5a和图5b,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电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器,其一端用于与市电连接,一端用于与数据线连接从而给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包括插头和两金属连接件,所述插头包括两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一端用于与市电连接,另一端与金属连接件接触,所述金属连接件与导电片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方向限位槽和第二方向限位槽,所述导电片一端限位在第一限位槽中并可在第一方向限位槽和第二方向限位槽之间进行切换以实现插头的多角度转动及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器,其一端用于与市电连接,一端用于与数据线连接从而给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包括插头和两金属连接件,所述插头包括两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一端用于与市电连接,另一端与金属连接件接触,所述金属连接件与导电片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方向限位槽和第二方向限位槽,所述导电片一端限位在第一限位槽中并可在第一方向限位槽和第二方向限位槽之间进行切换以实现插头的多角度转动及定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连接件与导电片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四个凸起,所述四个凸起呈四角分布且相邻凸起之间的间距相等,相连两个凸起之间的间距形成所述第一限位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进行转动时,所述导电片推动金属连接件与之接触的一端发生弹性形变,并从第一方向限位槽切换到第二方向限位槽中进行定位或者从第二方向限位槽中切换到第一方向限位槽中进行定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槽和第二方向限位槽呈十字交叉,所述导电片可在收置状态、相对于收置状态旋转90°和相对于收置状态旋转180°三个状态之间进行切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连接件的厚度为0.2 ̄0.5m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进一步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固定件包括限位部和两套接部,所述导电片为“L”形,所述导电片包括相连的插入端和连接端,所述插入端用于与市电连接,所述套接部套接在插入端和连接端的连接处,所述两套接部通过限位部连接,所述连接端远离插入端的端部外露于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世友林晨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时商创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