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建民专利>正文

自动编码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24864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0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自动编码方法和系统,涉及编码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建立待编码对象的分类体系;对分类体系的编码规则进行定义,得到预设编码规则;确定待编码对象在分类体系中的分类位置;根据预设编码规则以及分类位置自动生成待编码对象的编码值。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人记忆编码规则,只需预先完成编码规则的定义,再确定待编码对象在分类体系中的位置,即可自动生成编码,从而降低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人为错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编码方法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编码
,尤其是自动编码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对分类体系中的对象进行编码时,需要人工记忆各种编码规则,才能实现对不同分类体系的编码功能,增加了人的劳动强度,并且容易出现人为错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动编码方法和系统,无需人记忆编码规则,只需确定待编码对象在分类体系中的位置,预先完成编码规则的定义,即可自动生成编码,从而降低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人为错误。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自动编码方法,包括:建立待编码对象的分类体系;对所述分类体系的编码规则进行定义,得到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待编码对象在所述分类体系中的分类位置;根据所述预设编码规则以及所述分类位置自动生成所述待编码对象的编码值。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根据所述预设编码规则以及所述分类位置自动生成所述待编码对象的编码值包括:建立所述待编码对象在所述分类体系中的逐级类别路径;按照逐级类别路径顺序为每级类别赋予一个与所述类别相对应的子编码值,得到各个所述子编码值;将各个所述子编码值按照所述逐级类别路径顺序依次进行叠加,得到所述待编码对象的所述编码值。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对所述分类体系的编码规则进行定义,得到预设编码规则包括:获取所述分类体系的各个待编码对象;建立不同编码规则与各个所述待编码对象的映射关系,得到所述预设编码规则。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分类体系包括分类树,所述预设编码规则包括所述分类树的定义,所述确定所述待编码对象在所述分类体系中的分类位置包括:根据所述分类树的定义确定所述待编码对象在所述分类树中的位置。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分类树包括多级类别,每级所述类别均包括父类别和子类别,所述分类树的定义包括每级所述类别的类别名称。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为所述待编码对象设置唯一的身份标识号,所述身份标识号独立于所述编码值。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待编码对象的所述分类体系包括多种,通过所述身份标识号获取不同所述分类体系下的的所述编码值。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自动编码系统,包括:建立模块,用于建立待编码对象的分类体系;定义模块,用于对所述分类体系的编码规则进行定义,得到预设编码规则;位置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待编码对象在所述分类体系中的分类位置;自动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编码规则以及所述分类位置自动生成所述待编码对象的编码值。结合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自动生成模块包括: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所述待编码对象在所述分类体系中的逐级类别路径;赋予单元,用于按照逐级类别路径顺序为每级类别赋予一个与所述类别相对应的子编码值,得到各个所述子编码值;叠加单元,用于将各个所述子编码值按照所述逐级类别路径顺序依次进行叠加,得到所述待编码对象的所述编码值。结合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定义模块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分类体系的各个分类对象;映射单元,用于建立不同编码规则与各个所述分类对象的映射关系,得到所述预设编码规则。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自动编码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建立待编码对象的分类体系;对分类体系的编码规则进行定义,得到预设编码规则;确定待编码对象在分类体系中的分类位置;根据预设编码规则以及分类位置自动生成待编码对象的编码值。本专利技术无需人记忆编码规则,只需预先完成编码规则的定义,再确定待编码对象在分类体系中的位置,即可自动生成编码,从而降低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人为错误。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自动编码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步骤S103的方法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自动编码系统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编码模块的示意图。图标:10建立模块;20-定义模块;30-位置确定模块;40-自动生成模块;41-建立单元;42-赋予单元;43-叠加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现有技术中,在对分类体系中的对象进行编码时,需要人工记忆各种编码规则,才能实现对不同分类体系的编码功能,增加了人的劳动强度,并且容易出现人为错误,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编码方法和系统,无需人记忆编码规则,只需预先完成编码规则的定义,再确定待编码对象在分类体系中的位置,即可自动生成编码,从而降低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人为错误。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自动编码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实施例一: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自动编码方法流程图。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自动编码方法,包括:步骤S101,建立待编码对象的分类体系;具体地,可以直接导入待编码对象的分类体系,也可以在系统中逐条对待编码对象进行定义,得到待编码对象的分类体系。步骤S102,对分类体系的编码规则进行定义,得到预设编码规则;这里的编码规则包括常用的各种编码规则,通过为分类体系定义合适的编码规则,便于对其进行编码,得到的预设编码规则即按照预设规则为分类体系中的各个待编码对象进行编码,生成对应的编码值。步骤S103,确定待编码对象在分类体系中的分类位置;进一步地,分类体系包括分类树,即分类体系以分类树的结构形式呈现,即包括多级类别,除最高类别和最低类别外,每级类别均包括父类别和子类别,例如包括大类,大类下面包括多个中类,中类下面包括多个小类,以此类推。预设编码规则包括分类树的定义,分类树的定义包括每级类别的类别名称。要确定待编码对象在分类体系中的分类位置,可以根据分类树的定义确定待编码对象在分类树中的位置,即位于哪个分类级别。步骤S104,根据预设编码规则以及分类位置自动生成待编码对象的编码值。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编码方法无需人记忆编码规则,只需预先完成编码规则的定义,再确定待编码对象在分类体系中的位置,即可自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编码方法和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待编码对象的分类体系;对所述分类体系的编码规则进行定义,得到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待编码对象在所述分类体系中的分类位置;根据所述预设编码规则以及所述分类位置自动生成所述待编码对象的编码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待编码对象的分类体系;对所述分类体系的编码规则进行定义,得到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待编码对象在所述分类体系中的分类位置;根据所述预设编码规则以及所述分类位置自动生成所述待编码对象的编码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设编码规则以及所述分类位置自动生成所述待编码对象的编码值包括:建立所述待编码对象在所述分类体系中的逐级类别路径;按照逐级类别路径顺序为每级类别赋予一个与所述类别相对应的子编码值,得到各个所述子编码值;将各个所述子编码值按照所述逐级类别路径顺序依次进行叠加,得到所述待编码对象的所述编码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分类体系的编码规则进行定义,得到预设编码规则包括:获取所述分类体系的各个待编码对象;建立不同编码规则与各个所述待编码对象的映射关系,得到所述预设编码规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体系包括分类树,所述预设编码规则包括所述分类树的定义,所述确定所述待编码对象在所述分类体系中的分类位置包括:根据所述分类树的定义确定所述待编码对象在所述分类树中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树包括多级类别,每级所述类别均包括父类别和子类别,所述分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民杨光
申请(专利权)人:杨建民杨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