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节能开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4495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0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开水机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新型节能开水机,包括壳体,壳体内上下依次设置有冷水腔、第一热水腔、第二热水腔,冷水腔、第一热水腔、第二热水腔内均设置有液位计,冷水腔与第一热水腔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第一热水腔与第二热水腔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冷水腔与自来水管连接,第二热水腔连接有出热水管,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热水腔、第二热水腔分别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开水机长时间使用会积累水垢影响正常使用同时影响正常供热水,以及开水机加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A new type of energy-saving open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boiling water machine technology, proposes a new energy-saving boiling water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upper and lower water chamber, the first chamber of the hot water, hot water, cold water cavity second cavity, the first hot water cavity, second cavity are provided with water level gauge, cold water and hot water first cavity chamber through the first connection the first hot water pipe, hot water cavity and a second cavity through second connection pipe, a cold water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a tap water pipe, second hot water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a hot water pipe, the connecting pipe, second connecting pipe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electromagnetic valve, solenoid valve second, the first second hot water cavity and the hot water cavity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temperature sensor second, the temperature sensor, the first solenoid valve and the second solenoid valve, a first temperature sensor, a temperature sensor second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a controller.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boiling water for long time, which can accumulate scale, affect normal use, and affect normal heating water at the same time, and low heating efficiency of the boiled water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节能开水机
本技术属于开水机
,涉及一种新型节能开水机。
技术介绍
开水机是利用燃气、太阳能或电能大量供应热水,满足大中小型场所对供应热水的装置。开水机是全自动供应热水的最佳产品。开水机主要适用于学校、酒店、洗浴桑拿、政府机关、工厂、医院等需求大量生活用水的场所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开水机,在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较多水垢,而且积累在开水机的热水胆内,从而影响了开水机的正常饮用水供应,而且积累的水垢也会影响开水机的正常使用,且现有技术中的开水机加热效率也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节能开水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节能开水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上下依次设置有冷水腔、第一热水腔、第二热水腔,所述冷水腔、所述第一热水腔、所述第二热水腔内均设置有液位计,所述冷水腔与所述第一热水腔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热水腔与所述第二热水腔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冷水腔与自来水管连接,所述第二热水腔连接有出热水管,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热水腔、所述第二热水腔分别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热水腔为圆筒形且其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为中空结构,所述转轴上螺旋依次设置有若干个竖向吸污杆,所述竖向吸污杆的端部设置有吸污头,所述吸污头靠近所述第二热水腔的内壁,所述转轴一端密封穿过所述第一热水腔后其上圆周设置有转动桨板,另一端密封穿过所述第一热水腔后连接有用于使其内腔产生负压的真空泵,所述转动桨板上方设置有流水管,所述流水管与所述自来水管连接,所述流水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流水管的出口处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的喷水腔为长条形。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热水腔与所述第二热水腔之间有隔板隔开,所述第二热水腔的外壁设置有保温层。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冷水腔内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热水腔的腔壁向靠近其轴线方向凹陷形成用于加热的且为圆柱形的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四周设置有热交换翅,所述热交换翅位于所述第一热水腔内,所述加热腔为若干个,且沿所述第一热水腔的腔壁分为多组且每一组均为若干个圆周设置在第一热水腔四周,所述加热腔的入口处设置有燃气头,所述燃气头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本技术使用原理及有益效果为:1、本实施例中,开水机的壳体内依次设置有冷水腔、第一热水腔、第二热水腔,其作用分别是用来储存冷水、加热热水、储存热水,不同腔体起到不同的作用,冷水也能够储存,因此当需要大量供热水时,冷水腔存好的热水,在第一热水腔将加热好的热水送入第二热水腔后,能够更快速的送入第一热水腔进行加热,因此工作效率更高,工作时,自来水管将水送入冷水腔进行储藏,当第二热水腔中缺少热水后,第一电磁阀打开,冷水腔快速(第一连接管较粗)将水送入第一热水腔进行加热,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水开后,第二电磁阀打开,将水送入至第二热水腔进行储存,因此第一热水腔、第二热水腔的加热与储存的分工合作实现了较好的热水加热,接热水与加热之间完全没有影响,也保证了热水的持续供应,因此更加方便工作效率更高。2、本实施例中,专门用于加热水的第一热水腔内设置有转轴,转轴上的竖向吸污杆设置的吸污头可以很好的吸去第一热水腔内壁的污物和水垢,污物和水垢被吸走后可以依次沿着竖向吸污杆、转轴的中空轴部吸出,从而很好的净化了第一热水腔内的供水环境,且整体结构巧妙,竖向吸污杆螺旋设置的设计使得结构更加简单,切吸污效率吸污效果也得到很好的保证,设计合理,方便有效解决了一直存在并未解决的问题。3、本实施例中,转轴的转动由转动桨板的转动实现,转动转动桨板的转动由自来水管流入流水管的水的冲力实现,第三电磁阀打开后,流水管冲出的水冲击带动转动桨板转动从而带动转轴转动进行清污吸垢,清污吸垢的吸力由真空泵提供,因此设计巧妙,很好的实现了清污的动力供应。4、本实施例中,喷头的喷水腔为长条形,对转动桨板的冲击效果更佳,第一热水腔与第二热水腔之间有隔板隔开,第一热水腔的天然气加热过程并不会对设置有保温层的第二热水腔造成影响,而且冷水腔内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可以将加热水进行很好的过滤,因此使用更加方便,水质更加好,进一步减少了水垢的产生。5、本实施例中,第一热水腔的加热由其外围的加热腔实现,加热腔喷入燃气头产生的火焰,进行加热,整体加热效率高,因为加热腔数量较多,因此加热速度足够快,使得短时间内能够实现快速供水,且热交换翅也能够很快的将热量热交换至水中,因此与现有的热管加热相比,更加高效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加热腔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控制框线图;图中:1-壳体,2-冷水腔,3-第一热水腔,4-第二热水腔,5-液位计,6-第一连接管,7-第二连接管,8-自来水管,9-出热水管,10-第一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12-第一温度传感器,13-第二温度传感器,14-控制器,15-转轴,16-竖向吸污杆,17-吸污头,19-真空泵,20-隔板,21-保温层,22-活性炭过滤层,23-加热腔,24-热交换翅,25-燃气头,26-流水管,27-第三电磁阀,28-喷头,30-转动桨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节能开水机,包括壳体1,壳体1内上下依次设置有冷水腔2、第一热水腔3、第二热水腔4,冷水腔2、第一热水腔3、第二热水腔4内均设置有液位计5,冷水腔2与第一热水腔3通过第一连接管6连接,第一热水腔3与第二热水腔4通过第二连接管7连接,冷水腔2与自来水管8连接,第二热水腔4连接有出热水管9,第一连接管6、第二连接管7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0、第二电磁阀11,第一热水腔3、第二热水腔4分别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2、第二温度传感器13,第一电磁阀10、第二电磁阀11、第一温度传感器12、第二温度传感器13均与控制器14连接,第一热水腔3为圆筒形且其内设置有转轴15,转轴15为中空结构,转轴15上螺旋依次设置有若干个竖向吸污杆16,竖向吸污杆16的端部设置有吸污头17,吸污头17靠近第二热水腔4的内壁,转轴15一端密封穿过第一热水腔3后其上圆周设置有转动桨板30,另一端密封穿过第一热水腔3后连接有用于使其内腔产生负压的真空泵19,转动桨板30上方设置有流水管26,流水管26与自来水管8连接,流水管26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27。本实施例中,开水机的壳体1内依次设置有冷水腔2、第一热水腔3、第二热水腔4,其作用分别是用来储存冷水、加热热水、储存热水,不同腔体起到不同的作用,冷水也能够储存,因此当需要大量供热水时,冷水腔2存好的热水,在第一热水腔3将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节能开水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节能开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上下依次设置有冷水腔(2)、第一热水腔(3)、第二热水腔(4),所述冷水腔(2)、所述第一热水腔(3)、所述第二热水腔(4)内均设置有液位计(5),所述冷水腔(2)与所述第一热水腔(3)通过第一连接管(6)连接,所述第一热水腔(3)与所述第二热水腔(4)通过第二连接管(7)连接,所述冷水腔(2)与自来水管(8)连接,所述第二热水腔(4)连接有出热水管(9),所述第一连接管(6)、所述第二连接管(7)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0)、第二电磁阀(11),所述第一热水腔(3)、所述第二热水腔(4)分别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2)、第二温度传感器(13),所述第一电磁阀(10)、所述第二电磁阀(11)、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2)、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3)均与控制器(14)连接,所述第一热水腔(3)为圆筒形且其内设置有转轴(15),所述转轴(15)为中空结构,所述转轴(15)上螺旋依次设置有若干个竖向吸污杆(16),所述竖向吸污杆(16)的端部设置有吸污头(17),所述吸污头(17)靠近所述第二热水腔(4)的内壁,所述转轴(15)一端密封穿过所述第一热水腔(3)后其上圆周设置有转动桨板(30),另一端密封穿过所述第一热水腔(3)后连接有用于使其内腔产生负压的真空泵(19),所述转动桨板(30)上方设置有流水管(26),所述流水管(26)与所述自来水管(8)连接,所述流水管(26)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2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节能开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上下依次设置有冷水腔(2)、第一热水腔(3)、第二热水腔(4),所述冷水腔(2)、所述第一热水腔(3)、所述第二热水腔(4)内均设置有液位计(5),所述冷水腔(2)与所述第一热水腔(3)通过第一连接管(6)连接,所述第一热水腔(3)与所述第二热水腔(4)通过第二连接管(7)连接,所述冷水腔(2)与自来水管(8)连接,所述第二热水腔(4)连接有出热水管(9),所述第一连接管(6)、所述第二连接管(7)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0)、第二电磁阀(11),所述第一热水腔(3)、所述第二热水腔(4)分别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2)、第二温度传感器(13),所述第一电磁阀(10)、所述第二电磁阀(11)、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2)、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3)均与控制器(14)连接,所述第一热水腔(3)为圆筒形且其内设置有转轴(15),所述转轴(15)为中空结构,所述转轴(15)上螺旋依次设置有若干个竖向吸污杆(16),所述竖向吸污杆(16)的端部设置有吸污头(17),所述吸污头(17)靠近所述第二热水腔(4)的内壁,所述转轴(15)一端密封穿过所述第一热水腔(3)后其上圆周设置有转动桨板(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培勇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鑫麦发节能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