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23688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种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设置在河道驳岸上,包括具有进水区和出水区的壳体,该壳体中设置有填料层和种植在该填料层上的植物层,该填料层上方的壳体内腔形成蓄水空间;所述填料层包括有陶粒、炉渣、珍珠岩、蛭石、沸石、海泡石、麦饭石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植物层中种植有微齿眼子菜、苦草、水葱、梭鱼草、菖蒲、黄花水龙,水芹菜、空心莲子草、泽泻、狭叶泽泻、香蒲、黄菖蒲中任意3~5种;还涉及应用有该单体的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元及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利用现有空间进行原位处理,不占用其他用地,通过层层净化,延长污水与处理系统的接触时间,有效控制点源污染,污水处理过程中,边收集边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河道,减轻污染负荷。

An in situ purification treatment system for river sewag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kind of sewage into the river in situ purification monomer, arranged in the river bank, includes a housing having inlet area and outlet area of the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a filler layer and plant layer at the filler layer, the filling layer of the shell is formed inside the storage space; the filler layer includes at least one kind of ceramsite, perlite, vermiculite, slag, zeolite, sepiolite, in Maifan stone; the plant layer grow in Potamogeton maackianus, Vallisneria spiralis, Scirpus Tabernaemontani, Pontederia cordata, calamus, J.stipulacea, any kind of 3~5 water celery,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Alisma, narrow Ye Zexie, cattail, yellow flag; it also relates to the use of the monomer into the river sewage treatment unit and in situ purification system. The invention can in situ use of existing space, the other does not occupy the land, through the layers of purification, prolonged exposure and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effective control of point source pollution, the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 the collection side edge treatment, discharged into the river after the standard treatment, reducing the pollution l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河流是地面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供给生活用水,而且还能保证工业用水、消防用水以及绿化灌溉等。河水除地下水补给外,雨水补给是其重要来源,初期雨水中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屋面、路面等,初期雨水中携带大量的污染物质。此外,生活废水、工农业生产废水等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汇入河流中,污水中的悬浮物(垃圾、浮油等)、N、P、重金属等可溶性污染物及其他污染有机物将对河水的水质产生严重影响。如:申请号为201510548086.6(申请公布号为CN105152472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雨水入河污染控制的渗透型生态堤岸》公开了一种生态堤岸,其包括沿河道堤岸构建的人工渗透系统,所述人工渗透系统包括通过进水管与雨水井连接的渗透池,渗透池中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集水层、承托层和过滤层,集水层中设置有连至河道的排水管,将径流雨水均匀投配到过滤层中,雨水自上而下流动经过滤层、承托层得到净化,通过底部的集水层收集后,排放入河。上述专利中的生物堤岸能从一定程度上处理入河雨水面源污染,但是不适合对其他入河废水进行处理,尤其是生活污水,此外,仅通过渗透池简单的物理化学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净化效果不佳,并且,该生态堤岸的景观效果不佳。又如:申请号为201610188447.5(申请公布号为CN10586265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改善生境环境的硬质河流驳岸改造方法》公开了一种硬质河流驳岸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原硬质驳岸上打制新的硬质泥墙;(2)将若干个生境装置嵌入具有新的硬质泥墙的驳岸上,所述生境装置由与硬质驳岸坡度相匹配的呈相应角度相接的两块板子和板子间的挡板组成,其中一个板子嵌入驳岸上,另一个板子为水平板,水平板与河面平行,长为100-200mm;所述挡板包括位于水平板上距驳岸距离为水平板长度1/3-2/3处并与河面呈30-60°的挡板;(3)向步骤(2)中的生境装置依次加入河泥、土壤、石子和植物种苗;所述硬质驳岸与河面的夹角为100-150°。该专利可对水体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逐渐实现恢复河流生态环境的目标,但是该专利中各生境装置分别独立运作,相互之间未形成有效的协调作用,从而使得整体的处理效果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入河废水处理且污水处理效果好、河道驳岸景观效果好的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应有上述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的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元。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应有上述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元的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设置在河道驳岸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进水区和出水区的壳体,该壳体中设置有填料层和种植在该填料层上的植物层,该填料层上方的壳体内腔形成蓄水空间;所述填料层包括有陶粒、炉渣、珍珠岩、蛭石、沸石、海泡石、麦饭石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植物层中种植有微齿眼子菜、苦草、水葱、梭鱼草、菖蒲、黄花水龙,水芹菜、空心莲子草、泽泻、狭叶泽泻、香蒲、黄菖蒲中任意3~5种。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为顶部开口的盒体结构,该开口为上述进水区,而该开口的开口壁的顶沿的最低处即为上述出水区,或者,上述出水区为开设在壳体的侧壁上的出水口;所述壳体通过一侧侧面壁挂在河道驳岸上,或者通过其底部嵌于河道驳岸中。不仅方便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的加工制造,而且使该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收集各种入河废水。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有上述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的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支口和出水支口,其由至少两个所述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组成;各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沿河道驳岸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相邻的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中,其中一个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的出水区与另一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的进水区流体连通;位于两端的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中,其中一个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的进水区即为上述进水支口,而另一个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的出水区即为上述出水支口;各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的水位沿进水支口至出水支口方向依次降低,且相邻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之间的水位差足以使其中一个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的蓄水空间中的水依次通过其上的出水区以及另一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的进水区而流入另一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的蓄水空间中。作为优选,各所述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中的水位沿进水支口至出水支口方向呈阶梯排布,且相邻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之间的水位差为3~5cm。从而使各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中的水沿进水支口至出水支口方向流动,并由最后一个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的出水区(即上述出水支口)流出。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为顶部开口的盒体结构,该开口为上述进水区,而该开口的开口壁的顶沿的最低处即为上述出水区,或者,上述出水区为开设在壳体的侧壁上的出水口;所述壳体通过一侧侧面壁挂在河道驳岸上,或者通过其底部嵌于河道驳岸中;各相邻的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共用一侧侧壁,该侧壁在所述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元中形成横隔,相邻横隔的高度差为3~5cm。本专利技术解决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有上述入河污水净化处理单元的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总口和出水总口,由至少两个上述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元组成;相邻的入河污水净化处理单元中,其中一个入河污水净化处理单元的出水支口与另一入河污水净化处理单元的进水支口流体连通;位于两端的入河污水净化处理单元中,其中一个入河污水净化处理单元的进水支口即为上述进水总口,而另一个入河污水净化处理单元的出水支口即为上述出水总口;各入河污水净化处理单元中的水沿进水总口向出水总口方向流动。作为优选,各所述入河污水净化处理单元沿河道驳岸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相邻的入河污水净化处理单元中,其中一个入河污水净化处理单元的出水支口所在的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的出水区中设置有潜污泵,该潜污泵连接动力提升管,而该动力提升管与另一入河污水净化处理单元的进水支口连通。作为优选,各所述入河污水净化处理单元沿河道驳岸坡面方向并列设置,相邻的入河污水净化处理单元的出水支口与进水支口之间通过重力流水管相连通。作为优选,所述出水总口所在的单体的出水区中设置有潜污泵,该潜污泵连接动力提升管,而该动力提升管与另一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系统的进水总口连通。作为优选,所述出水总口所在的单体的出水区中设置有潜污泵,该潜污泵连接回流管,该回流管与该潜污泵所在的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系统的所述进水总口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入河污水原位处理系统设置在河道驳岸上,利用现有空间进行原位处理,不占用其他用地。其中,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中设置有填料层和植物层,而填料层上方的壳体内腔形成蓄水空间,从而能对入河污水进行收集,并通过上述填料层和植物层进行预处理,拦截污水中的垃圾、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设置在河道驳岸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进水区和出水区的壳体,该壳体中设置有填料层和种植在该填料层上的植物层,该填料层上方的壳体内腔形成蓄水空间;所述填料层包括有陶粒、炉渣、珍珠岩、蛭石、沸石、海泡石、麦饭石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植物层中种植有微齿眼子菜、苦草、水葱、梭鱼草、菖蒲、黄花水龙,水芹菜、空心莲子草、泽泻、狭叶泽泻、香蒲、黄菖蒲中任意3~5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设置在河道驳岸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进水区和出水区的壳体,该壳体中设置有填料层和种植在该填料层上的植物层,该填料层上方的壳体内腔形成蓄水空间;所述填料层包括有陶粒、炉渣、珍珠岩、蛭石、沸石、海泡石、麦饭石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植物层中种植有微齿眼子菜、苦草、水葱、梭鱼草、菖蒲、黄花水龙,水芹菜、空心莲子草、泽泻、狭叶泽泻、香蒲、黄菖蒲中任意3~5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顶部开口的盒体结构,该开口为上述进水区,而该开口的侧壁顶沿的最低处即为上述出水区,或者,上述出水区为开设在壳体的侧壁上的出水口;所述壳体通过一侧侧壁挂在河道驳岸上,或者通过其底部嵌于河道驳岸中。3.一种应用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的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支口和出水支口,其由至少两个所述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组成;各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沿河道驳岸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相邻的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中,其中一个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的出水区与另一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的进水区流体连通;位于两端的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中,其中一个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的进水区即为上述进水支口,而另一个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的出水区即为上述出水支口;各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的水位沿进水支口至出水支口方向依次降低,且相邻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之间的水位差足以使其中一个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的蓄水空间中的水依次通过其上的出水区以及另一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的进水区而流入另一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的蓄水空间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中的水位沿进水支口至出水支口方向呈阶梯排布,且相邻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体之间的水位差为3~5cm。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入河污水原位净化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乐乐王双河张长科时兵飞刘丰华张书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淼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