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基模型试验中侧向土压力的实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1757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8 0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桩基模型试验中侧向土压力的实现装置,包括模型桩、底板、第一侧压传递板、第二侧压传递板及加压设备,所述第二侧压传递板的板宽可调,所述第一侧压传递板和第二侧压传递板的下方活动伸缩;所述模型桩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侧压传递板和第二侧压传递板交错围设在所述底板上而形成闭合的侧壁,所述第一侧压传递板和第二侧压传递板的下方别连接各所述加压设备,所述第一侧压传递板和第二侧压传递板的上边沿固定,其下边沿受所述加压设备作用而向所述模型桩收拢或复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侧压传递板实现在模型四面同时施加不同大小的土压力,克服了桩基模型试验中初始土压力无法有效模拟的困难。

A device for realizing lateral earth pressure in pile foundation model t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桩基模型试验中侧向土压力的实现装置
本技术属于岩土工程中桩基模型试验
,具体涉及一种桩基模型试验中侧向土压力的实现装置。
技术介绍
桩基础工程中,桩基与桩周土的相互作用是研究桩基承载能力的关键,而桩基模型试验在研究桩基受力性能和作用机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桩基模型试验时,桩体、桩周土及桩体所受竖向外荷载都可以通过模型试验的相似比理论进行缩尺,同时受相似比的约束限制,土体中的实际的地应力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放大,采用离心机是常用的试验方法,但是离心机试验一般成本高昂,同时桩基模型试验装置复杂、庞大,一般无法采用离心机实现桩基模型试验中桩周土地应力的模拟。而桩周土地应力对于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摩擦作用、桩侧注浆效果、桩土胶结面的形成都具有重要影响。若无法得到实际应力场,这样的试验结果很难用来评价工程原型的实际力学行为和工程特性。因此,研制一种可以实现不同侧向土压力的方法及装置,对于桩基模型试验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在2017年4月提交了一份专利技术申请,专利技术名称为“桩基模型试验中侧向土压力的实现装置及实现方法”,该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桩基模型试验中侧向土压力的实现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桩基模型试验中侧向土压力的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桩、底板、两块以上第一侧压传递板、两块以上第二侧压传递板及多个加压设备,所述第二侧压传递板的板宽可调,所述第一侧压传递板和第二侧压传递板的下方活动伸缩;所述模型桩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侧压传递板和第二侧压传递板交错围设在所述底板上而形成闭合的侧壁,所述第一侧压传递板和第二侧压传递板的下方别连接各所述加压设备,所述第一侧压传递板和第二侧压传递板的上边沿固定,其下边沿受所述加压设备作用而向所述模型桩收拢或复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基模型试验中侧向土压力的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桩、底板、两块以上第一侧压传递板、两块以上第二侧压传递板及多个加压设备,所述第二侧压传递板的板宽可调,所述第一侧压传递板和第二侧压传递板的下方活动伸缩;所述模型桩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侧压传递板和第二侧压传递板交错围设在所述底板上而形成闭合的侧壁,所述第一侧压传递板和第二侧压传递板的下方别连接各所述加压设备,所述第一侧压传递板和第二侧压传递板的上边沿固定,其下边沿受所述加压设备作用而向所述模型桩收拢或复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桩基模型试验中侧向土压力的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压传递板的后板面设有加劲肋、复位弹簧、活动板和加固板;多块活动板并列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压传递板的后板面的下部,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横向的加劲肋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所述加固板与第一侧压传递板连接,所有活动板限位于加固板与第一侧压传递板之间;所述第二侧压传递板的后板面设有加劲肋、复位弹簧、活动板和加固板;多块活动板并列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压传递板的后板面的下部,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明勋唐孟雄胡贺松赵凡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新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