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线手动收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1589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8 0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护线手动收线装置,底部外壳具有四个侧板,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倒隧道形开口,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第二倒隧道形开口,第一倒隧道形开口与第二倒隧道形开口所在位置处设置有压线固线开关;底部外壳的上端面固定有定位柱,S形开缝圆柱旋转设置在定位柱上,S形凹槽将S形开缝圆柱分为对等的两个柱体,两个柱体的上端面设置有圆形凹槽,上盖外壳固定在底部外壳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省空间,可以收放多根电线,使用效率高。

Manual line collecting device for line prot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anual wire take-up device, the bottom shell has four sides, the first sid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inverted tunnel shaped opening second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plate has second tunnel openings, the first opening and the second poured down a tunnel shaped tunnel shaped opening is arranged at the position where the solid line pressure switch; on the bottom of the housing end fixed with a positioning column, S shaped slotted cylinder is arranged in the rotary positioning column, S groove S shaped slotted cylinder is divided into two columns equal, on the end surface of the two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circular groove, the outer shell of the upper cover is fixed on the bottom of the casing, the utility model saves space, and can be a plurality of wires, the use of high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护线手动收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收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护线手动收线装置。
技术介绍
电子产品种类日益增多,使得办公桌等及其有限的空间内由于电线缠绕而显得杂乱无章。基于上述现状,电线收纳多数都是通过多余电线对折捆绑的方式,极为不美观,且通过该方式长期折叠会对电线造成损伤,使其老化甚至断裂,影响使用。目前已出现不同种类的电线收纳装置,其结构简单,均不能很好地解决该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方便的电线收纳装置被专利技术,起到收纳保护电线的作用,改变现有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护线手动收线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护线手动收线装置,底部外壳具有四个侧板,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倒隧道形开口,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第二倒隧道形开口,第一倒隧道形开口与第二倒隧道形开口所在位置处设置有压线固线开关;底部外壳的上端面固定有定位柱,S形开缝圆柱旋转设置在定位柱上,S形凹槽将S形开缝圆柱分为对等的两个柱体,两个柱体的上端面设置有圆形凹槽,上盖外壳固定在底部外壳上,上盖外壳上开有圆形孔。进一步地,所述压线固线开关的一端与开关壁的一端铰接连接,开关壁中间段为上拱形状,开关壁的另一端固定套设有球形件,压线固线开关的另一端设置有球形凹槽。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壁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外壳的四个角设有四个小卡槽,底部外壳的四个角处设置有突起,突起和小卡槽卡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倒隧道形开口与第二倒隧道形开口呈对角线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柱体的一端部对应第一倒隧道形开口,柱体的另一端部对应第二倒隧道形开口。进一步地,所述圆形孔的内径略大于S形开缝圆柱。进一步地,所述柱体的两端部具有弧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旋转S形开缝圆柱即可有效收纳电线,同时,通过S型弯折路径的设计达到对电线的保护。底座背面的双面吸盘或背胶、底部外壳与上盖外壳的卡槽设计能够满足多个本装置的累加固定。通过对外壳大小的不同设计制造可以满足不同长短粗细电线的收纳,适用范围更加广泛,设计更加人性化。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底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压线固线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S形开缝圆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一种护线手动收线装置,包括底部外壳1、第一侧板101、第二侧板102、第一倒隧道形开口103、第二倒隧道形开口104、突起105、定位柱2、压线固线开关3、开关壁301、球形件302、球形凹槽303、S形开缝圆柱4、柱体401、S形凹槽5、圆形凹槽6、上盖外壳7、小卡槽701、圆形孔8。如图1所示,底部外壳1的上端面固定有定位柱2,底部外壳1具有四个侧板,第一侧板101上设置有第一倒隧道形开口103,第二侧板102上设置有第二倒隧道形开口104,第一倒隧道形开口103与第二倒隧道形开口104呈对角线设置。第一倒隧道形开口103与第二倒隧道形开口104便于电线的通过。如图2所示,第一倒隧道形开口103与第二倒隧道形开口104所在位置处设置有压线固线开关3,压线固线开关3的两端固定在第一侧板101与第二侧板102上,压线固线开关3的一端与开关壁301的一端铰接连接,开关壁301中间段为上拱形状,开关壁301的另一端固定套设有球形件302,压线固线开关3的另一端设置有球形凹槽303,当开关壁301的另一端置入压线固线开关3的另一端时,球形件302卡紧在球形凹槽303内。开关壁301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摩擦因数较大,可以很好地固定电线位置,防止因绕线不紧导致的壳内电线松动。如图3、4所示,S形开缝圆柱4的底部设有内凹部分,S形开缝圆柱4旋转设置在定位柱2上,S形凹槽5将S形开缝圆柱4分为对等的两个柱体401,柱体401的两端部(402、403)采用人性化弧形设计,具有足够圆润的弧度,使卡入S形凹槽5内的电线旋转时避免由于过度弯折而导致的损坏。柱体401的一端部402对应第一倒隧道形开口103,柱体401的另一端部403对应第二倒隧道形开口104。两个柱体401的上端面设置有圆形凹槽6,圆形凹槽6采用下挖式结构,可以方便收放线时手的操作旋转。上盖外壳7的四个角设有四个小卡槽701,底部外壳1的四个角处设置有突起105,突起105和上盖外壳7的四个小卡槽701有效的吻合卡住,上盖外壳7固定底部外壳1上,便于多个收线装置的稳定,节省空间,可以适用多根电线的情况,使用效率更高。在上盖外壳7上开有圆形孔8,圆形孔8的内径略大于S形开缝圆柱4,封盖之后S形开缝圆柱4的顶部暴露,无需打开上盖外壳7,即可通过旋转S形开缝圆柱4完成放收线的工作。底部外壳7加有双面吸盘,可以在收线完毕后进行整体外壳的固定,吸在墙上或者吸在桌上;底部也可粘有背胶起到永久固定的作用,使周围环境看起来更加有序整洁。工作原理为:首先将一根长电线的中间段放入S形凹槽内,接着通过旋转S形开缝圆柱将多余的线绕在一半的S形开缝圆柱的外壁,然后将S形开缝圆柱放回底部外壳中,并将线的两头分别卡在第一倒隧道形开口与第二倒隧道形开口上,通过压线固线开关将线牢牢固定,最后将上盖外壳盖上。再次收放线时无需打开上盖外壳,通过打开压线固线开关,旋转S形开缝圆柱上表面的圆形凹槽来带动S形开缝圆柱的旋转,即达到收放线的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护线手动收线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护线手动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外壳具有四个侧板,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倒隧道形开口,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第二倒隧道形开口,第一倒隧道形开口与第二倒隧道形开口所在位置处设置有压线固线开关;底部外壳的上端面固定有定位柱,S形开缝圆柱旋转设置在定位柱上,S形凹槽将S形开缝圆柱分为对等的两个柱体,两个柱体的上端面设置有圆形凹槽,上盖外壳固定在底部外壳上,上盖外壳上开有圆形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线手动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外壳具有四个侧板,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倒隧道形开口,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第二倒隧道形开口,第一倒隧道形开口与第二倒隧道形开口所在位置处设置有压线固线开关;底部外壳的上端面固定有定位柱,S形开缝圆柱旋转设置在定位柱上,S形凹槽将S形开缝圆柱分为对等的两个柱体,两个柱体的上端面设置有圆形凹槽,上盖外壳固定在底部外壳上,上盖外壳上开有圆形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线手动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固线开关的一端与开关壁的一端铰接连接,开关壁中间段为上拱形状,开关壁的另一端固定套设有球形件,压线固线开关的另一端设置有球形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线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琦陆李和顾云凡吕喆严正朱劲峰孙筱蓉钱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