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低碳智能保暖运动上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0390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7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低碳智能保暖运动上衣,还包括设于上衣主体上的取暖装置,设于裤子主体上的第二取暖装置,对取暖装置和第二取暖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对取暖装置、第二取暖装置和控制器进行供电的电池,以及对控制器进行遥控的移动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低碳智能保暖运动上衣,可通过手机等移动端对运动服进行灵活的智能温控调节,具有人性化的保暖效果,且可减少二氧化碳等的排放,实用性强。

A new type of low carbon intelligent heat preservation sport coa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ew low carbon intelligent warm shirt, also includes a heat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jacket body, second heat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pants body, for the control of the controller for the heating device and second heating device for heating equipment, second heating device and controller of power supply battery, and mobile terminal remote controller. The new low carbon intelligent thermal sports jacket can be flexibly controlled by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 through mobile terminals such as mobile phones. It has a humanized warmth retention effect and can reduc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so 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低碳智能保暖运动上衣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低碳智能保暖运动上衣。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已经遍布汽车等各种领域,但是新能源在运动服等衣物领域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现在衣物的实用性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如在寒冷的冬天,人们运动时不便穿着羽绒服等,但是穿着常用运动服又会出现受冷导致运动人员感冒等情况发生,穿着不够舒适,且使人体更容易出汗和排出二氧化碳,所以冬天穿的运动服等衣物的实用性有待提高。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通过手机等移动端对运动服进行灵活的智能温控调节,具有人性化的保暖效果,且可减少二氧化碳等的排放,实用性强的新型低碳智能保暖运动上衣。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低碳智能保暖运动上衣,包括上衣主体,所述上衣主体包括与人体上身躯干相对应的上主体部分和两个设于上主体部分上部两侧的衣袖;还包括设于所述上衣主体上的取暖装置,对取暖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对取暖装置和控制器进行供电的电池,以及对控制器进行遥控的移动端;所述取暖装置包括设于所述上主体部分的热循环动力装置,由上至下沿所述上主体部分环绕的第一流体循环管道,和两个分别沿所述衣袖环绕的第二流体循环管道;所述热循环动力装置包括对流体进行加热的热循环壳体,和使流体流动的动力装置;所述热循环壳体呈沿人体皮肤延伸的方形扁平状;所述热循环壳体包括朝向人体的内侧壁,朝外并与内侧壁平行的外侧壁,以及连接于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并依次相邻排列的第一连接壁、第二连接壁、第三连接壁和第四连接壁;所述热循环壳体内设有与所述内侧壁和外侧壁平行的加热板,所述加热板与所述内侧壁之间具有内间隙,所述加热板与外侧壁之间均具有外间隙;所述热循环壳体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壁上的流体出口,和形成于所述第三连接壁上的流体进口;所述流体出口包括与所述内间隙连通的内流体出口,和与所述外间隙连通的外流体出口;所述流体进口包括与所述内间隙连通的内流体进口,和与所述外间隙连通的外流体进口;所述内流体出口和外流体出口配设有供流体流出的单向流出阀,所述内流体进口和外流体进口配设有供流体流入的单向流入阀;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对所述内间隙内的流体进行驱动的内动力装置,和对所述外间隙内的流体进行驱动的外动力装置;所述内动力装置包括处于所述热循环壳体外且输出轴垂直朝向所述第三连接壁的内电机,处于所述热循环壳体内与所述内侧壁的内侧壁密封滑动接触并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壁和第三连接壁的方向延伸的内推动板,以及连接于内推动板和内电机的输出轴之间的内传动部件;所述内传动部件包括与所述内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的内传动螺杆,和与所述内推动板连接的内传动架;所述内传动架包括处于所述热循环壳体外并与所述内推动板平行的内传动横杆,以及两个贯穿所述第三连接壁并垂直连接于所述内传动横杆和内推动板两端之间的内垂直连杆;所述内传动横杆的中部形成有与所述内传动螺杆相配合的内螺纹孔;所述第三连接壁形成有供所述内垂直连杆密封滑动的内密封孔;所述内推动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壁和第四连接壁密封接触,所述内推动板具有朝向所述加热板的内对应面,所述内对应面与所述加热板之间具有内对应间隙,所述内对应面形成有多个沿所述内推动板长度方向延伸的内弹性密封片,各所述内弹性密封片的尖端与所述加热板接触,各所述内弹性密封片的高度大于所述内对应间隙的尺寸,各所述内弹性密封片由根部至尖端逐渐向所述第一连接壁方向倾斜;所述外动力装置包括处于所述热循环壳体外且输出轴垂直朝向所述第三连接壁的外电机,处于所述热循环壳体内与所述外侧壁的内侧壁密封滑动接触并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壁和第三连接壁的方向延伸的外推动板,以及连接于外推动板和外电机的输出轴之间的外传动部件;所述外传动部件包括与所述外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的外传动螺杆,和与所述外推动板连接的外传动架;所述外传动架包括处于所述热循环壳体外并与所述外推动板平行的外传动横杆,以及两个贯穿所述第三连接壁并垂直连接于所述外传动横杆和外推动板两端之间的外垂直连杆;所述外传动横杆的中部形成有与所述外传动螺杆相配合的外螺纹孔;所述第三连接壁形成有供所述外垂直连杆密封滑动的外密封孔;所述外推动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壁和第四连接壁密封接触,所述外推动板具有朝向所述加热板的外对应面,所述外对应面与所述加热板之间具有外对应间隙,所述外对应面形成有多个沿所述外推动板长度方向延伸的外弹性密封片,各所述外弹性密封片的尖端与所述加热板接触,各所述外弹性密封片的高度大于所述外对应间隙的尺寸,各所述外弹性密封片由根部至尖端逐渐向所述第一连接壁方向倾斜;所述第一流体循环管道包括与所述内流体出口连通的第一流出管道,和与所述内流体进口连通的第一流进管道;所述第一流出管道具有与所述内流体出口对应的第一近端和处于另一端的第一远端,所述第一流进管道具有与所述内流体进口对应的第二近端和处于另一端的第二远端;所述第一流出管道和所述第一流进管道平行连接在一起,且所述远端和第二远端连通;所述第二流体循环管道包括与所述外流体出口连通的第二流出管道,和与所述外流体进口连通的第二流进管道;所述第二流出管道具有与所述外流体出口对应的第三近端和处于另一端的第三远端,所述第二流进管道具有与所述外流体进口对应的第四近端和处于另一端的第四远端;所述第二流出管道和所述第二流进管道平行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第三远端和第四远端连通。所述第一流体循环管道和第二流体循环管道嵌设于所述上衣主体内;所述上衣主体包括处于内侧的透气层,处于外侧的防水透气层,以及处于透气层和防水透气层之间的立体网布层;所述立体网布层的外侧面形成有容置所述第一流体循环管道和第二流体循环管道的容置槽。所述立体网布层包括处于内侧与所述透气层连接的内网布层,处于外侧与所述防水透气层连接的外网布层,以及多个弹性支撑于内网布层和外网布层之间的弹性支撑纤维;相邻的所述弹性支撑纤维之间具有流通间隙。所述第一连接壁上形成有两个所述外流体出口,所述第三连接壁上形成有两个所述外流体进口,两所述第二流出管道分别与两所述外流体出口连通,两所述第二流进管道分别与两所述外流体进口连通。所述内弹性密封片和外弹性密封片由根部至尖端逐渐变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新型低碳智能保暖运动上衣,突破传统运动服的构造形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通过移动端对控制器进行遥控,控制器控制取暖装置对运动服的温度进行调节,具体是,内推动板将加热板的内侧分隔成处于内推板与连接壁之间的第一内容腔、和处于内推板与第三连接壁之间的第二内容腔,外推动板将加热板的外侧分隔成处于外推板与第一连接壁之间的第一外容腔、和处于外推板与第三连接壁之间的第二外容腔,加热板在热循环壳体内对流体进行加热,可利用加热板的两侧同时对整个热循环壳体内的流体进行高效加热。当需要对人体上身躯干输送热量时,移动端对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器控制内电机驱动内传动螺杆转动,通过内传动横杆和两内垂直连杆带动内推动板沿加热板向第一连接壁滑动,内推动板的一侧与所述内侧壁密封接触,内推动板的另一侧通过各内弹性密封片与加热板密封接触,随着内推动板向第一连接壁方向移动,第一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低碳智能保暖运动上衣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低碳智能保暖运动上衣,包括上衣主体,所述上衣主体包括与人体上身躯干相对应的上主体部分和两个设于上主体部分上部两侧的衣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上衣主体上的取暖装置,对取暖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对取暖装置和控制器进行供电的电池,以及对控制器进行遥控的移动端;所述取暖装置包括设于所述上主体部分的热循环动力装置,由上至下沿所述上主体部分环绕的第一流体循环管道,和两个分别沿所述衣袖环绕的第二流体循环管道;所述热循环动力装置包括对流体进行加热的热循环壳体,和使流体流动的动力装置;所述热循环壳体呈沿人体皮肤延伸的方形扁平状;所述热循环壳体包括朝向人体的内侧壁,朝外并与内侧壁平行的外侧壁,以及连接于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并依次相邻排列的第一连接壁、第二连接壁、第三连接壁和第四连接壁;所述热循环壳体内设有与所述内侧壁和外侧壁平行的加热板,所述加热板与所述内侧壁之间具有内间隙,所述加热板与外侧壁之间均具有外间隙;所述热循环壳体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壁上的流体出口,和形成于所述第三连接壁上的流体进口;所述流体出口包括与所述内间隙连通的内流体出口,和与所述外间隙连通的外流体出口;所述流体进口包括与所述内间隙连通的内流体进口,和与所述外间隙连通的外流体进口;所述内流体出口和外流体出口配设有供流体流出的单向流出阀,所述内流体进口和外流体进口配设有供流体流入的单向流入阀;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对所述内间隙内的流体进行驱动的内动力装置,和对所述外间隙内的流体进行驱动的外动力装置;所述内动力装置包括处于所述热循环壳体外且输出轴垂直朝向所述第三连接壁的内电机,处于所述热循环壳体内与所述内侧壁的内侧壁密封滑动接触并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壁和第三连接壁的方向延伸的内推动板,以及连接于内推动板和内电机的输出轴之间的内传动部件;所述内传动部件包括与所述内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的内传动螺杆,和与所述内推动板连接的内传动架;所述内传动架包括处于所述热循环壳体外并与所述内推动板平行的内传动横杆,以及两个贯穿所述第三连接壁并垂直连接于所述内传动横杆和内推动板两端之间的内垂直连杆;所述内传动横杆的中部形成有与所述内传动螺杆相配合的内螺纹孔;所述第三连接壁形成有供所述内垂直连杆密封滑动的内密封孔;所述内推动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壁和第四连接壁密封接触,所述内推动板具有朝向所述加热板的内对应面,所述内对应面与所述加热板之间具有内对应间隙,所述内对应面形成有多个沿所述内推动板长度方向延伸的内弹性密封片,各所述内弹性密封片的尖端与所述加热板接触,各所述内弹性密封片的高度大于所述内对应间隙的尺寸,各所述内弹性密封片由根部至尖端逐渐向所述第一连接壁方向倾斜;所述外动力装置包括处于所述热循环壳体外且输出轴垂直朝向所述第三连接壁的外电机,处于所述热循环壳体内与所述外侧壁的内侧壁密封滑动接触并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壁和第三连接壁的方向延伸的外推动板,以及连接于外推动板和外电机的输出轴之间的外传动部件;所述外传动部件包括与所述外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的外传动螺杆,和与所述外推动板连接的外传动架;所述外传动架包括处于所述热循环壳体外并与所述外推动板平行的外传动横杆,以及两个贯穿所述第三连接壁并垂直连接于所述外传动横杆和外推动板两端之间的外垂直连杆;所述外传动横杆的中部形成有与所述外传动螺杆相配合的外螺纹孔;所述第三连接壁形成有供所述外垂直连杆密封滑动的外密封孔;所述外推动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壁和第四连接壁密封接触,所述外推动板具有朝向所述加热板的外对应面,所述外对应面与所述加热板之间具有外对应间隙,所述外对应面形成有多个沿所述外推动板长度方向延伸的外弹性密封片,各所述外弹性密封片的尖端与所述加热板接触,各所述外弹性密封片的高度大于所述外对应间隙的尺寸,各所述外弹性密封片由根部至尖端逐渐向所述第一连接壁方向倾斜;所述第一流体循环管道包括与所述内流体出口连通的第一流出管道,和与所述内流体进口连通的第一流进管道;所述第一流出管道具有与所述内流体出口对应的第一近端和处于另一端的第一远端,所述第一流进管道具有与所述内流体进口对应的第二近端和处于另一端的第二远端;所述第一流出管道和所述第一流进管道平行连接在一起,且所述远端和第二远端连通;所述第二流体循环管道包括与所述外流体出口连通的第二流出管道,和与所述外流体进口连通的第二流进管道;所述第二流出管道具有与所述外流体出口对应的第三近端和处于另一端的第三远端,所述第二流进管道具有与所述外流体进口对应的第四近端和处于另一端的第四远端;所述第二流出管道和所述第二流进管道平行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第三远端和第四远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低碳智能保暖运动上衣,包括上衣主体,所述上衣主体包括与人体上身躯干相对应的上主体部分和两个设于上主体部分上部两侧的衣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上衣主体上的取暖装置,对取暖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对取暖装置和控制器进行供电的电池,以及对控制器进行遥控的移动端;所述取暖装置包括设于所述上主体部分的热循环动力装置,由上至下沿所述上主体部分环绕的第一流体循环管道,和两个分别沿所述衣袖环绕的第二流体循环管道;所述热循环动力装置包括对流体进行加热的热循环壳体,和使流体流动的动力装置;所述热循环壳体呈沿人体皮肤延伸的方形扁平状;所述热循环壳体包括朝向人体的内侧壁,朝外并与内侧壁平行的外侧壁,以及连接于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并依次相邻排列的第一连接壁、第二连接壁、第三连接壁和第四连接壁;所述热循环壳体内设有与所述内侧壁和外侧壁平行的加热板,所述加热板与所述内侧壁之间具有内间隙,所述加热板与外侧壁之间均具有外间隙;所述热循环壳体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壁上的流体出口,和形成于所述第三连接壁上的流体进口;所述流体出口包括与所述内间隙连通的内流体出口,和与所述外间隙连通的外流体出口;所述流体进口包括与所述内间隙连通的内流体进口,和与所述外间隙连通的外流体进口;所述内流体出口和外流体出口配设有供流体流出的单向流出阀,所述内流体进口和外流体进口配设有供流体流入的单向流入阀;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对所述内间隙内的流体进行驱动的内动力装置,和对所述外间隙内的流体进行驱动的外动力装置;所述内动力装置包括处于所述热循环壳体外且输出轴垂直朝向所述第三连接壁的内电机,处于所述热循环壳体内与所述内侧壁的内侧壁密封滑动接触并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壁和第三连接壁的方向延伸的内推动板,以及连接于内推动板和内电机的输出轴之间的内传动部件;所述内传动部件包括与所述内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的内传动螺杆,和与所述内推动板连接的内传动架;所述内传动架包括处于所述热循环壳体外并与所述内推动板平行的内传动横杆,以及两个贯穿所述第三连接壁并垂直连接于所述内传动横杆和内推动板两端之间的内垂直连杆;所述内传动横杆的中部形成有与所述内传动螺杆相配合的内螺纹孔;所述第三连接壁形成有供所述内垂直连杆密封滑动的内密封孔;所述内推动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壁和第四连接壁密封接触,所述内推动板具有朝向所述加热板的内对应面,所述内对应面与所述加热板之间具有内对应间隙,所述内对应面形成有多个沿所述内推动板长度方向延伸的内弹性密封片,各所述内弹性密封片的尖端与所述加热板接触,各所述内弹性密封片的高度大于所述内对应间隙的尺寸,各所述内弹性密封片由根部至尖端逐渐向所述第一连接壁方向倾斜;所述外动力装置包括处于所述热循环壳体外且输出轴垂直朝向所述第三连接壁的外电机,处于所述热循环壳体内与所述外侧壁的内侧壁密封滑动接触并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锐翔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