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0354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7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壁挂装置,其至少包括有:一背面能固置于壁面的基座、一能拆装于基座正面的载体。所述基座正面设有第一插掣部,且进一步界定该第一插掣部的中心轴线呈倾斜状,至于载体背面则设有第二插掣部,该第二插掣部能沿着第一插掣部中心轴线,用以由上向下的倾斜榫接第一插掣部。如此,使载体在承重时,令载体会相应产生转嫁至基座的水平分力及垂直分力,如此即可消除过去应力集中问题,且使载体吊挂稳定性大为提升。

VESA Standar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wall hanging device, which at least comprises a base which can be fixed on the wall surface and a carrier that can be disassembled on the front of the base.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detent, and further define the center axis of the first detent portion is inclined, the carrier back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detent, the second part can be inserted along the center axis of the first plug switch, by using downward inclined tenon inserting the first part. In this way, when the carrier is loaded, the load will experience the horizontal force and vertical component transferred to the base, so that the problem of stress concentration in the past can be eliminated,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carrier will be great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壁挂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载体承重时能以水平分力及垂直分力而转嫁至基座的壁挂装置,据此以大幅提升整体承重的稳定性及强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便如中国台湾第103208579号专利前案所示般,其由一背面能固置于壁面的基座、一能拆装于基座正面的载体所组成,所述基座正面具有轴向垂直的第一插掣部,至于载体背面则设有轴向垂直的第二插掣部,令该第二插掣部能手动的离合第一离合部,如此即可达到可更换载体的功能。然而,该现有技术并无法提供较高载体的承重及吊挂稳定性,意即,由于载体承重是直接“垂直”转嫁至基座顶端或底端,而此基座顶端或底端面积并不大,如此一来,便会有应力集中问题,进而造成承重有一定限制,且造成载体吊挂稳定性也有所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经不断研究及测试,终于专利技术出一种能有效改善现有技术存在问题的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壁挂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背面能固置于壁面的基座,其正面设有第一插掣部,且进一步界定该第一插掣部的中心轴线呈倾斜状;以及至少一能拆装于基座正面的载体,其背面设有与第一插掣部匹配的第二插掣部,该第二插掣部能沿着第一插掣部中心轴线,用以由上向下的倾斜榫接第一插掣部,使载体在承重时,令载体会相应产生转嫁至基座的水平分力及垂直分力。所述的壁挂装置,其中:第二插掣部在沿着第一插掣部中心轴线,然后由上向下的倾斜榫接第一插掣部后,其进一步控制载体背面抵靠于基座正面。所述的壁挂装置,其中:第一插掣部是一鸠尾槽,令鸠尾槽的中心轴线相对的由基座正面顶部朝基座背面底部方向倾斜,用以与垂直线形成第一夹角,令鸠尾槽顶端形成一倾斜连通内外的插入口,且在鸠尾槽正面形成宽度朝下渐缩且连通内外的槽口;至于载体背面则突设有第二插掣部,而该第二插掣部是一与鸠尾槽匹配的鸠尾块,此鸠尾块中心轴线呈垂直状,且令该鸠尾块具有削斜背面,令该削斜背面与载体背面形成与第一夹角匹配的第二夹角。所述的壁挂装置,其中:鸠尾块在沿着鸠尾槽中心轴线,然后由上向下的倾斜榫接鸠尾槽后,其进一步控制载体背面抵靠于基座正面。所述的壁挂装置,其中:鸠尾槽具有一与鸠尾槽中心轴线匹配的槽背面,此外,更进一步控制鸠尾槽底端具有一削斜且衔接槽背面的挡止面,令该槽背面与挡止面呈锐角配置,所述挡止面呈朝槽背面方向下斜设置,且在槽背面、挡止面衔接的部位凹设有一掏空部,至于鸠尾块则具有与槽背面匹配的削斜背面,还具有与挡止面匹配的抵靠面。所述的壁挂装置,其中:鸠尾槽两侧壁面设置有若干齿槽。所述的壁挂装置,其中:基座正面突设有一块体,然后在块体设置鸠尾槽,且在块体正面形成宽度朝下渐缩且能连通鸠尾槽内外的槽口,并在鸠尾块倾斜榫接鸠尾槽后,令载体背面抵靠于块体正面。所述的壁挂装置,其中:基座的第一插掣部采用T形槽,至于载体的第二插掣部则采用相匹配的T形块。所述的壁挂装置,其中:第一插掣部采用鸠尾块或T形块设置,至于第二插掣部则采用相对应的鸠尾槽或T形槽设置。所述的壁挂装置,其中:基座设有若干第一插掣部,该若干个第一插掣部能一一供若干载体的第二插掣部拆装。由是可知,本专利技术载体在承重时,令载体会相应产生转嫁至基座的水平分力及垂直分力,如此即可消除过去应力集中问题,且使载体吊挂稳定性大为提升,就此而言,本专利技术确实为一较进步性的壁挂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基座、载体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基座、载体的另一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基座、载体的组合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基座、载体的组合剖面侧视示意图。图5是图4的A-A位置的剖面正视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基座、载体的组合剖面俯视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基座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基座;11第一插掣部;110鸠尾槽;111插入口;112槽口;113齿槽;114槽背面;115挡止面;116掏空部;C1第一插掣部中心轴线;θ1第一夹角;V垂直线;12块体;20载体;21吊挂部;22第二插掣部;220鸠尾块;221削斜背面;222抵靠面;C2第二插掣部中心轴线;θ2第二夹角。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看图1至图6,本专利技术壁挂装置至少由一背面能固置于壁面的基座10、一能拆装于基座10正面的载体20所组成;所述基座10正面设有第一插掣部11,且进一步界定该第一插掣部11中心轴线C1呈倾斜状,至于载体20正面设有一吊挂部21、背面设有与第一插掣部11匹配的第二插掣部22,使该第二插掣部22能沿着第一插掣部11中心轴线C1,用以由上向下的倾斜榫接第一插掣部11,该第一插掣部11、第二插掣部22的接触面积相对较上揭专利前案更大,使载体20吊挂部21在承重时,令载体20会相应产生转嫁至基座10的水平分力及垂直分力,如此即可消除
技术介绍
应力集中问题,且使整体吊挂稳定性大为提升;具体而言,该基座10正面突设有一块体12,然后在块体12设置第一插掣部11,所述第一插掣部11是一鸠尾槽110,令鸠尾槽110的中心轴线C1相对的由基座10正面顶部朝基座10背面底部方向倾斜,用以与垂直线V形成第一夹角θ1,以使该鸠尾槽110顶端形成一倾斜连通内外的插入口111,且令块体12正面形成宽度朝下渐缩且能连通鸠尾槽110内外的槽口112;至于载体20背面则突设有第二插掣部22,而该第二插掣部22是一与鸠尾槽110匹配的鸠尾块220,此鸠尾块220中心轴线C2呈垂直状,且令该鸠尾块220具有削斜背面221,令该削斜背面221与载体20背面形成与第一夹角θ1匹配的第二夹角θ2,以使鸠尾块220能沿着鸠尾槽110中心轴线C1,然后由上向下的倾斜榫接鸠尾槽110,且进一步控制载体20背面抵靠于块体12正面,使载体20吊挂部21在承重时,令载体20会相应产生转嫁至基座10的水平分力及垂直分力,该水平分力一部份能由载体20背面传递至块体12正面,至于垂直分力主要由鸠尾块220传递至鸠尾槽110,是以,本专利技术载体20与基座10间的接触面积是远远较
技术介绍
更大,所以能充份改善
技术介绍
的应力集中问题,更重要的是,本专利技术载体20承重愈大,其载体20背面是愈贴靠块体12正面,所以整体能呈现出承重愈大愈牢固的优点;如图1及图2所示,该鸠尾槽110两侧壁面能够设置有若干齿槽113,如此即可以强化鸠尾槽110的可塑性;如图4所示,由于鸠尾槽110的中心轴线C1呈倾斜设置,是以,该鸠尾槽100会相应形成一与中心轴线C1匹配的槽背面114,此外,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控制鸠尾槽110底端具有一削斜且衔接槽背面114的挡止面115,令该槽背面114与挡止面115呈锐角配置,所述挡止面115呈朝槽背面114方向下斜设置,且在槽背面114、挡止面115衔接的部位凹设有一掏空部116,至于鸠尾块220除具有与槽背面114匹配的削斜背面221,更具有与挡止面115匹配的抵靠面222,是以,当载体20吊挂部21在承重时,载体20会相应产生转嫁至基座10的水平分力及垂直分力,该水平分力另部份能由载体20抵靠面222传递至挡止面115,且令垂直分力主要由该挡止面115吸收,故而本专利技术载体20承重愈大,其载体20抵靠面222是能愈插入掏空部116,使载体20能愈紧靠块体12正面,所以整体能呈现出承重愈大愈牢固的优点;至于图7则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基座10能够并排设置若干第一插掣部11,使的能一一供若干载体20的第二插掣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壁挂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壁挂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背面能固置于壁面的基座,其正面设有第一插掣部,且进一步界定该第一插掣部的中心轴线呈倾斜状;以及至少一能拆装于基座正面的载体,其背面设有与第一插掣部匹配的第二插掣部,该第二插掣部能沿着第一插掣部中心轴线,用以由上向下的倾斜榫接第一插掣部,使载体在承重时,令载体会相应产生转嫁至基座的水平分力及垂直分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壁挂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背面能固置于壁面的基座,其正面设有第一插掣部,且进一步界定该第一插掣部的中心轴线呈倾斜状;以及至少一能拆装于基座正面的载体,其背面设有与第一插掣部匹配的第二插掣部,该第二插掣部能沿着第一插掣部中心轴线,用以由上向下的倾斜榫接第一插掣部,使载体在承重时,令载体会相应产生转嫁至基座的水平分力及垂直分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插掣部在沿着第一插掣部中心轴线,然后由上向下的倾斜榫接第一插掣部后,其进一步控制载体背面抵靠于基座正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插掣部是一鸠尾槽,令鸠尾槽的中心轴线相对的由基座正面顶部朝基座背面底部方向倾斜,用以与垂直线形成第一夹角,令鸠尾槽顶端形成一倾斜连通内外的插入口,且在鸠尾槽正面形成宽度朝下渐缩且连通内外的槽口;至于载体背面则突设有第二插掣部,而该第二插掣部是一与鸠尾槽匹配的鸠尾块,此鸠尾块中心轴线呈垂直状,且令该鸠尾块具有削斜背面,令该削斜背面与载体背面形成与第一夹角匹配的第二夹角。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壁挂装置,其特征在于:鸠尾块在沿着鸠尾槽中心轴线,然后由上向下的倾斜榫接鸠尾槽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清雲
申请(专利权)人:得雲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