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台湾泥鳅和水芹的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台湾泥鳅和水芹的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加,池塘富营养化成为制约水产养殖的一个瓶颈。近年来,人们开发出生态浮床技术,利用水上种植技术种植各种水生植物,通过植物根系的吸附和吸收作用,直接从水体中去除营养物,对水体进行原位处理的方法。后来人们选择可以在浮床上生长的蔬菜,开发出了“鱼菜共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蔬菜生产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但是,现有的鱼菜共生技术中,蔬菜或鱼往往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造成产量低,不固定的浮床在大风等因素下容易发生大幅度偏移甚至损坏,不利于蔬菜生长,固定浮床的固定方式往往易于倾倒而造成不利影响,对蔬菜无施肥的种植方法中,蔬菜的产量往往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台湾泥鳅和水芹的养殖方法,该养殖方法能够很好地避免台湾泥鳅和水芹受到外界不利影响,能够更好地使水芹吸取养料,进而提升台湾泥鳅和水芹的产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台湾泥鳅和水芹的养殖方法,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台湾泥鳅和水芹的养殖方法,其中,该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整理池塘,使池塘的池壁(3)为斜坡状,使池塘深度为1.5‑2m,池底淤泥厚度为20‑30cm,清塘后向池塘内注入水并施入基肥,控制池塘内水的深度为80‑150cm,水的透明度为15‑20cm;池塘中设置有网罩(1),网罩(1)包括覆盖在池塘上方的防鸟天网(4)、罩在池壁(3)上的侧壁网(2)和多个桩体(13),桩体(13)插入池壁(3),防鸟天网(4)连接在桩体(13)顶部并向下延伸与侧壁网(2)交汇,侧壁网(2)连接于桩体(13)并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池壁(3)后向池底中央延伸,平行于池底的侧壁网(2)的网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台湾泥鳅和水芹的养殖方法,其中,该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整理池塘,使池塘的池壁(3)为斜坡状,使池塘深度为1.5-2m,池底淤泥厚度为20-30cm,清塘后向池塘内注入水并施入基肥,控制池塘内水的深度为80-150cm,水的透明度为15-20cm;池塘中设置有网罩(1),网罩(1)包括覆盖在池塘上方的防鸟天网(4)、罩在池壁(3)上的侧壁网(2)和多个桩体(13),桩体(13)插入池壁(3),防鸟天网(4)连接在桩体(13)顶部并向下延伸与侧壁网(2)交汇,侧壁网(2)连接于桩体(13)并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池壁(3)后向池底中央延伸,平行于池底的侧壁网(2)的网体上覆盖有淤泥,防鸟天网(4)距离池塘水面1-1.5米,侧壁网(2)与其覆盖下的池壁(3)间的最大距离(14)为30-40厘米,侧壁网(2)的网眼为10-18目,防鸟天网(4)的网孔为2-3cm;S2、在网罩(1)内的水体中放置水芹种植床;水芹种植床包括浮床(10)和衬网(11);浮床(10)包括具有水芹种植孔的网片(5)、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网片(5)上的U型漂浮杆(6)和侧网(12)以及插入池底的固定杆(9);衬网(11)沿网片(5)的边缘向下延伸并闭合形成网袋(7),网袋(7)与网片(5)封闭形成保护腔(8),U型漂浮杆(6)和固定杆(9)可拆卸连接,U型漂浮杆(6)可沿固定杆(9)上下滑动;衬网(11)的网眼为10-18目;水芹种植孔的孔径为2-3cm;S3、在浮床(10)上种植水芹苗株,使得水芹的根部位于所述保护腔(8)内并且水芹的茎穿过水芹种植孔向上挺立;S4、向水芹种植床的外部和侧壁网(2)内部的水体空间内投放台湾泥鳅苗,并对台湾泥鳅苗进行投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方法,其中,所述固定杆(9)沿高度方向开设有穿透所述固定杆(9)杆壁的长条型狭缝(9-1),长条型狭缝(9-1)中穿接有可上下滑动的连接环(9-2),所述U型漂浮杆(6)可拆卸地与所述连接环(9-2)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方法,其中,所述固定杆(9)沿高度方向设置有滑轨(9-3),所述滑轨(9-3)上设置有可沿所述滑轨(9-3)上下滑动的滑块(9-4),所述滑块(9-4)与所述U型漂浮杆(6)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方法,其中,所述侧网(12)与所述网片(5)的边缘相连接并向上延伸,所述U型漂浮杆(6)开口朝上地与所述网片(5)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岗,杨玲,付佩胜,王俊鹏,刘羽清,张志山,董学飒,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山东省淡水渔业监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