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哈氏肿腿蜂防治锈色粒肩天牛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2024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7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哈氏肿腿蜂防治锈色粒肩天牛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当年的哈氏肿腿蜂放入恒温箱中;S2、选取树木;S3、蜂种投放;S4、调查取样,在放蜂一个月后,采取固定标准的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试验区内设定标准地两个1区标准地和2区标准地,在每个标准地中砍伐5株带有锈色粒肩天牛幼虫的树木,劈开后观察哈氏肿腿蜂的寄生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方法简单,将释放哈氏肿腿蜂分时间段的进行科学的投放,能够保证哈氏肿腿蜂幼虫的存活率,极大的提高锈色粒肩天牛的防治效果。

A method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rustled coloured shoulder beetles by using Harris swollen was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哈氏肿腿蜂防治锈色粒肩天牛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害虫生物防治
,具体为一种利用哈氏肿腿蜂防治锈色粒肩天牛的生物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哈氏肿腿蜂又称管式肿腿蜂,在中国、韩国和日本均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山东、湖南、陕西、山西、等地。由于其钻蛀能力强,可钻进树皮并穿过充满虫粪的虫道寻找寄主,被认为是控制钻蛀性害虫的理想天敌。目前,我国林木蛀干害虫危害形式严峻,光肩星天牛、桑天牛、锈色粒肩天牛等害虫的发生危害隐蔽,常规的防治方法效果十分有限,许多地方开始大规模的人工繁育释放哈氏肿腿蜂,以期缓解或控制害虫危害。由于防治对象与地理环境的因素影响,往往未能取得预期的防治效果,且各地对哈氏肿腿蜂的投放方法没有进行科学统一的进行,这就造成了投放相同数量的哈氏肿腿蜂对不同种类的天牛乃至对同一种类的天牛的防治效果千差万别。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利用哈氏肿腿蜂防治锈色粒肩天牛的方法投入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利用哈氏肿腿蜂防治锈色粒肩天牛的方法,可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利用哈氏肿腿蜂防治锈色粒肩天牛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当年的哈氏肿腿蜂放入恒温箱中,调控温度使其在释放前一天开始羽化,每管100头雌蜂;S2、选择胸径11~20cm,树高9~11m的树木,且树木的虫蛀率85~89%,在锈色粒肩天牛幼虫尚未化蛹之前,进行准备放蜂工作;S3、将每株树木作为一个点,在放蜂时先在树干上斜插一根大头钉,将蜂管的棉塞打开,并把管口倒套在大头钉上,使哈氏肿腿蜂自行扩散到树干上;S4、在放蜂一个月后,采取固定标准的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试验区内设定标准地两个1区标准地和2区标准地,在每个标准地中砍伐5株带有锈色粒肩天牛幼虫的树木,劈开后观察哈氏肿腿蜂的寄生情况。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利用哈氏肿腿蜂防治锈色粒肩天牛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2中,选择近期无雨、风力较小、气温在20~25℃左右的晴好天气准备释放哈氏肿腿蜂,且放蜂时间上午9~11点,下午15~18点。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利用哈氏肿腿蜂防治锈色粒肩天牛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3中,大头钉的位置距离地面2~3m,管口倒套在大头钉上时,其管底要略高于管口,以防雨水浸死未羽化的蜂蛹。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利用哈氏肿腿蜂防治锈色粒肩天牛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3中,对于不能套挂的树木,采用胶带纸将蜂管倒贴于树木的分枝处,使哈氏肿腿蜂自行扩散到树干。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利用哈氏肿腿蜂防治锈色粒肩天牛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3中,分别在7月下旬、8月中旬和9月上旬对哈氏肿腿蜂进行释放,使哈氏肿腿蜂自行扩散到树干,分别在7月下旬按蜂∶虫=1∶1,8月中旬按蜂∶虫=1∶5,9月上旬按蜂∶虫=1∶10对哈氏肿腿蜂进行释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操作方法简单,将释放哈氏肿腿蜂分时间段的进行科学的投放,能够保证哈氏肿腿蜂幼虫的存活率,极大的提高锈色粒肩天牛的防治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防治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利用哈氏肿腿蜂防治锈色粒肩天牛的方法,所述的方法的步骤如下:S1、选取当年的哈氏肿腿蜂放入恒温箱中,调控温度使其在释放前一天开始羽化,每管100头雌蜂;S2、选择胸径11~20cm,树高9~11m的树木,且树木的虫蛀率85~89%,在锈色粒肩天牛幼虫尚未化蛹之前,进行准备放蜂工作;选择近期无雨、风力较小、气温在20~25℃左右的晴好天气准备释放哈氏肿腿蜂,且放蜂时间上午9~11点,下午15~18点;S3、将每株树木作为一个点,在放蜂时先在树干上斜插一根大头钉,将蜂管的棉塞打开,并把管口倒套在大头钉上,使哈氏肿腿蜂自行扩散到树干上;大头钉的位置距离地面2~3m,管口倒套在大头钉上时,其管底要略高于管口,以防雨水浸死未羽化的蜂蛹,对于不能套挂的树木,采用胶带纸将蜂管倒贴于树木的分枝处,使哈氏肿腿蜂自行扩散到树干,分别在7月下旬、8月中旬和9月上旬对哈氏肿腿蜂进行释放,使哈氏肿腿蜂自行扩散到树干,分别在7月下旬按蜂∶虫=1∶1,8月中旬按蜂∶虫=1∶5,9月上旬按蜂∶虫=1∶10对哈氏肿腿蜂进行释放;S4、在放蜂一个月后,采取固定标准的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试验区内设定标准地两个1区标准地和2区标准地,在每个标准地中砍伐5株带有天牛幼虫的树木,劈开后观察哈氏肿腿蜂的寄生情况。对放蜂效果的检查是在哈氏肿腿蜂幼虫老熟到蛹羽化期间进行,采用调查树上新鲜排粪孔的方法判断锈色粒肩天牛幼虫数及被寄生情况,因锈色粒肩天牛幼虫孵化后随即从刻槽钻入树干,一只锈色粒肩天牛幼虫只形成一条虫道,因此,新鲜排粪孔数即为未被寄生的幼虫数,在释放哈氏肿腿蜂之前将这些新鲜排粪孔用红色颜料笔作标记,释放哈氏肿腿蜂一个与后,再次调查这些作标记的虫孔,看是否还在继续排出新鲜粪便,以此来判断锈色粒肩天牛幼虫是否被寄生,计算寄生率和防治效果,其中寄生率=(被寄生虫数/调查总虫数)×100,防治效果=(放蜂死亡率-对照区死亡率)×(1-对照区死亡率)×100,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照区与放蜂区的树木密度以及虫蛀率相同,且对照区没有投放哈氏肿腿蜂。依照表1可知,通过释放哈氏肿腿蜂,树木的死亡率明显下降,防治效果达到93.85%,说明通过释放哈氏肿腿蜂防治锈色粒肩天牛可以减少树木的死亡率,增加造林成活率。根据表2可知,哈氏肿腿蜂对锈色粒肩天牛的防治率可达75.07-80.80%,寄生率也达到23.18-29.52%,所以利用哈氏肿腿蜂防治锈色粒肩天牛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寄生率比较高,增加了哈氏肿腿蜂的自然存活率,能够达到可持续控制的目的。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利用哈氏肿腿蜂防治锈色粒肩天牛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哈氏肿腿蜂防治锈色粒肩天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当年的哈氏肿腿蜂放入恒温箱中,调控温度使其在释放前一天开始羽化,每管100头雌蜂;S2、选择胸径11~20cm,树高9~11m的树木,且树木的虫蛀率85~89%,在锈色粒肩天牛幼虫尚未化蛹之前,进行准备放蜂工作;S3、将每株树木作为一个点,在放蜂时先在树干上斜插一根大头钉,将蜂管的棉塞打开,并把管口倒套在大头钉上,使哈氏肿腿蜂自行扩散到树干上;S4、在放蜂一个月后,采取固定标准的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试验区内设定标准地两个1区标准地和2区标准地,在每个标准地中砍伐5株带有锈色粒肩天牛幼虫的树木,劈开后观察哈氏肿腿蜂的寄生情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哈氏肿腿蜂防治锈色粒肩天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当年的哈氏肿腿蜂放入恒温箱中,调控温度使其在释放前一天开始羽化,每管100头雌蜂;S2、选择胸径11~20cm,树高9~11m的树木,且树木的虫蛀率85~89%,在锈色粒肩天牛幼虫尚未化蛹之前,进行准备放蜂工作;S3、将每株树木作为一个点,在放蜂时先在树干上斜插一根大头钉,将蜂管的棉塞打开,并把管口倒套在大头钉上,使哈氏肿腿蜂自行扩散到树干上;S4、在放蜂一个月后,采取固定标准的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试验区内设定标准地两个1区标准地和2区标准地,在每个标准地中砍伐5株带有锈色粒肩天牛幼虫的树木,劈开后观察哈氏肿腿蜂的寄生情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哈氏肿腿蜂防治锈色粒肩天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选择近期无雨、风力较小、气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振贤
申请(专利权)人:登封市绿奥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