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0181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4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保护套,包括保护套主体、磁条A、缺口A、磁条B、缺口B、魔术贴A、缺口C、魔术贴B、缺口D、魔术贴C、磁条C、磁条D、磁条E、磁条F;其特征在于:在保护套主体上方的磁条A穿过缺口A与磁条B相吸,起到固定耳机听筒的作用,保护套主体下方的魔术贴A、魔术贴B和魔术贴C分别穿过缺口B、缺口C、缺口D与自身相粘,起到固定耳机线的作用,在魔术贴B与缺口C之间的保护套中,竖直分布了四个磁条,分别是磁条C、磁条D、磁条E、磁条F,这四个磁条的有序相吸,可以起到防缠绕的目的。该装置使用方便,能够有效解决耳机线的缠绕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和市场推广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保护套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保护套,属电子配件领域。
技术介绍
耳机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就目前而言,比较普及的是有线耳机。但是有线耳机在使用上有不方便的地方。每次准备使用耳机时,缠绕在一起的导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用户体验。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保护套,在为耳机线提供保护的同时起到防缠绕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保护套。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保护套,包括保护套主体、磁条A、缺口A、磁条B、缺口B、魔术贴A、缺口C、魔术贴B、缺口D、魔术贴C、磁条C、磁条D、磁条E、磁条F;其特征在于:在保护套主体上方的磁条A穿过缺口A与磁条B相吸,起到固定耳机听筒的作用,位于保护套主体下方的魔术贴A、魔术贴B和魔术贴C分别穿过缺口B、缺口C、缺口D与自身相粘,起到固定耳机线的作用,在魔术贴B与缺口C之间的保护套主体内,竖直分布了四个磁条,分别是磁条C、磁条D、磁条E、磁条F,这四个磁条的有序相吸,可以起到防缠绕的目的。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防止耳机线缠绕,方便人们使用;(2)保护套也可以起到防腐蚀和防切割的作用;(3)可以拆解替换,用到不同的耳机上;(4)成本低廉,利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保护套,包括保护套主体1、磁条A2、缺口A3、磁条B4、缺口B5、魔术贴A6、缺口C7、魔术贴B8、缺口D9、魔术贴C10、磁条C11、磁条D12、磁条E13、磁条F14;其特征在于:在保护套主体1上方的磁条A2穿过缺口A3与磁条B4相吸,起到固定耳机听筒的作用,位于保护套主体1下方的魔术贴A6、魔术贴B8和魔术贴C10分别穿过缺口B5、缺口C7、缺口D9与自身相粘,起到固定耳机线的作用,在魔术贴B8与缺口C7之间的保护套主体1内,竖直分布了四个磁条,分别是磁条C11、磁条D12、磁条E13、磁条F14,这四个磁条的有序相吸,可以起到防缠绕的目的。使用时,将左耳机和右耳机分别安装到耳机线保护套中,通过磁条A和磁条B的相吸作用固定耳机听筒。保护套对耳机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比如防腐蚀、防切割。耳机使用完后,将左耳机和右耳机下方的磁条C11、磁条D12、磁条E13和磁条F14有序相吸,再进行收纳,这样下次使用耳机时,耳机线就不会再是胡乱的缠绕的在一起,而是一拉就开,十分方便。该装置使用方便,能够有效解决耳机线的缠绕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和市场推广前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保护套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保护套,包括保护套主体(1)、磁条A(2)、缺口A(3)、磁条B(4)、缺口B(5)、魔术贴A(6)、缺口C(7)、魔术贴B(8)、缺口D(9)、魔术贴C(10)、磁条C(11)、磁条D(12)、磁条E(13)、磁条F(14);其特征在于:在保护套主体(1)上方的磁条A(2)穿过缺口A(3)与磁条B(4)相吸,起到固定耳机听筒的作用,位于保护套主体(1)下方的魔术贴A(6)、魔术贴B(8)和魔术贴C(10)分别穿过缺口B(5)、缺口C(7)、缺口D(9)与自身相粘,起到固定耳机线的作用,在魔术贴B(8)与缺口C(7)之间的保护套内,竖直分布了四个磁条,分别是磁条C(11)、磁条D(12)、磁条E(13)、磁条F(14),这四个磁条的有序相吸,可以起到防缠绕的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保护套,包括保护套主体(1)、磁条A(2)、缺口A(3)、磁条B(4)、缺口B(5)、魔术贴A(6)、缺口C(7)、魔术贴B(8)、缺口D(9)、魔术贴C(10)、磁条C(11)、磁条D(12)、磁条E(13)、磁条F(14);其特征在于:在保护套主体(1)上方的磁条A(2)穿过缺口A(3)与磁条B(4)相吸,起到固定耳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磊彭悦张鑫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