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输入缓冲电路的门禁智能电源照明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2017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4 0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输入缓冲电路的门禁智能电源照明驱动系统,包括由芯片U1,以及串接在芯片U1的CK管脚与VDD管脚之间的电阻R3组成的芯片判断电路;其中,芯片U1的型号为TT6061;还包括分别与芯片判断电路相连接的驱动输入电路和输入触发电路,与驱动输入电路相连接的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与输入触发电路相连接的触发照明电路,以及与驱动输入电路相连接的输入缓冲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基于输入缓冲电路的门禁智能电源照明驱动系统,保证了系统的供电,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还使得照明系统更加灵敏,提高了反应速度,使得人们在使用门禁时能够得到更加及时的照明,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输入缓冲电路的门禁智能电源照明驱动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门禁照明领域,具体是指基于输入缓冲电路的门禁智能电源照明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门禁本是用于保护住户安全的装置,用户在进入住宅前需要先通过门禁的认证,如此能够更好的提高住户居住的安全性,同时还能很好的避免不法分子以及各类社会人员混入住宅区内。为了提高门禁的使用效果,尤其是在夜晚光照不足时的使用效果,人们时常会在门禁周边搭配相关联的照明装置,但是现有照明装置的使用效果并不如意,其灵敏度较低,不利于及时的提供照明,甚至有时候因为照明不足还会导致住户的误操作,轻则无法正常开启门禁,重则输入错误指令影响他人休息,甚至导致门禁报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基于输入缓冲电路的门禁智能电源照明驱动系统,保证了系统的供电,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还使得照明系统更加灵敏,提高了反应速度,使得人们在使用门禁时能够得到更加及时的照明,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基于输入缓冲电路的门禁智能电源照明驱动系统,包括由芯片U1,以及串接在芯片U1的CK管脚与VDD管脚之间的电阻R3组成的芯片判断电路;其中,芯片U1的型号为TT6061;还包括分别与芯片判断电路相连接的驱动输入电路和输入触发电路,与驱动输入电路相连接的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与输入触发电路相连接的触发照明电路,以及与驱动输入电路相连接的输入缓冲电路;所述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由三极管VT101,N极与三极管VT101的基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03后与三极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2,负极与二极管D102的P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01后与三极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102,正极与三极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5后与二极管D102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101,正极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2后与电容C102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103,N极与电容C103的负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01,N极与二极管D102的P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06后与稳压二极管D101的P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03,正极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7后与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04,一端与电容C104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08后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滑动端经电阻R104后与电容C103的负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01,正极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发光二极管VT104后与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05,N极与电容C105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5,N极顺次经继电器K101和继电器K101的常闭触点K101-1后与电容C105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6,以及一端与电容C105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继电器K101的常开触点K101-2后接地的电阻R109组成;其中,电容C105的负极与发光二极管D104的N极相连接,二极管D106的P极与二极管D105的P极组成该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电源输入端,电容C101的正极与负极组成该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二电源输入端,电容C105的负极经继电器K101的常闭触点K101-1后与二极管D105的P极组成该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且与驱动输入电路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输入电路由MOS管Q1,正极与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负极与芯片U1的CI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2,一端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滑动端与MOS管Q1的源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的NC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4,N极与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后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N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P极与芯片U1的VSS管脚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2,正极与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负极与稳压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1,一端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的FI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以及正极与芯片U1的FI管脚相连接、负极与芯片U1的VSS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3组成;其中,二极管D1的N极与芯片U1的VDD管脚相连接,MOS管Q1的漏极与电容C3的负极组成该驱动输入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且与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输入触发电路由三极管VT1,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的VDD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一端与芯片U1的A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6,N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7后与芯片U1的TI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3,N极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P极与芯片U1的VSS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4,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接的电阻R9组成;其中,二极管D4的N极作为该输入触发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作为优选,所述触发照明电路由双向晶闸管VS1,照明灯H,负极与双向晶闸管VS1的控制极相连接、正极与电阻R6和电阻R8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电容C4,负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正极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5,以及一端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P极相连接的电阻R10组成;其中,双向晶闸管VS1的第一电极经照明灯H后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接、双向晶闸管VS1的第二电极与二极管D4的P极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输入缓冲电路由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串接在三极管VT2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11,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2,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2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6,串接在三极管VT3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13,一端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14,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15组成;其中,电容C6的负极接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2的基极作为该输入缓冲电路的输入端,三极管VT4的基极作为该输入缓冲电路的输出端;三极管VT2的基极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接,三极管VT4的基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设置的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可以连接两个不同源的电源,并可以根据第一电源的供电情况自动切换到第二电源,从而确保了系统的正常与稳定运行,设置的发光二极管则可以用于判断第二电源上连接的蓄电池是否能够正常供电,若发光二极管熄灭,则需要及时的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或更换,进一步提高了产品使用的效果。(2)本专利技术的基于输入缓冲电路的门禁智能电源照明驱动系统拥有快速反应的能力,相较于现有的照明装置的反应速率能够提升20~43%,使得系统对门禁进行照明的效果更加及时,且该系统的触发信号能够直接导入电路中,进一步提高了触发的反应速度;设置的输入缓冲电路还能避免瞬时电流冲击元器件,更好的保护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输入缓冲电路的门禁智能电源照明驱动系统

【技术保护点】
基于输入缓冲电路的门禁智能电源照明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芯片U1,以及串接在芯片U1的CK管脚与VDD管脚之间的电阻R3组成的芯片判断电路;其中,芯片U1的型号为TT6061;还包括分别与芯片判断电路相连接的驱动输入电路和输入触发电路,与驱动输入电路相连接的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与输入触发电路相连接的触发照明电路,以及与驱动输入电路相连接的输入缓冲电路;所述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由三极管VT101,N极与三极管VT101的基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03后与三极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2,负极与二极管D102的P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01后与三极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102,正极与三极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5后与二极管D102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101,正极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2后与电容C102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103,N极与电容C103的负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01,N极与二极管D102的P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06后与稳压二极管D101的P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03,正极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7后与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04,一端与电容C104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08后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滑动端经电阻R104后与电容C103的负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01,正极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发光二极管VT104后与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05,N极与电容C105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5,N极顺次经继电器K101和继电器K101的常闭触点K101‑1后与电容C105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6,以及一端与电容C105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继电器K101的常开触点K101‑2后接地的电阻R109组成;其中,电容C105的负极与发光二极管D104的N极相连接,二极管D106的P极与二极管D105的P极组成该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电源输入端,电容C101的正极与负极组成该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二电源输入端,电容C105的负极经继电器K101的常闭触点K101‑1后与二极管D105的P极组成该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且与驱动输入电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输入缓冲电路的门禁智能电源照明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芯片U1,以及串接在芯片U1的CK管脚与VDD管脚之间的电阻R3组成的芯片判断电路;其中,芯片U1的型号为TT6061;还包括分别与芯片判断电路相连接的驱动输入电路和输入触发电路,与驱动输入电路相连接的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与输入触发电路相连接的触发照明电路,以及与驱动输入电路相连接的输入缓冲电路;所述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由三极管VT101,N极与三极管VT101的基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03后与三极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2,负极与二极管D102的P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01后与三极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102,正极与三极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5后与二极管D102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101,正极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2后与电容C102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103,N极与电容C103的负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01,N极与二极管D102的P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06后与稳压二极管D101的P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03,正极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7后与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04,一端与电容C104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08后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滑动端经电阻R104后与电容C103的负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01,正极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发光二极管VT104后与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05,N极与电容C105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5,N极顺次经继电器K101和继电器K101的常闭触点K101-1后与电容C105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6,以及一端与电容C105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继电器K101的常开触点K101-2后接地的电阻R109组成;其中,电容C105的负极与发光二极管D104的N极相连接,二极管D106的P极与二极管D105的P极组成该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电源输入端,电容C101的正极与负极组成该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二电源输入端,电容C105的负极经继电器K101的常闭触点K101-1后与二极管D105的P极组成该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且与驱动输入电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输入缓冲电路的门禁智能电源照明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缓冲电路由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串接在三极管VT2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11,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2,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2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6,串接在三极管VT3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13,一端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翰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