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面向物联网多余能量和泄漏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接收机前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0041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4 0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面向物联网多余能量和泄漏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接收机前端使用微波天线接收信号并接入微波滤波器进行滤波,而后信号进入自检测的多余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恒幅器,收集多余能量并实现恒幅输出,输出的恒幅信号进入低噪声放大器并被放大后,进入振荡信号泄漏能量收集的固支梁混频器,收集混频结构泄漏的本地振荡信号的能量,混频后的信号进入中频滤波器实现中频输出。被收集的多余能量和泄露能量由AC/DC转换模块转换成直流电压后储存于电池中,储存能量的电池与直流电源并联后,为有源电路供电。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实现了接收信号功能,而且能够收集多余的能量和泄漏能量,防止本地振荡信号自混频,降低功耗,保护低噪声放大器,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向物联网多余能量和泄漏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接收机前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面向物联网多余能量和泄漏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接收机前端,属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

技术介绍
作为物联网的核心组件之一,微波接收机前端在如今的物联网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物联网迅猛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微波接收机前端的一些缺陷限制了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比如使用AGC技术控制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使输出信号稳定的控制方式,在天线接收的信号突然变大时,容易造成内部器件烧毁,可靠性不高;此外,部分本地振荡信号经混频器件泄漏到低噪声放大器,继而被阻挡产生反射波,此反射波再次与本地振荡信号混频,则会在混频器的输出端产生直流信号,不仅会引起直流失调,还会增加直流功耗。近年来,随着MEMS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对MEMS能量收集技术和MEMS滤波器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得面向物联网多余能量和泄漏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接收机前端具有实现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向物联网多余能量和泄漏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接收机前端。接收机使用微波天线接收信号,接入微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面向物联网多余能量和泄漏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接收机前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向物联网多余能量和泄漏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接收机前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波天线(1)、微波滤波器(2)、充电电池(3)、自检测的多余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恒幅器(4)、低噪声放大器(5)、振荡信号泄漏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混频器(6)、本地振荡器(7)、中频滤波器(8)、中频输出(9)和直流电源(27),微波天线(1)连接到微波滤波器(2)的输入端,微波滤波器(2)输出端与自检测的多余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恒幅器(4)的输入端相连接,自检测的多余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恒幅器(4)的输出与低噪声放大器(5)的输入相连接,低噪声放大器(5)的输出连接振荡信号泄漏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混频器(6)的信号输入端口(24),本地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物联网多余能量和泄漏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接收机前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波天线(1)、微波滤波器(2)、充电电池(3)、自检测的多余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恒幅器(4)、低噪声放大器(5)、振荡信号泄漏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混频器(6)、本地振荡器(7)、中频滤波器(8)、中频输出(9)和直流电源(27),微波天线(1)连接到微波滤波器(2)的输入端,微波滤波器(2)输出端与自检测的多余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恒幅器(4)的输入端相连接,自检测的多余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恒幅器(4)的输出与低噪声放大器(5)的输入相连接,低噪声放大器(5)的输出连接振荡信号泄漏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混频器(6)的信号输入端口(24),本地振荡器(7)的输出端与振荡信号泄漏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混频器(6)的本地振荡信号输入端口(23)相连,振荡信号泄漏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混频器(6)的混频信号输出端口(25)与中频滤波器(8)输入端相连,中频滤波器的输出端得到微波接收机后端可处理的相对稳定的中频输出(9);自检测的多余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恒幅器(4)和振荡信号泄漏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混频器(6)分别连接充电电池(3),充电电池(3)与直流电源(27)并联后,为低噪声放大器(5),振荡信号泄漏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混频器(6)和本地振荡器(7)提供能量并实现自供电;所述的自检测的多余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恒幅器(4)收集了多余能量并储存于充电电池(3)中,有效的保护了后级的低噪声放大器(5),使得低噪声放大器(5)中不再需要复杂的AGC模块,提高了低噪声放大器(5)的线性度;振荡信号泄漏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混频器(6)收集了由本地振荡信号经过混频结构泄漏的能量并储存于充电电池(3)中,避免了本地振荡信号自混频,降低了直流功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物联网多余能量和泄漏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接收机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检测的多余能量收集的悬臂梁恒幅器(4)是基于硅衬底(19)制作的,包括信号线(10)、地线一(11-1)、地线二(11-2)、地线三(11-3)、地线四(11-4)、悬臂梁一(12)、电容极板一(13-1)、电容极板二(13-2)、悬臂梁二(14)、锚区一(15-1)、锚区二(15-2)、下拉极板一(16-1)、下拉极板二(16-2),信号从信号线(10)的第一端(10-1)输入,信号线(10)的第一端(10-1)和地线一(11-1)、地线二(11-2)构成CPW,悬臂梁一(12)分别跨在CPW的地线一(11-1)和地线二(11-2)上,电容极板一(13-1)位于信号线(10)和地线一(11-1)之间悬臂梁一(12)的正下方,电容极板二(13-2)位于信号线(10)和地线二(11-2)之间悬臂梁一(12)的正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小平李成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