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双涡旋换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体热交换装置,具体涉及气体双涡旋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本装置应用于气体分析或过程控制领域,对气体进行换热降温;各种过程气体或环境气体中均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分子,当温度由高温迅速降低至低温时,气体中的水分子将快速饱和并凝结为液态,利用换热装置可将气体中的水分子快速饱和凝结并排出;通过换热温度的设定不同,可将气体中水分子比例控制在一定数值内,进而可以得到设定露点温度的气体。目前,同类换热装置主要分为射流型热交换装置及内盘管型热交换装置。射流型热交换装置采用一组内外不连通的腔体设计,共分为顶部加速腔体,中间直通腔体,外部换热腔体及真空隔温腔体四部分;降温外壳包裹外部腔体;热交换过程为,高温气体经由顶部预先冷却腔体减速后,进入中间隔热腔体至隔热腔体底部,由隔热腔体底部外侧开口反弹后沿外部腔体侧壁直线向上,利用包裹外部腔体的降温外壳提供低温,在外部腔体处进行热交换,冷凝后的液态水经由外部腔体底部排液口排出;该装置出现在上世纪末期,主要为欧洲公司所应用,该技术特点为吸收率低,换热效率高,设备体积小,气体阻力小,但受限制于整体体积大小及气体反弹后射 ...
【技术保护点】
气体双涡旋换热装置,包括内管状腔体(1)和外管状腔体(2),内管状腔体(1)容置于外管状腔体(2)内,内管状腔体(1)上部侧壁设有进气开口(11),外管状腔体(2)对应位置设有进气口(21),该进气口(21)向内延伸连通于内管状腔体(1)的进气开口(11)处,将内管状腔体(1)悬空固定于外管状腔体(2)内,内管状腔体(1)下部侧壁开设有2个出气开口(12),外管状腔体(2)相对进气口(21)的另一侧侧壁上设有出气口(22),外管状腔体(2)下底壁设有冷凝排液口(2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状腔体(1)由上部的涡旋增压进气腔体(13)、中部的高速直喷腔体(14)以及下部的增压 ...
【技术特征摘要】
1.气体双涡旋换热装置,包括内管状腔体(1)和外管状腔体(2),内管状腔体(1)容置于外管状腔体(2)内,内管状腔体(1)上部侧壁设有进气开口(11),外管状腔体(2)对应位置设有进气口(21),该进气口(21)向内延伸连通于内管状腔体(1)的进气开口(11)处,将内管状腔体(1)悬空固定于外管状腔体(2)内,内管状腔体(1)下部侧壁开设有2个出气开口(12),外管状腔体(2)相对进气口(21)的另一侧侧壁上设有出气口(22),外管状腔体(2)下底壁设有冷凝排液口(2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状腔体(1)由上部的涡旋增压进气腔体(13)、中部的高速直喷腔体(14)以及下部的增压排气腔体(15)一体构成;所述涡旋增压进气腔体(13)为中空的圆柱状结构;所述高速直喷腔体(14)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增压排气腔体(15)为中空的圆柱状结构;且涡旋增压进气腔体(13)和增压排气腔体(15)的内径均大于高速直喷腔体(14)的内管径;所述内管状腔...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