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856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鞋,该鞋可使内衬底与鞋底的剥离问题得到合理解决、完全省略对内衬底鞋尖周围的修边作业、且防水效果好。将橡胶底等粘接固定于内衬底的鞋中,其特征在于,用与鞋底成一整体的、呈“*”形截面形状的包覆片,包覆片从鞋面突出的内衬底的突出边缘部分。(*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橡胶底粘接等的改进。周知的橡胶底粘接鞋的结构是,先以缝合或粘接的手段将内衬底连结在鞋面上,再将该内衬底的下表面与一个形状及大小均与其相同的橡胶底粘接成一个整体。具有上述构成的鞋的缺点是,行走中鞋尖撞到障碍物时,橡胶底因受此冲击而容易从内衬底上剥离下来。其次,由于内衬底的边缘部分裸露在外边,因而需对内衬底鞋尖边缘部分进行充分的修整加工,以保证鞋的美观以及避免商品价值的降低。还有一个问题是,即使使用橡胶底,雨水有时还会从内衬底的周围渗入鞋内,防水效果不佳。另外,把橡胶底往内衬底上粘接固定用的鞋底粘接装置,价格很高,这种装置不但不经济,而且其生产效率也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下列优点的皮鞋。将突出于鞋面的内衬底的边缘,嵌合包覆于包覆片内,该包覆片与鞋底边缘的上表面连成一个整体,其截面呈“┌”形。通过采取这一措施,便可以不使用现有技术那样的价格昂贵的粘底装置而容易且高效地实现手工粘底作业;鞋面与内衬底之间的剥离可以得到合理地解决;并可将内衬底鞋尖边缘部分的修边作业完全省略;同时,包覆片还可以起到以往的压边皮条的作用;而且还大大地提高了鞋的防水性。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内容如下。在缝合或粘接于鞋面上的内衬底上,粘结橡胶或合成树脂材料等制的鞋底,在这种鞋中,将呈“┌”形截面的包覆片与上述鞋底边缘上表面形成一个整体,将该包覆片嵌合包覆于从上述鞋面向外突出的上述内衬底的突出边缘部分,同时还采用粘接手段将包括上述包覆片的鞋底与内衬底牢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如上所述,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构成,可以取得下列效果。(1)由于内衬底的边缘,与橡胶等鞋底上成一整体的包覆片结合固定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在行走时即使鞋尖碰到物体受了冲击,也不会像现有技术那样,鞋底与内衬底剥离。(2)由于鞋底上的包覆片包覆着内衬底的边缘,所以省略对内衬底的手工修边作业,这样,可以简化制鞋工序和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3)由于包覆片的内侧边缘嵌入内衬底与鞋面之间形成的楔形间隙中,因而可以完全排除将要从此间隙渗入的雨水,可以获得以往橡胶底鞋无法达到的防水效果。(4)不需要现有技术那样的昂贵的粘底装置,可以用手工作来完成粘底,这不仅提高了生产率,而且还能减少设备投资,提高经济效益。(5)由于在包覆片内侧边缘的上边形成锥状的楔形部分,使此楔形部分与内衬底和鞋面之间形成的楔形间隙相吻合,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止雨水渗入的效果。(6)在鞋底上形成空心部分,将软木等填充物填充于此空心部分,因此,可以减轻整个鞋的重量,降低橡胶等的使用量,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7)在鞋底的空心部分,填充海绵材料等填充物,并且在内衬底和鞋面上形成许多贯穿的通气孔,因此,在行走时由海绵产生泵的作用,靠此泵的作用使鞋内空气自动地与外边空气进行交换,而且是连续进行的,从而合理地解决闷脚问题,防止臭气的发生于未然。附图的简介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把橡胶底分开的组装前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组装状态剖视图;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空心橡胶底中填充了填充物的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是在空心部分填充海绵等填充物后形成一种“泵”结构的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是形成钩入鞋面结构的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是皮鞋制品的侧视图。图中图号的代表的零件如下1……鞋面,2……内衬底,3……橡胶底;3a……空心部分,4……包覆片,4a……楔形部分,5……填充物,5a……填充物,6……通气孔,7……内底。〔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把橡胶底分开的组装前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组装状态剖视图;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空心橡胶底中填充了填充物的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是在空心部分填充海绵等填充物后形成一种“泵”结构的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是形成钩入鞋面结构的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是皮鞋制品的侧视图。首先,对图1~图5所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1是皮软鞋(モカシソ)结构中,由皮鞋材料制的鞋面,在该鞋面1的底部采用麦凯缝合(マッケ-缝着)手段缝合内衬底2。3是橡胶底,除了此橡胶底3的鞋根部分以外,在其边缘的上表面上形成与鞋底成一整体的截面呈“┌”形的包覆片4,在该包覆片4朝向内侧的端部上,形成端缘上表面为锥形的、刀刃结构的楔形部4a,该楔形部4a如图2~6所示,适合于鞋面1与内衬底2的结合部,在增加鞋的美观的同时,还提高防水效果。在上述包覆片4的水平片内表面与橡胶底3的上表面之间,当然要形成相当于上述内衬底2的厚度的间隙(参见图1)。其次,将粘接剂涂满整个上述内衬底2与鞋底3之间的接触面,通过手工作业将上述内衬底2的突出边缘部分嵌入橡胶底3与包覆片4之间,并且把包覆片4的楔形部分4a,如上所述,嵌入鞋面1与内衬底2之间形成的楔形间隙内,在加压的条件下将二者粘接固定(如图2所示)。再者,如图4所示,将橡胶底3制成与上述包覆片4大体相同的厚度,在橡胶底3内部形成的空心部分3a内,填充诸如软木、合成树脂等填充物5,此后便与图2所示实施例一样,将橡胶底3与内衬底2进行粘接固定,以期达到减轻整个鞋的重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此外,如图5所示,将橡胶底3制成与上述包覆片4大体相同的厚度,在橡胶底3内部形成的空心部分3a内,填充有弹性的海绵材料等一类的填充物5a,同时如图所示,在内衬底2以及皮软鞋(モカシニ)结构的鞋面1的底部形成许多贯穿的通气孔6,在步行时靠上述填充物5a的弹力引起泵的作用,在向外部排放鞋内的潮湿空气的同时,还把外边的空气吸入鞋内,从而使这种鞋具有免受湿气闷脚的作用。图6表示把鞋面设计为钩入结构的实施例。7为内底,将钩在该内底7边缘与内衬底2之间的鞋面1,如图中黑线所示,进行麦凯式缝合(マッヶ-缝 )。图中虽然没有特别表示,此实施例当然也采用图4和图5所示那样的橡胶底结构,详细说明从略。图中的8是填充在内底7与内衬底2之间的间隙中的软木等填充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该鞋为采用缝合或粘接的手段将内衬底设置于鞋面,在该内衬底上粘结橡胶或合成树脂材料等制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鞋底边缘的上表面上,整体地形成呈“*”形截面的包覆片,将该包覆片嵌合包覆于从上述鞋面突出的上述内衬底的突出边缘部分,同时还采用粘接手段,将包括上述包覆片的鞋底与内衬底牢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该鞋为采用缝合或粘接的手段将内衬底设置于鞋面,在该内衬底上粘结橡胶或合成树脂材料等制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鞋底边缘的上表面上,整体地形成呈“┌”形截面的包覆片,将该包覆片嵌合包覆于从上述鞋面突出的上述内衬底的突出边缘部分,同时还采用粘接手段,将包括上述包覆片的鞋底与内衬底牢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口宝一
申请(专利权)人:联合皇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