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跟掌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823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跟掌面结构,鞋跟2下端装有可更换的掌面3,它由上下两个树脂层3A、3B形成。并且这两个树脂层中一方用硬树脂形成,另一方用较软树脂形成,例如上层用尼龙树脂层,下层为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层。为了使上下树脂层形成一体,它在其中某一方上形成接合孔3a,在另一方上形成接合凸起3b。(*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跟掌面结构,使设在男用或女用鞋跟下端的掌面以二个树脂层一体成型,在健康、穿着舒适诸方面发挥卓越效果。近年来,随着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以及追求健康,鞋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以往装在鞋跟下端的掌面层易磨损,其更换性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原本使用铁箍、硬质橡胶等作为女鞋的掌面,可是在耐磨性等方面存在问题,最近采用耐磨性好的氨基甲酸乙酯树脂作为掌面层材料成为主流。但是,更换的必要性并没有消失,特别是装在高跟鞋等鞋跟下端的掌面,其承受体重最大,面积又小,因此磨损很厉害,更换频率高。以往更换掌面若没有修鞋店修理将很困难,因而,结果导致商品寿命缩短。因此,提出了如实公昭63-4407号公报上所记载那样的即使是外行也能较简单地更换磨损掌面的鞋跟装置。但是,以往掌面不管其更换是否容易,掌面整体都是用氨基甲酸乙酯等成型为“一体物”。由于以往掌面是用同一树脂成型为一体所以产生了如下课题1.掌面整体用硬氨基酸乙酯成型为一体时,步行在硬路面上产生的冲击会波及头部,在健康与穿着舒适方面使用者不满意。2.设计上为了产生脚步稳定的感觉,经常添加黑色素(通过碳黑着色),因此,步行时往往会沾污地面。3.当考虑健康方面原因用软树脂将掌面一体成型时,步行中由于体重处于施加状态存在掌面倾斜使脚弯曲的危险。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来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掌面结构,通过用上下二层树脂,而且选择具有符合各种要求的性质的树脂,将可更换的掌面一体成型,以此来提高鞋的商品价值。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鞋跟底部装有可更换的掌面的鞋中,由上下两个树脂层形成该掌面,这两个树脂层中一方用硬树脂、另一方用比上述硬树脂软的树脂形成,同时,为了使上下树脂层形成为一体,在其中一方形成接合孔,在另一方形成接合凸起,本专利技术就是以上述为特征的鞋跟掌面结构。另外,在该结构中,上层可为尼龙树脂层,下层可为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层。在上述结构中,掌面形成为上下两层,可用具有符合要求性质的树脂层形成上下层。即,构成掌面的上下层之中,一方使用硬树脂,另一方用比其软的树脂形成,那么由于软树脂层的吸收冲击作用,来自地面的冲击么力不会波及到头部,对健康有利,而且穿着感觉良好。另外,由于另一方的硬树脂层,能确保掌面整体有足够的刚性,也不用担心施加体重状态下掌面倾斜使弯曲等情况发生,此外,上下层能采用不同色彩,特别在下层使之用氨基甲酸乙酯时,容易使用明亮的自然色,能防止沾污地面。下面,参照附图,通过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适用本专利技术的鞋跟部分斜视图;图2是包括掌面跟部的放大侧剖面图;图3(a)-(d)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掌面成型方法的剖面图;图4(a)、(b)是表示接合凸起的形成例的掌面下层的平面图和其斜视图;图5(a)、(b)、(c)是表示各种接合凸台的形成样式的掌面下层的平面图;图6(a)、(b)是另一个掌面结构实施例。图1、图2中所表示的实施例的鞋虽然是女性用的鞋的例子,但是男性用的鞋也是一样的。所说鞋是由鞋帮1、突设在鞋帮1后部底面上的硬质塑料制的鞋跟2、安装在该鞋2下端的后述的二层成型的掌面3构成。鞋跟2有时也分开形成为上下二层。上述鞋跟2连续一体地安装在鞋帮1的底面上,鞋跟2的下面形成有在内侧下方开口的切槽4。另外,在鞋跟2的下面中央附近开设有嵌入孔5。突设地呈马蹄形的掌面3上面的金属销6嵌入该嵌入孔5内,如图2所示,鞋跟2和掌面3结合成一体。金属销6下端有凸缘6a,该凸缘6a设在掌面3中,使金属销6与掌面3固定成一体,另外,为了提高金属销紧贴性和防止掌面回转,在金属销6的嵌入部分6b外周上开有若干纵向槽。切槽4是为了将磨损的掌面3从鞋跟2上取下时更换方便设计的。即,如图2双点划线所示,将一字型螺丝起子等工具F前端插入切槽4内,用这种原理将掌面3从鞋2上取下。另外,由于切槽4设在鞋跟2下面的内侧,因而即使没有外皮面,从外部看也不会特别显眼,不会有损鞋的外观。这里,详述一下,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掌面结构。如图2所示,掌面3形成为上下二层的树脂层3A、3B。即,掌面3并不是象以往那样由一种树脂所形成的一体物,而是由上层3A和下层3B二个树脂层所构成,上下层厚度大致相等。例如,上下层中一方由硬的尼龙树脂层,另一方由比其软的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层形成。上下层也可以是相同的树脂层,例如上下层都由相同的氨基甲酸乙酯层形成。这样一来,当上下层为不同树脂层时,就很容易使掌面的上下层分别具有与要求相应的机械性质。即使是同一树脂,也可以使上下两层具有不同的硬度等,之所以使上下层的某一方采用比较软的树脂层是因为软的树脂层具有吸收冲击功能,当步行在硬路面上时,冲击不会波及头部,有益健康,而且穿着时感觉良好。另外,特别是将下层3B用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制作,其原因在于,以往为产生脚步稳重感而采用的黑色素(碳黑着色)在步行中往往会沾污地面,因此,下层配以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利用其明亮的自然色防止上述情况发生。上、下层中的某一方用硬树脂构成的理由如下假如上层3A及下层3B都用同样软的树脂使它们形成为一体时,掌面3整体刚性不足,步行中体重施加状态下恐怕会发生倾斜,使脚弯曲,通过用硬树脂层构成一半的掌面,就能赋与掌面整体以必要的刚性,不必担心会发生上述情况。这样一来,将掌面设定为上下两层,就可以适当地选择具有符合要求性质树脂使用在上下层中,尤其是能以不同的树脂层形成,因此,可以多元地实现具有复合功能的掌面。形成本专利技术掌面结构的上下树脂层并不是通过粘接剂结合成一体的,而是如后所述通过成型阶段的凹凸嵌合形成为一体的。即,如图2所示,突出形成在下层3B的树脂层上面的若干接合凸起3b嵌入在上层3A的树脂层形成的接合孔3a而结合成一体的。采用这种一体化构造的理由如下上下层均为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层时,也考虑过利用其粘接良好性通过粘接剂结合成一体,可是这种场合下从粘接面会有溢料形成,外观变差;另外,即使是如尼龙树脂那样的粘接性差的材料也能够用作构成掌面的树脂。本专利技术的掌面结构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喷射成型制作。这里根据图3(a)-(d)说明一下该掌面的成型方法。如图3(a)所示,内侧带有台形剖面凸起7a的金属模(阴模)7上预先将上述金属销6安置固定在设定位置,安上阳模8,在金属模内形成应成为掌面上层的模槽3A′。并且合模后,从注入口注入设定的熔融树脂(例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这时熔融树脂连金属销6的凸缘部6a与金属模7之间的间隙也能到达,形成金属销6被埋设在固定的状态。经过设定的工序,树脂固结后开模,取出掌面上层的成型品。在该成型品的局部设有倒锥度的梯形空间,即接合孔3a。如图3(b)所示,将该相当于掌面上层的成型品安装在另一个金属阴模9中,同样合上阳模8。如图3(c)所示,于是在该金属模内形成了用来形成掌面下层的模槽3B′。合模后,将熔融树脂(例如尼龙树脂)从注入口注入。上层树脂上所形成的倒锥形梯形截面的接合孔3a也能被尼龙树脂所充填。注入树脂固结后,开模取出成型品,就可得到图3(d)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掌面成型品。由于上述接合孔3a形成为倒梯截面,所以一充填下层树脂,变形成倒锥形的接合凸起3b,下层3B树脂层不可分离地一体成形(接合)在上层3A树脂层上。在这种掌面结构中,可起模的接合孔3a为通孔。进入接合孔3a的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跟掌面结构,装在鞋跟底部可更换掌面的鞋上,其特征在于,由上下两个树脂层形成该掌面,这两个树脂层中一方用硬树脂形成,另一方用比上述硬树脂软的树脂层形成,同时,为了使上下树脂层成型为一体,在其中某一方形成接合孔,在另一方形成接合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2-6-11 39,999/921.一种鞋跟掌面结构,装在鞋跟底部可更换掌面的鞋上,其特征在于,由上下两个树脂层形成该掌面,这两个树脂层中一方用硬树脂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木胜冈松贤二
申请(专利权)人:平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