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兴玉专利>正文

电极加热装置及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7422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2 0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加热装置及其系统。该电极加热装置,包括壳体、支撑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支撑件与壳体固定连接,且支撑件与壳体形成密闭的电解腔室;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支撑件固定连接,且设置于电解腔室内;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壳体间隔设置;壳体设置有与电解腔室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第一电极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为导电体;支撑件靠近壳体的一面设置有绝缘层。该电极加热系统包括供给泵和电极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极加热装置及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加热装置的热效率低、寿命短和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

Electrode heating device and its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electric heating, in particular to an electrode heating device and a system. The electrode hea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asing, support member, a first electrode and a second electrode; the suppor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hell, and the supporting part and the casing form a closed electrolytic chamber; the first and second electrodes are respectively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 member, and is arranged in the electrolytic chamber; a first electrode, a second electrode and a shell arranged at intervals; the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a liquid inlet and a liquid outlet of the electrolytic chamber and the number of the first electrode; for one or more; the first and second electrodes are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body; the support near one side of the casing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insulating layer. The electrode heating system consists of a supply pump and an electrode heating device. The purpos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n electrode heating device and a system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the low efficiency, short life and poor safety of the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existing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加热装置及其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加热
,尤其涉及一种电极加热装置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电加热锅炉主要由电加热装置(也即锅炉本体)和电控箱及控制系统组成,其特点是环保、清洁、无污染、无噪音、全自动,随着有限能源的减少和大幅度涨价,电加热锅炉作为新兴的锅炉设备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目前,国内外电加热锅炉制造厂生产的电加热锅炉,通常采用电阻式电热管加热,如陶瓷电加热管。然而,采用电阻式电热管加热具有以下的几点缺陷:1、热效率低。电阻式电热管属于间接的加热方式,在转换过程中能量损失较大。2、寿命短。由于电热管的电热丝周围需填充氧化镁粉等填充物,填充物质量的好坏、填充严密程度等都直接影响电热管寿命。电阻式电热管在运行中经常发生电热丝烧断、金属外套管烧熔烧穿,造成填充物泄露、结垢等事故,进而造成电热管报废。3、安全性差。电阻式电热管插入水中运行,当缺水时,电阻式电热管依然加热并处于干烧状态,干烧易导致火灾等事故,进而有可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电极加热装置及其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极加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加热装置的热效率低、寿命短和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电极加热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加热装置的热效率低、寿命短和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电极加热装置,包括壳体、支撑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壳体形成密闭的电解腔室;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电解腔室内;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壳体间隔设置;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电解腔室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电极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为导电体;所述支撑件靠近所述壳体的一面设置有绝缘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交流电的火线;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交流电的零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电极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轴线上,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的周边。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电解腔壳和电气腔壳;所述电解腔壳和所述电气腔壳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件的两侧,所述电解腔壳与所述支撑件形成所述电解腔室,所述电气腔壳与所述支撑件形成电气腔室;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穿过所述支撑件延伸至所述电气腔室;所述支撑件靠近所述电解腔壳和所述电气腔壳的一面均设置有所述绝缘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的一端设置为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螺纹柱上设置有成对的第一螺母;所述支撑件夹设在所述成对的第一螺母之间;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设置为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上设置有成对的第二螺母;所述支撑件夹设在所述成对的第二螺母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柱上还设置有第一电气固定螺母;所述第一电气固定螺母设置在电气腔壳内;所述第一电气固定螺母与所述第一螺母之间用于固定电线端子;所述第二螺纹柱上还设置有第二电气固定螺母;所述第二电气固定螺母设置在电气腔壳内;所述第二电气固定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母之间用于固定电线端子。进一步地,所述电解腔室内固定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电解腔壳连接,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穿过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且所述固定件为绝缘体;所述固定件设置有多个通孔。进一步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为5cm-8cm。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极加热装置还包括电极加热控制器;所述电极加热控制器相对于所述壳体位置固定;所述电解腔室内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电解腔室内的温度,并与所述电极加热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所述电极加热控制器对应控制全部或者部分所述第一电极的供电电路的通断;所述电解腔室内固定设置有离子传感器;所述离子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电解腔室内的离子浓度,并与所述电极加热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所述电极加热控制器对应控制所述第一电极的供电电路的通断。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电极加热系统,包括供给泵和所述的电极加热装置;所述供给泵与所述电极加热装置的进液口连通。本技术提供的电极加热装置,包括壳体、支撑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支撑件与壳体形成密闭的电解腔室,以及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为导电体,以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能够连接电源在电解腔室内进行电解加热。该电解加热装置相对于传统的电阻式加热方式,其使用寿命长、耐电流冲击能力强,利用水的高热阻特性,直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转换热能过程中能量损失很小或者基本没有损失;此外,若电解腔室内没有水,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通路被切断,电功率为零,电极加热装置停止加热,能够防止电极加热装置干烧,提高了电极加热装置的安全性能。本技术提供的电极加热系统,包括电极加热装置,具有电极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高、寿命较长和安全性好等特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极加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极加热装置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极加热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未显示电解腔壳的壳顶和出液口,第一电极的数量为3个);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极加热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未显示电解腔壳的壳顶和出液口,第一电极的数量为6个);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极加热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未显示电解腔壳的壳顶和出液口,第一电极的数量为1个);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极加热装置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极加热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标:110-壳体;111-进液口;112-出液口;113-电解腔壳;114-电气腔壳;120-支撑件;130-第一电极;140-第二电极;150-电解腔室;160-电气腔室;170-固定件;180-电极加热控制器;181-温度传感器;182-电解质传感器;183-离子传感器;184-电流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支撑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壳体形成密闭的电解腔室;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电解腔室内;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壳体间隔设置;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电解腔室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电极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为导电体;所述支撑件靠近所述壳体的一面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交流电的火线;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交流电的零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支撑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壳体形成密闭的电解腔室;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电解腔室内;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壳体间隔设置;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电解腔室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电极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为导电体;所述支撑件靠近所述壳体的一面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交流电的火线;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交流电的零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电极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轴线上,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的周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电解腔壳和电气腔壳;所述电解腔壳和所述电气腔壳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件的两侧,所述电解腔壳与所述支撑件形成所述电解腔室,所述电气腔壳与所述支撑件形成电气腔室;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穿过所述支撑件延伸至所述电气腔室;所述支撑件靠近所述电解腔壳和所述电气腔壳的一面均设置有所述绝缘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一端设置为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螺纹柱上设置有成对的第一螺母;所述支撑件夹设在所述成对的第一螺母之间;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设置为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上设置有成对的第二螺母;所述支撑件夹设在所述成对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兴玉
申请(专利权)人:范兴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