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端子盒的端子到位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7280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2 0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端子盒的端子到位检测装置,包括外壳、支架及探针导柱,所述支架位于在外壳的内部,且与外壳的内壁固定相连。所述支架包括顶板、限位板及底板,顶板、限位板和底板由上到下依次平行间隔布置。所述探针导柱有三个,竖向平行设置在支架上。各探针导柱的上段部分,均穿出限位板的顶部,与限位板滑动连接,其上端位于顶板的下方。各探针导柱的下段部分,与底板滑动连接,其下端伸出外壳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制作成本低,便于携带且使用方便,替代人工目视的方式检测端子盒的端子是否到位,检测准确度和检测效率极大提高,降低检测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端子盒的端子到位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端子盒的端子到位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压缩机的马达定子上连接有端子盒,端子盒的内部设置有三个用于接线的端子,与定子的线圈连接,端子盒与设置顶盖上的电接头插接。在生产过程中,端子盒内部的三个端子,可能会因制造的失误,存在端子安装不到位的情况,如果端子安装不到位,会导致接线盒与电接头之间存在接触不良无法导电的现象,因此压缩机装配时,需要对端子盒的三个端子是否到位进行检测。目前,对于接线盒的端子是否到位的检测,完全通过质检人员目视检查的方式进行全检。因每天需要检测的接线盒的数量较多,需要大量的质检人员,分时费力,劳动强度大,检测成本高。也容易因疲劳,造成接线盒的端子没有到位的状况检查不出,同时,高强度、高难度的劳动对质检人员的健康造成很大影响,现有目视检查的方式,导致产品的不合格率和返修率过高,严重影响压缩机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端子盒的端子到位检测装置,便于检测现有端子盒的端子是否到位,解决检测准确度和检测效率低的问题,以及人工检测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端子盒的端子到位检测装置,包括外壳、支架及探针导柱,所述支架位于在外壳的内部,且与外壳的内壁固定相连。所述支架包括顶板、限位板及底板,顶板、限位板和底板由上到下依次平行间隔布置。所述探针导柱有三个,竖向平行设置在支架上。各探针导柱的上段部分,均穿出限位板的顶部,与限位板滑动连接,其上端位于顶板的下方。各探针导柱的下段部分,与底板滑动连接,其下端伸出外壳的底部。优选地,支架还包括左立板和右立板,左立板和右立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板和底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构成方形框架。另外,限位板的两端,分别与左立板和右立板固定相连成一体。优选地,探针导柱为中间粗、两端细的阶梯轴,探针导柱位于其两端的部分,均设置有复位弹簧。两个复位弹簧,均位于限位板和底板之间。优选地,所述探针导柱的顶端由导电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电池盒,电池盒的内部放置电池。顶板的下表面与各探针导柱的顶部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导电触点组,每个导电触点组包括两个导电触点。优选地,各导电触点组采用串联的方式,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池盒内的电池连接;在工作状态下,各探针导柱的顶端与其对应的两个导电触点接触,使所有导电触点组与电池形成闭合回路;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指示灯,指示灯串联于上述导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制作成本低,体积小,便于携带,操作简便,替代人工目视的方式检测端子盒的端子是否到位,检测准确度和检测效率极大提高,降低检测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端子盒的端子到位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用于端子盒的端子到位检测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结合图1和图2,一种用于端子盒的端子到位检测装置,包括外壳1、支架2及探针导柱3,所述支架2位于在外壳1的内部,且与外壳1的内壁固定相连。所述支架2包括顶板11、限位板12及底板13,顶板11、限位板12和底板13由上到下依次平行间隔布置。支架2还包括左立板14和右立板15,左立板14和右立板15位于支架2的左右两侧,左立板14和右立板1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板11和底板13的两端固定连接构成方形框架,所述方形框架的外壁与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在一起。另外,限位板12位于左立板14和右立板15之间,其左右两端分别与左立板14和右立板15固定相连成一体。所述探针导柱3有三个,竖向平行间隔安装于支架2上。探针导柱3为中间粗、两端细的阶梯轴,该阶梯轴是由上段部分31、中间部分32及下段部分33连接构成的一体结构,其各部分同轴,上段部分31与下段部分33的直径相等,均小于中间部分32的直径。所述探针导柱3的顶端由导电性好的金属材料制成,优选地,探针导柱3的通体是由导电性好的金属材料制成,以保证其具有较好的刚度。各探针导柱3的上段部分31,均穿出限位板12的顶部,与限位板12滑动连接,其上端位于顶板11的下方,在自然状态下,各探针导柱3的上端与顶板11的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各探针导柱3的下部与底板13滑动连接,其下端伸出外壳1的底部。探针导柱3位于其两端的上段部分31和下段部分32的外部,均套有复位弹簧4,两个所述复位弹簧4均位于限位板12和底板13之间。具体地,位于上方的复位弹簧4的顶部与限位板12接触,底部卡在探针导柱3位于其中间部分32上方的轴肩处,位于下方的复位弹簧4顶部,卡在探针导柱3位于其中间部分32下端的轴肩处,底部与底板13的上表面接触,两个复位弹簧始终处于依然伸长或受压的状态。各探针导柱3在外力作用下会向顶板11靠近,位于上方的复位弹簧4受到压缩,外力去除后,探针导柱3会在位于上方的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复位。各探针导柱3在外力作用向背离顶板11的方向移动,位于下方的复位弹簧4受到压缩,可避免因外力过大使探针导柱3的顶部从限位板12脱出,外力去除后,探针导柱3同样会在位于下方的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复位。所述外壳1的外壁上配置有电池盒5,电池盒5与外壳1固定相连成一体,电池盒5的内部放置电池。所述顶板11的下表面与各探针导柱3的顶部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导电触点组6,每个导电触点组6包括两个导电触点。各导电触点组6采用串联的方式,通过导线7与所述电池盒5内的电池连接。所述外壳1上安装有指示灯7,指示灯7突出于壳体1的外表面,指示灯7串联于上述导线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状态下,将三个探针导柱3伸出外壳1的部分,分别对应插入端子盒8的三个插孔81内,探针导柱3与端子盒8的端子82接触后,在端子82的反向外力作用下,各探针导柱3的顶端与其对应的导电触点组6的两个导电触点接触,使每个导电触点组6的两个导电触点之间导电,从而所有导电触点组与电池形成闭合回路,指示灯7发光,说明该端子盒8的端子82到位,如果指示灯7不发光,说明该端子盒8的端子82没有到位。检测完成后,将本技术的三个探针导柱3,由端子盒的三个插孔81内拔出,探针导柱3在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复位,指示灯7关闭。对下一个端子盒进行检测时,按照上述方式进行操作。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端子盒的端子到位检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端子盒的端子到位检测装置,包括外壳、支架及探针导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位于外壳的内部,且与外壳的内壁固定相连;所述支架包括顶板、限位板及底板,顶板、限位板和底板由上到下依次平行间隔布置;所述探针导柱有三个,竖向平行设置在支架上;各探针导柱的上段部分,均穿出限位板的顶部,与限位板滑动连接,其上端位于顶板的下方;各探针导柱的下段部分,与底板滑动连接,其下端伸出外壳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端子盒的端子到位检测装置,包括外壳、支架及探针导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位于外壳的内部,且与外壳的内壁固定相连;所述支架包括顶板、限位板及底板,顶板、限位板和底板由上到下依次平行间隔布置;所述探针导柱有三个,竖向平行设置在支架上;各探针导柱的上段部分,均穿出限位板的顶部,与限位板滑动连接,其上端位于顶板的下方;各探针导柱的下段部分,与底板滑动连接,其下端伸出外壳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端子盒的端子到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还包括左立板和右立板,左立板和右立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板和底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构成方形框架;另外,限位板的两端,分别与左立板和右立板固定相连成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端子盒的端子到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探针导柱为中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坤鹏
申请(专利权)人:瑞智青岛精密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