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非接触透镜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6931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2 0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非接触透镜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其包括光纤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光纤单元,连接光纤单元包括透镜外套管、和透镜外套管同轴设置的光学微透镜;光纤连接器壳体包括连接腔体,连接腔体包括第一连接腔体和自第一连接腔体的后端向四周外侧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腔体;插头壳体的后端凹设有沿着插头壳体周面延伸的凹槽环;当插头壳体和光纤连接器壳体插接时,第二连接腔体和插头壳体的前端外壁界定形成第一注胶空间;凹槽环和第一连接腔体的壁面形成第二注胶空间;且光纤连接器壳体上设置有分别用于给第一注胶空间和第二注胶空间注胶的第一注胶窗口和第二注胶窗口。提高了连接光纤的空气间隙之间的光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High density fiber optic connector with non contact len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igh density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with non contact lens, which comprises a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housing and connected with the optical fiber unit, optical fiber connection unit comprises an outer tube, and the lens lens jacket is arranged coaxially optical micro lens;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housing includes a connecting cavity connected with the cavity cavity and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on from the first connecting cavity the back end to the surrounding lateral extension form second connecting plug cavity; the rear end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concave groove ring extends along the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plug shell; when the plug housing and the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housing second when inserted, the outer wall of the front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vity and the plug shell defines the formation of the first injection space; second injection space is formed and the first connecting ring groove cavity wall; and the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is arranged on the casing respectively for the first and second plastic injection plastic injection air space The first glue injection window and second glue window. The stability of the opt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air gap of the connecting fiber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非接触透镜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光纤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非接触透镜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以及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几乎是每半年翻一番。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已成为世界性的热潮。而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和支柱的光纤通信技术更是成为重中之重。很多国家和地区不遗余力地斥巨资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及其产业,光纤通信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光纤连接器作为光纤通信中关键的一环,是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活动)连接的器件,它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地对接起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并使由于其介入光链路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随着FTTH(FiberToTheHome,光纤到家)的大规模推进,光纤网络向更大带宽、更大容量的方向迅速发展,光接入网中光纤交接的数量需求愈来愈多,对相应硬件设备的交接容量需求也越来越大,要求光纤连接器的安装密度越来越高,相应的体积越来越小,尤其是要求光纤连接器接口端面的横向尺寸尽可能地缩小,以实现在现有设备物理容积不变的基础上,提高光纤连接器的安装密度。在美国,2009年已经大范围推广40G网络技术,2014年已着手320G/800G网络的研发和拓展。日本100G/400G网络在2016年已经大力推广并付诸商业应用。2015年中国正式升级中心机房的40G传输技术。中国预计2018-2019年左右开始实现100G/400G网络升级。而针对800G的带宽高度,目前只有美国USConec一家公司拥有此技术,作为美国未来网络升级的储备研发,可技术上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提高。高密对光连接接口一直是限制中国光模块发展的瓶颈,截至2016年中国可实现100G光模块量产的企业只有华为一家。模块厂家的技术升级都受限于光接口连接器技术的发展。现有的光纤连接器的连接光纤之间插接稳定性不足,容易松动,严重影响光信号的稳定性。故,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非接触透镜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光信号稳定性的具有非接触透镜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以解决现有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的光信号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非接触透镜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其包括:光纤连接器壳体,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内的前端包括一用于和插头壳体插接配合的连接腔体,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内的后端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光纤单元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连接腔体连通;面板,包括一供所述插头壳体穿过的光纤连接口,设置在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的前端;多个所述连接光纤单元,设置在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内且伸入所述连接腔体,所述连接光纤单元正对所述光纤连接口;所述连接光纤单元包括透镜外套管、和所述透镜外套管同轴设置的光学微透镜,所述光学微透镜固定在透镜外套管内的前端;所述连接腔体包括位于所述连接腔体前端的第一连接腔体和自所述第一连接腔体的后端向四周外侧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腔体;所述插头壳体的后端凹设有沿着所述插头壳体周面延伸的凹槽环;其中,当所述插头壳体和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插接时,所述第二连接腔体和所述插头壳体的前端外壁界定形成第一注胶空间;所述凹槽环和所述第一连接腔体的壁面形成第二注胶空间;且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上设置有分别用于给所述第一注胶空间和第二注胶空间注胶的第一注胶窗口和第二注胶窗口。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二注胶窗口设置在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的顶部前端,所述第二注胶窗口包括一位于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的外壁面的上口面和位于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内壁面的下口面,所述上口面的面积向所述下口面的面积逐渐缩小。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注胶窗口设置在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的顶部后端,所述第一注胶窗口呈一圆角矩形状。在本技术中,所述连接光纤单元呈矩阵式排布。在本技术中,所述光学微透镜固定在透镜外套管内的前端,所述光学微透镜的前端面和透镜外套管的前端面之间设置有空气间隙,且所述光学微透镜的端面设置有防反射膜。在本技术中,所述空气间隙在所述连接光纤单元的轴向长度为0.3mm至0.6mm。在本技术中,所述具有非接触透镜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的后端的罩盖,所述罩盖套设于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的后端。在本技术中,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的后端的两侧凸设有导柱,所述罩盖的两侧设置有和所述导柱配合的导孔。在本技术中,所述罩盖和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通过粘胶剂固定连接。在本技术中,所述面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和所述插头壳体的导孔配合的限位柱,所述面板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和所述插头壳体的导柱配合的限位孔。相较于现有技术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本技术的具有非接触透镜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通过具有光学微透镜的光学微透镜板的设计,提高了连接光纤的空气间隙之间的光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的光信号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具有非接触透镜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的优选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具有非接触透镜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的优选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具有非接触透镜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和插头壳体的配合示意图;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1至图4,图1为本技术的具有非接触透镜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的优选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具有非接触透镜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的优选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具有非接触透镜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和插头壳体的配合示意图。本优选实施例的具有非接触透镜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包括光纤连接器壳体11、面板12、连接光纤单元13。光纤连接器壳体11内的前端包括一用于和插头壳体插21接配合的连接腔体;光纤连接器壳体11内的后端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光纤单元11的安装孔113,安装孔113和连接腔体连通;面板12包括一供插头壳体21穿过的光纤连接口121,设置在光纤连接器壳体11的前端;多个连接光纤单元13,设置在光纤连接器壳体11内且伸入连接腔体,连接光纤单元13正对光纤连接口121;连接光纤单元13包括透镜外套管131、和透镜外套管131同轴设置的光学微透镜132,光学微透镜132固定在透镜外套管131内的前端;连接腔体包括位于连接腔体前端的第一连接腔体111和自第一连接腔体111的后端向四周外侧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腔体112;插头壳体21的后端凹设有沿着插头壳体21周面延伸的凹槽环211;其中,当插头壳体21和光纤连接器壳体11插接时,第二连接腔体112和插头壳体21的前端外壁界定形成第一注胶空间;凹槽环211和第一连接腔体111的壁面形成第二注胶空间;且光纤连接器壳体11上设置有分别用于给第一注胶空间和第二注胶空间注胶的第一注胶窗口141和第二注胶窗口142。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非接触透镜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纤连接器壳体,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内的前端包括一用于和插头壳体插接配合的连接腔体,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内的后端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光纤单元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连接腔体连通;面板,包括一供所述插头壳体穿过的光纤连接口,设置在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的前端;多个所述连接光纤单元,设置在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内且伸入所述连接腔体,所述连接光纤单元正对所述光纤连接口;所述连接光纤单元包括透镜外套管、和所述透镜外套管同轴设置的光学微透镜,所述光学微透镜固定在透镜外套管内的前端;所述连接腔体包括位于所述连接腔体前端的第一连接腔体和自所述第一连接腔体的后端向四周外侧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腔体;所述插头壳体的后端凹设有沿着所述插头壳体周面延伸的凹槽环;其中,当所述插头壳体和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插接时,所述第二连接腔体和所述插头壳体的前端外壁界定形成第一注胶空间;所述凹槽环和所述第一连接腔体的壁面形成第二注胶空间;且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上设置有分别用于给所述第一注胶空间和第二注胶空间注胶的第一注胶窗口和第二注胶窗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非接触透镜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纤连接器壳体,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内的前端包括一用于和插头壳体插接配合的连接腔体,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内的后端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光纤单元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连接腔体连通;面板,包括一供所述插头壳体穿过的光纤连接口,设置在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的前端;多个所述连接光纤单元,设置在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内且伸入所述连接腔体,所述连接光纤单元正对所述光纤连接口;所述连接光纤单元包括透镜外套管、和所述透镜外套管同轴设置的光学微透镜,所述光学微透镜固定在透镜外套管内的前端;所述连接腔体包括位于所述连接腔体前端的第一连接腔体和自所述第一连接腔体的后端向四周外侧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腔体;所述插头壳体的后端凹设有沿着所述插头壳体周面延伸的凹槽环;其中,当所述插头壳体和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插接时,所述第二连接腔体和所述插头壳体的前端外壁界定形成第一注胶空间;所述凹槽环和所述第一连接腔体的壁面形成第二注胶空间;且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上设置有分别用于给所述第一注胶空间和第二注胶空间注胶的第一注胶窗口和第二注胶窗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非接触透镜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的轴线上,所述第一注胶窗口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注胶窗口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非接触透镜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胶窗口设置在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的顶部前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刘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嫒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