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自钻式锚杆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6850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2 0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自钻式锚杆钻头,包括主钻头、副钻头、钻头主体。所述主钻头与钻头主体相连,并与钻头主体在同一中心线上;所述副钻头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主钻头的两侧;所述副钻头与主钻头中心线成60~70°夹角,副钻头中心线之间成60~70°夹角;主副钻头之间形成向下倾斜的V字形排渣槽,主副钻头之间设有侧水孔。所述钻头主体为中空结构,下部设有螺纹,内部设有上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采用多钻头、大角度结构,整体连接,解决了深度淤泥层条件下淤泥包裹钻头,导致效率低、孔壁塌方等问题,具有成孔速度快、使用方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自钻式锚杆钻头
本技术涉及深度淤泥层条件下的自钻式锚杆钻头,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自钻式锚杆钻头。
技术介绍
目前广泛使用的锚杆钻头多为十字形、球齿形等结构,形式较多,当遇到复杂的地层特别是暗河、暗沟深度淤泥层时,容易泥浆包钻头头部,影响钻进效率,另外十字钻头排渣槽较小,排渣不畅,影响钻进速度,孔壁容易塌方;所以根据不同的地层要求设计符合现场实际的使用钻头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在深度淤泥层快速成孔、使用方便的复合型自钻式锚杆钻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型自钻式锚杆钻头,其结构包括主钻头、副钻头、钻头主体。所述主钻头与钻头主体相连,并与钻头主体在同一中心线上;所述副钻头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主钻头的两侧;所述副钻头与主钻头中心线成60~70°夹角,副钻头中心线之间成60~70°夹角;所述钻头主体为中空结构,下部设有螺纹,内部设有上水管。进一步地,所述主钻头与钻头主体连接部位的截面呈倒“八”字形结构,上部为四棱锥。进一步地,所述副钻头的一面向内凹陷,与主钻头吻合。进一步地,所述主副钻头之间形成向下倾斜的V字形排渣槽。进一步地,所述主副钻头之间设有侧水孔,与上水管相连。本技术的效果在于:采用多钻头、大角度结构,整体连接,解决了深度淤泥层条件下淤泥包裹钻头,导致效率低、孔壁塌方等问题,具有成孔速度快、使用方便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复合型自钻式锚杆钻头立体图;图2为一种复合型自钻式锚杆钻头剖面图;图3为一种复合型自钻式锚杆钻头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以便同行技术人员理解。一种复合型自钻式锚杆钻头,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钻头主体1、主钻头2和副钻头3。所述钻头本体为中空管体,下端设有螺纹1.1,内部设有上水管1.2。所述主钻头与钻头主体连接,并在同一个中心线上,两个副钻头在主钻头的两侧和主钻头成60°夹角布置。所述主钻头与钻头主体连接部位的截面呈倒“八”字形结构,上部为四棱锥。所述副钻头的一面向内凹陷,与主钻头吻合,两副钻头中心线之间成60度夹角。整个钻头形状为钻头主体扩大的根部。如图3所示,所述主副钻头之间形成向下倾斜的V字形排渣槽4,所述主副钻头之间设有侧水孔5,与上水管相连,侧水孔之间的夹角呈30°。钻头工作时,水流从钻头主体中的上水管流进,侧水口流出,清洗钻头,有效解决了深度淤泥层泥浆包裹钻头,影响使用效率的问题,提高了注浆速度,角度扩大增加了扩孔半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复合型自钻式锚杆钻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型自钻式锚杆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钻头、副钻头、钻头主体;所述主钻头与钻头主体相连,并与钻头主体在同一中心线上,主钻头与钻头主体连接部位的截面呈倒“八”字形结构,上部为四棱锥;所述副钻头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主钻头的两侧,副钻头的一面向内凹陷,与主钻头吻合;所述副钻头与主钻头中心线成60至70度夹角,副钻头中心线之间夹角成60至70度;所述钻头主体为中空结构,下部设有螺纹,内部设有上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自钻式锚杆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钻头、副钻头、钻头主体;所述主钻头与钻头主体相连,并与钻头主体在同一中心线上,主钻头与钻头主体连接部位的截面呈倒“八”字形结构,上部为四棱锥;所述副钻头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主钻头的两侧,副钻头的一面向内凹陷,与主钻头吻合;所述副钻头与主钻头中心线成60至70度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璐超严俊吴维莉石润生曹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三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