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面吊机等腰三角形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6719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2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面吊机等腰三角形支撑装置,涉及一种用于对桥面吊机进行支撑的装置。它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柱、两个间隔的安装在主梁上的轨道、中立柱、固定套,支撑柱和中立柱上端均位于固定套内部,中立柱左侧和中立柱右侧均设有支撑杆,两个支撑柱之间连接有上横梁,每个轨道上均安装有可在轨道上滑动的支座,属于同一个支撑架的两个支座上端之间连接有下横梁,中立柱上端与所述支撑柱连接,中立柱下端与下横梁中部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杆上端通过上铰接座与中立柱上端铰接,支撑杆下端通过下铰接座与支座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承受能力大,既增加了横向稳定性,又减轻了单个支点对已安装主梁的压力。

Isosceles triangular support device for bridge deck cra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sosceles triangular support device for a bridge deck crane, which relates to a device for supporting a bridge deck crane. It includes two supporting frame arranged at intervals, wherein the support frame comprises a support column, two interval arranged on the main beam, column, rail fixing sleeve, upper support column and neutral column are located in the fixed set of internal, left and right column in the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ing rod,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upper beam two support columns, each track are arranged on the supporting seat can slide on the track, belonging to the lower beam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ame support frame two supports the upper column of neutral, and the supporting column is connected, in the column and the lower middle part of the beam are vertically connected, the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ing rod through the the articulated seat and the middle column is hinged with the upper end, the lower end of the supporting rod through the hinged seat and the suppor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use and large bearing capacity, which not only increases the lateral stability, but also reduces the pressure of the single pivot on the installed main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面吊机等腰三角形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桥面吊机进行支撑的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桥面吊机等腰三角形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桥面吊机的形式很多,构造上也有差异,常用的桥面吊机是由型钢组成的菱形桁架,每2榀联成一台桥面吊机,带有行走系统、吊锚系统等,形成悬臂吊机,吊装主梁。工作状态时,中立柱的压力大,可达2500KN以上,中立柱之下的支点压力大,集中应力大,引起支点下的梁体变形大;由于传统的桥面吊机横向撑较少,桥面吊机在行走时,摇晃大,安全风险大;很多桥梁采用一端安装2台桥面吊机吊装主梁,又出现桥面吊机自重偏大、同步协调性不够好、功效较低的难题。随着桥面吊机使用经验的丰富、对其功能认识的深入及对国内外经验的学习和借鉴,桥面吊机成为目前大跨度桥梁主梁悬拼安装施工最常用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桥面吊机等腰三角形支撑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桥面吊机等腰三角形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柱、两个间隔的安装在主梁上的轨道、中立柱、固定套,支撑柱和中立柱上端均位于固定套内部,中立柱左侧和中立柱右侧均设有支撑杆,两个支撑柱之间连接有上横梁,每个轨道上均安装有可在轨道上滑动的支座,属于同一个支撑架的两个支座上端之间连接有下横梁,中立柱上端与所述支撑柱连接,中立柱下端与下横梁中部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杆上端通过上铰接座与中立柱上端铰接,所述支撑杆下端通过下铰接座与支座铰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横梁包括横截面为三角形的三角板,所述三角板上端与中立柱下端固定连接,三角板下端连接有两个间隔布置的定位柱,三角板左侧和三角板右侧均连接有下支杆,每个下支杆的空余端均依次连接有斜支杆和上支杆,斜支杆与水平面之间呈夹角布置,上支杆上端与支撑杆下端铰接,上支杆下端安装在支座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杆与中立柱之间的夹角为30°,斜支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承受能力大,既增加了横向稳定性,又减轻了单个支点对已安装主梁的压力,且使桥面吊机的整体重量有所减轻,同步协调稳定性更好,工作效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支撑架不包含固定套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含有本技术的桥面吊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中1-支撑架,11-上铰接座,12-下铰接座,2-支撑柱,3-轨道,4-中立柱,5-固定套,6-支撑杆,7-上横梁,8-支座,9-下横梁,91-三角板,92-定位柱,93-下支杆,94-斜支杆,95-上支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技术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参阅附图可知:桥面吊机等腰三角形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包括支撑柱2、两个间隔的安装在主梁上的轨道3、中立柱4、固定套5,支撑柱2和中立柱4上端均位于固定套5内部,中立柱4左侧和中立柱4右侧均设有支撑杆6,两个支撑柱2之间连接有上横梁7,每个轨道3上均安装有可在轨道3上滑动的支座8,属于同一个支撑架1的两个支座8上端之间连接有下横梁9,中立柱4上端与所述支撑柱2连接,中立柱4下端与下横梁9中部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杆6上端通过上铰接座11与中立柱4上端铰接,所述支撑杆6下端通过下铰接座12与支座8铰接。优选的,所述下横梁9包括横截面为三角形的三角板91,所述三角板91上端与中立柱4下端固定连接,三角板91下端连接有两个间隔布置的定位柱92,三角板91左侧和三角板91右侧均连接有下支杆93,每个下支杆93的空余端均依次连接有斜支杆94和上支杆95,斜支杆94与水平面之间呈夹角布置,上支杆95上端与支撑杆6下端铰接,上支杆95下端安装在支座8上。优选的,所述支撑杆6与中立柱4之间的夹角为30°,斜支杆9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该桥面吊机“等腰三角形”支撑改善了垂直立柱工作时的压力大、改善了横向稳定性不好的问题;减轻了主桁架轴线向受力从而减轻了主桁架的材料用量;减轻了已安装梁段单点受力偏大的传力机制。而是将桥面吊机工作时的前端荷载通过等腰“三角形”支撑分散传给已安装梁段,从而减小了对桥面吊机立柱的强度要求,减小了单支点对已安装梁段的压力,减小了主梁变形,减少了桥面吊机材料用量,同时也增加了桥面吊机整体稳定性,提高了同步协调性,提高了功效。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桥面吊机等腰三角形支撑装置

【技术保护点】
桥面吊机等腰三角形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包括支撑柱(2)、两个间隔的安装在主梁上的轨道(3)、中立柱(4)、固定套(5),支撑柱(2)和中立柱(4)上端均位于固定套(5)内部,中立柱(4)左侧和中立柱(4)右侧均设有支撑杆(6),两个支撑柱(2)之间连接有上横梁(7),每个轨道(3)上均安装有可在轨道(3)上滑动的支座(8),属于同一个支撑架(1)的两个支座(8)上端之间连接有下横梁(9),中立柱(4)上端与所述支撑柱(2)连接,中立柱(4)下端与下横梁(9)中部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杆(6)上端通过上铰接座(11)与中立柱(4)上端铰接,所述支撑杆(6)下端通过下铰接座(12)与支座(8)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桥面吊机等腰三角形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包括支撑柱(2)、两个间隔的安装在主梁上的轨道(3)、中立柱(4)、固定套(5),支撑柱(2)和中立柱(4)上端均位于固定套(5)内部,中立柱(4)左侧和中立柱(4)右侧均设有支撑杆(6),两个支撑柱(2)之间连接有上横梁(7),每个轨道(3)上均安装有可在轨道(3)上滑动的支座(8),属于同一个支撑架(1)的两个支座(8)上端之间连接有下横梁(9),中立柱(4)上端与所述支撑柱(2)连接,中立柱(4)下端与下横梁(9)中部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杆(6)上端通过上铰接座(11)与中立柱(4)上端铰接,所述支撑杆(6)下端通过下铰接座(12)与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明李永权史欢欢吴凯军陈先华付学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