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流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6626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推流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水体中的至少一个推流单元和用以固定推流单元的安装架,推流单元包括多根推流管和用以带动水流在推流管中流动的驱动装置,推流管包括横向进水管、横向出水管以及纵向衔接管,横向进水管设置在水体的下部,横向出水管设置在水体的上部,纵向衔接管的进水端与横向进水管的出水端连接,纵向衔接管的出水端与横向出水管的进水端连接。通过推流管实现水体底部、中部与上部交替互换的静态水体的激活流动性,使不同部位的优势生物互动交流,逐步形成生物食物链效应,通过多根推流管实现水体同向、同步推流,长期有效地维护水体健康发展,该循环系统结构简易、成本低。

A current circula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lug flow in the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including setting at least one of the plug flow unit and used to install the fixed plug flow unit, flow unit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plug flow pipe and used to drive the flow in flow drive flow tube, push flow tube comprises a horizontal water inlet pipe the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connecting pipe, water pipe, water inlet pipe is arranged in the horizontal water below the water outlet pipe is arranged in the water of the upper transverse, longitudinal with water inlet and the water inlet pipe of the water outlet end is connected with a transverse connecting pipe, the water inlet end of the outlet pipe with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pipe connection. Through the push flow tube water bottom, middle and top alternate activation liquidity swap in static water, the advantages of biological interaction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exchange, and gradually form a food chain effect, pushing through a plurality of flow tube with water, to achieve synchronous push flow, long-term and effective maintenance of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structure a simple and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推流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推流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大面积水体通常的助力循环效应都是局部的,在没有导流渠的前提下一般只能实现表循环或局部的蝶形循环,使局部水体由静态转为动态的助力循环模式,常规下长期呆滞水体生物食物链短缺,优势生物逐步取代弱势生物,从而易爆发生物性污染。在授权公告号CN201690901U,名称为“推流曝气式环形亲鱼培育池”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推流曝气式环形亲鱼培育池,其具有池体,其两端分别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池体为环形,由同心布置的外廊道和内廊道合围而成,池体底部均匀布置一组射流曝气机。采用导流渠的结构,其建设成本较高,尤其在大面积水体中。生物生态体系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呆滞水体优势生物爆发,相对单一的生物所消耗的养源也相对单一,造成水体纳污能力下降,在长期积累与演变下,逐渐恶化形成黑臭水体。不管是采用天然促成法、生态工程处理法、微生物修复法等治理技术,都难以维持长期效应,大面积水域的呆滞水体均易成为引火线,可能造成爆发性强势蔓延的生物污染,或抑制整体生态食物链的健康发展。呆滞水体不仅指水体中上部的静态,还包括水体底部的呆滞问题,水体底部长期处于呆滞状态,底泥同样有着相应的水底生物食物链,一般水体缺氧越严重,恶化反应越明显。在授权公告号CN204625331U,名称为“水体循环推流器”中国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水体循环推流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上连接有潜水式电机,所述底座的另一端连接有推流导向筒;所述潜水式电机的输出轴的末端设置有推流螺旋桨;所述推流导向筒上靠近潜水式电机的一侧设置有锥形水流导入口,所述推流螺旋桨位于锥形水流导入口内;所述推流导向筒管壁的同一圆周截面上沿推流导向筒的周向均布有至少4个曝气管,所述曝气管通过管路与外部供气装置连接。上述专利中的循环推流器虽然能够实现推流和曝气,然而其循环效应具有局部性,难以实现大面积水域的质换需求,在水底中设置潜水式电机,安装布线较为麻烦,成片布局耗能大安全隐患大。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易、运行成本低、能够进行截面同向推流、实现大范围水体质换,长期维护水体健康发展的推流循环系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推流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水体中的至少一个推流单元和用以固定推流单元的安装架,推流单元包括多根推流管和用以带动水流在推流管中流动的驱动装置,推流管包括横向进水管、横向出水管以及纵向衔接管,横向进水管设置在水体的下部,横向出水管设置在水体的上部,纵向衔接管的进水端与横向进水管的出水端连接,纵向衔接管的出水端与横向出水管的进水端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推流管至少为三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推流管为三根,分别设为第一推流管、第二推流管以及第三推流管,第一推流管包括第一横向进水管、第一横向出水管以及第一纵向衔接管,第二推流管包括第二横向进水管、第二横向出水管以及第二纵向衔接管,第三推流管包括第三横向进水管、第三横向出水管以及第三纵向衔接管,第二推流管设置在第一推流管与第三推流管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横向进水管的长度为A,所述第二横向进水管的长度为B,所述第三横向进水管的长度为C,A与B不同,C与B不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纵向衔接管、所述第二纵向衔接管以及所述第三纵向衔接管三者平行设置且处于同一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横向进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横向进水管的进水端之间的距离设为D,所述第一横向进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横向进水管的出水端之间的距离设为E,D与E不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三横向进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横向进水管的进水端之间的距离设为F,所述第三横向进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横向进水管的出水端之间的距离设为G,F与G不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A大于所述B,所述C大于所述B,所述D大于所述E,所述F大于所述G。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横向进水管的高度、所述第二横向进水管的高度以及所述第三横向进水管的高度三者中至少有两者不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风机、气管以及气体输送喷头,气管的一端与风机的出口端连接,另一端与气体输送喷头的进口端连通,气体输送喷头设置在所述推流管内。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通过推流管实现水体底部、中部与上部交替互换的静态水体的激活流动性,并形成底部负压递进式引流,上部正压陈列式推流,由多级连用形成同步同向的截面导流之势,促使整个静态水域成为动态水体,促进不同部位的优势生物互动交流,逐步形成生物食物链效应,以强压空气为助力的驱动方式,达到高效低耗的目的,同时满足水体复氧需求,实现高效能的氧传递作用,达到水生生物群落与水环境共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动态平衡系统,通过实践测试以3.0kw的输出功率即可实现每小时8000m3左右的循环流量输出,可布施达40余根推流管,由陈列式多级联用实现水体同向、同步推流,定期运行长期有效地维护水体健康发展,该循环系统结构简易、能够用于大面积水域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驱动装置未示出);图2为图1中A向视图(图中驱动装置未示出);图3为技术推流管配合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水体11-液面12-下部20-安装架30-第一推流管31-第一横向进水管32-第一横向出水管33-第一纵向连接管40-第二推流管41-第二横向进水管42-第二横向出水管50-第三推流管51-第三横向进水管52-第三横向出水管60-风机61-气管62-气体输送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参照图1至图3,一种推流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水体10中的至少一个推流单元和用以固定推流单元的安装架20,推流单元包括多根推流管和用以带动水流在推流管中流动的驱动装置,推流管包括横向进水管、横向出水管以及纵向衔接管,横向进水管设置在水体10的下部12,横向出水管设置在水体10的上部且位于液面11以下,纵向衔接管的进水端与横向进水管的出水端连接,纵向衔接管的出水端与横向出水管的进水端连接。其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水体10的整体面积进行推流单元的个数选择。横向进水管和横向出水管沿水平方向布设,纵向衔接管沿竖直方向布设。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推流管至少为三根,当然本技术中推流管并不局限于3根,在图1中,示出了6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推流管至少为三根,以三根为例来说明本技术的构思,三个推流管分别设为第一推流管30、第二推流管40以及第三推流管50,第一推流管30包括第一横向进水管31、第一横向出水管32以及第一纵向衔接管33,第二推流管40包括第二横向进水管41、第二横向出水管42以及第二纵向衔接管,第三推流管50包括第三横向进水管51、第三横向出水管52以及第三纵向衔接管,第二推流管40设置在第一推流管30与第三推流管50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横向进水管31的长度为A,所述第二横向进水41管的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推流循环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推流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水体中的至少一个推流单元和用以固定推流单元的安装架,推流单元包括多根推流管和用以带动水流在推流管中流动的驱动装置,推流管包括横向进水管、横向出水管以及纵向衔接管,横向进水管设置在水体的下部,横向出水管设置在水体的上部,纵向衔接管的进水端与横向进水管的出水端连接,纵向衔接管的出水端与横向出水管的进水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推流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水体中的至少一个推流单元和用以固定推流单元的安装架,推流单元包括多根推流管和用以带动水流在推流管中流动的驱动装置,推流管包括横向进水管、横向出水管以及纵向衔接管,横向进水管设置在水体的下部,横向出水管设置在水体的上部,纵向衔接管的进水端与横向进水管的出水端连接,纵向衔接管的出水端与横向出水管的进水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推流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流管至少为三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推流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流管为三根,分别设为第一推流管、第二推流管以及第三推流管,第一推流管包括第一横向进水管、第一横向出水管以及第一纵向衔接管,第二推流管包括第二横向进水管、第二横向出水管以及第二纵向衔接管,第三推流管包括第三横向进水管、第三横向出水管以及第三纵向衔接管,第二推流管设置在第一推流管与第三推流管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推流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进水管的长度为A,所述第二横向进水管的长度为B,所述第三横向进水管的长度为C,A与B不同,C与B不同。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推流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三明洪敏敬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环卫士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