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凉鞋简易组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645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拖、凉鞋简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其特点是在上模具设数个组配块,上、下模结合时将组配块压入鞋板发泡材质内成型固定,利用二鞋带片缝连一预设的带体,利用鞋带片底端的结合块插入组配块的穿置部,完成带体的组装,使制作简化、组装快速、降低组配的技术困难度,减少人力成本,增加利润,且制成的拖、凉鞋成品稳固、亦兼顾穿着舒适。(*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拖鞋和凉鞋,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拖、凉鞋的制造方法。传统的拖、凉鞋包括有一鞋足板,该鞋足板的顶面前方设一鞋面带,如为凉鞋则在鞋足板近尾端的顶面设一鞋跟带。通常制造该拖、凉鞋的方法是将鞋足板成型后,较早期的制造方法是将鞋面带、鞋跟带的端缘车缝在鞋足板的预定位置上。但车缝技术要求较高,必须由车缝专业人员操作,对制造厂而言,会增加人工费用的负担,而车缝速度又因鞋的曲面等多种原因无法迅速完成,因而产生制作成本高、制程缓慢等问题。且车缝的缝线又容易因磨损而断裂,甚至车缝技术不良者在鞋足板表面凸露出缝线或线头,而造成穿者不舒适。近期的拖、凉鞋制作采用直接压合固定的技术,当鞋足板及鞋底结构成型后,在鞋足板的预定位置设该鞋面带或鞋跟带预定穿置的孔洞,将鞋面带、鞋跟带的端部穿入鞋足板内,再将鞋足板与鞋底结构压合固定。虽然改善上述车缝的问题,但制造工艺过程仍然没有简化,鞋足板需二次加工制穿孔,需以人工将鞋面带、鞋跟带端部依预定深度插入穿孔,再压固成型,在制作时间也没有明显减少。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拖、凉鞋简易组装结构;为此,本专利技术还要提供一种制造该拖、凉鞋的制造方法,其制作简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拖、凉鞋简易组装结构,包括鞋板和带体,其特征在于:a.鞋板(40)内预设至少二个组配块(30),组配块(30)上设一固定片(31),固定片(31)顶面凸设至少一空心的穿置部(32),穿置部(32)两端均为开口(321),其顶部开口( 321)与鞋板(40)的表面齐平;b.在开口(321)处,各穿设一鞋带片(50、50′),鞋带片(50、50′)的底部设有至少一具预定硬度的结合块(51、51′),结合块置设入穿置部(32);c.鞋带片(50、50′)的近顶端部轴向 至少设一缝置孔(53、53′),带体(54、55)的二端部缝连于缝置孔(53、53′);d.鞋带片(50、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拖、凉鞋简易组装结构,包括鞋板和带体,其特征在于a.鞋板(40)内预设至少二个组配块(30),组配块(30)上设一固定片(31),固定片(31)顶面凸设至少一空心的穿置部(32),穿置部(32)两端均为开口(321),其顶部开口(321)与鞋板(40)的表面齐平;b.在开口(321)处,各穿设一鞋带片(50、50′),鞋带片(50、50′)的底部设有至少一具预定硬度的结合块(51、51′),结合块置设入穿置部(32);c.鞋带片(50、50′)的近顶端部轴向至少设一缝置孔(53、53′),带体(54、55)的二端部缝连于缝置孔(53、53′);d.鞋带片(50、50′)的结合块(51、51′)插入穿置部(32)构成鞋板(40)和带体(54、55)的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凉鞋简易组装结构,其特征是穿置部(32)的相对内缘面设有斜形齿(3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凉鞋简易组装结构,其特征是鞋带片(50、50′)的结合块(51、51′)相对于穿置部(32)的斜形齿(33)设有相互啮合牵制的斜形制齿(52、5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凉鞋简易组装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进益
申请(专利权)人:展昌塑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