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系有关于鞋底构造,更详而言之,系指一种具有可折式鞋底构造之鞋子,其不论是高跟或平底构造,穿着起来均更舒适自然。系穿着用品。本专利技术系进一步针对能使高跟鞋跟具有可卸下之高跟鞋跟,并能兼具低跟或平底功能的研究开发结果。现有市场上供应的各种靴鞋,其高跟鞋底与平底鞋底不能互换,其原因是高跟鞋在构造上制成后若拆下高跟鞋跟,即无法具有低跟或平底鞋的穿着功能。因传统高跟鞋之鞋底系制成呈弯弧状的坚硬构造,且系永久性的一体固接于高跟鞋底部。纵使其高跟鞋跟被拆除或断折,该坚硬的弯弧形鞋底依然保持原状,在此构造状态下,传统高跟鞋若除去高跟鞋跟后,即无法穿着和行走。相对的,传统平底鞋亦不可能变更为高跟鞋穿着,如果将高跟鞋安装于平底鞋鞋底,该鞋即变得十分不稳定,纵使可以勉强穿上,亦无法在高跟状态下行走。因为,平底鞋之鞋底构造远较高跟鞋者柔软易变形,所以,任何移动均会使与高跟鞋跟连接之鞋底部位扭搓变形,致使其高跟鞋跟崩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创新的硬性可折式鞋底乃应用于鞋子上,其在平底鞋构造时,诚能提供舒适的穿着感觉,即使安装上高跟鞋跟构成高跟鞋构造,其亦形成提供稳定的支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可折式鞋底构造之鞋子,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含:一可折式鞋底,其包含有一前底部,其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一后底部,其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一弯折装置,系设于该前底部与该后底部之间以相接合,并于该前底部与该后底部之接合处形成 一折线部位,以使该前底部与该后底部能沿该折线部位相弯折;一具可挠性之底层,系固接于该前底部及该后底部之底面下,供作为实际与地面接触之部分;一鞋垫系置于该底部及该后底部之顶面上;一鞋跟,具有预定高度,系设于该后底部尾端之下;一 鞋身,系接于该鞋底上;其中,该鞋底周缘相距最远的两点相连构成一轴线,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具有可折式鞋底构造之鞋子,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含一可折式鞋底,其包含有一前底部,其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一后底部,其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一弯折装置,系设于该前底部与该后底部之间以相接合,并于该前底部与该后底部之接合处形成一折线部位,以使该前底部与该后底部能沿该折线部位相弯折;一具可挠性之底层,系固接于该前底部及该后底部之底面下,供作为实际与地面接触之部分;一鞋垫系置于该底部及该后底部之顶面上;一鞋跟,具有预定高度,系设于该后底部尾端之下;一鞋身,系接于该鞋底上;其中,该鞋底周缘相距最远的两点相连构成一轴线,该鞋底周缘之内侧边平衡于该轴线形成一内侧线,并与该鞋底内侧周缘最远于该轴线之一内侧点相触,该鞋底周缘之外侧边又平衡于该轴线形成一外侧线;并与该鞋底外侧周缘最远于该轴线之一外侧点相触;其中,上述之该折线即为一连接于该内侧点及外内侧点的直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具有可折式鞋底构造之鞋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鞋底为一高跟鞋跟,当该鞋底直立地面上时,该后底部顶面离地面之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高度差为至少2.5厘米及不高于12.5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具有可折式鞋底构造之鞋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鞋跟与该后鞋底之间系以一可卸装置相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之具有可折式鞋底构造之鞋子,其特征在于该可卸装置包含一设于该鞋跟顶面的螺孔供螺接一螺杆,该螺杆系固接该后底部之尾端底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之具有可折式鞋底构造之鞋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前底部与该后底部系相连成一体,而该弯折装置系由一折沟构成,该折沟系沿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克时,古曼福,
申请(专利权)人:宁克时,古曼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