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克时专利>正文

具有可折式鞋底构造之鞋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622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具有可折式鞋底构造之鞋子,有鞋底、鞋跟和鞋身等部分组成。鞋底包含有前底部和后底部,前、后底部之间以弯折装置相接合,前、后底部之底面下具有可挠性之底层。鞋垫是于前、后底部之顶面上。设计合理,制造容易,穿着舒适稳定。(*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系有关于鞋底构造,更详而言之,系指一种具有可折式鞋底构造之鞋子,其不论是高跟或平底构造,穿着起来均更舒适自然。系穿着用品。本专利技术系进一步针对能使高跟鞋跟具有可卸下之高跟鞋跟,并能兼具低跟或平底功能的研究开发结果。现有市场上供应的各种靴鞋,其高跟鞋底与平底鞋底不能互换,其原因是高跟鞋在构造上制成后若拆下高跟鞋跟,即无法具有低跟或平底鞋的穿着功能。因传统高跟鞋之鞋底系制成呈弯弧状的坚硬构造,且系永久性的一体固接于高跟鞋底部。纵使其高跟鞋跟被拆除或断折,该坚硬的弯弧形鞋底依然保持原状,在此构造状态下,传统高跟鞋若除去高跟鞋跟后,即无法穿着和行走。相对的,传统平底鞋亦不可能变更为高跟鞋穿着,如果将高跟鞋安装于平底鞋鞋底,该鞋即变得十分不稳定,纵使可以勉强穿上,亦无法在高跟状态下行走。因为,平底鞋之鞋底构造远较高跟鞋者柔软易变形,所以,任何移动均会使与高跟鞋跟连接之鞋底部位扭搓变形,致使其高跟鞋跟崩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创新的硬性可折式鞋底乃应用于鞋子上,其在平底鞋构造时,诚能提供舒适的穿着感觉,即使安装上高跟鞋跟构成高跟鞋构造,其亦形成提供稳定的支台构造。具有相当的横向稳定性。既使在平底鞋上接装高跟鞋跟,亦能避免鞋跟崩塌等问题发生。该鞋的鞋跟呈可卸式,无论是高跟、低跟或平跟,都可互换装在平鞋底上,穿着舒适、稳定。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可折式鞋底构造之鞋子,主要包含一可折式鞋底,其包含有一前底部,其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一后底部,其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一弯折装置,系设于该前底部与该后底部之间以相接合,并于该前底部与该后底部之接合处形成一折线部位,以使该前底部与该后底部能沿该折线部位相弯折;一具可挠性之底层,系固接于该前底部及该后底部之底面下,供作为实际与地面接触之部分;一鞋垫系置于该底部及该后底部之顶面上;一鞋跟,具有预定高度,系设于该后底部尾端之下;一鞋身,系接于该鞋底上;其中,该鞋底周缘相距最远的两点相连构成一轴线,该鞋底周缘之内侧边平衡于该轴线形成一内侧线,并与该鞋底内侧周缘最远于该轴线之一内侧点相触,该鞋底周缘之外侧边又平衡于该轴线形成一外侧线,并与该鞋底外侧周缘最远于该轴线之一外侧点相触;其中,上述之该折线即为一连接于该内侧点及外内侧点的直线。其中该鞋底若为一高跟鞋跟,当该鞋底直立地面上时,该后底部顶面离地面之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高度差为至少2.5厘米及不高于12.5厘米。其中该鞋跟与该后鞋底之间系以一可卸装置相接。该可卸装置包含一设于该鞋跟顶面的螺孔供螺接一螺杆,该螺杆系固接于该后底部之尾端底面上。其中该前底部与该后底部系相连成一体,而该弯折装置系由一折沟构成,该折沟系沿该折线部位凹设于该前底部及后底部之间。该折沟系呈V形并具有二倾斜折面,分别为该前底部之后端面及该后底部的前端面;该折沟之内角角度,系设成当后底部之尾端向上提升超过12.5厘米时,可使二折面相靠合。其中该前底部及该后底部系二片独立的片体构成,并沿该折线位置形成一间隙,以构成该弯折装置。比如该前底部之尾端形成一前斜面,而该后底部之前端亦形成一后斜面,该前、后斜面相靠合以使该间隙呈V形状。其中该弯折装置包含前底部尾端构成一前突起,及该后底部前端构成一后突起,其中该前突起及后突起各有一贯孔并相卡接合,藉一插销穿接于该前、后突起之贯孔中,而相接合成能沿折线作弯折活动之活页构造。其中该鞋身前段的尾端可设有一弹性元件连接至该后底部的前方部位,而该鞋身后段则设另一弹性元件连接至该前底部的后方部位。其中该后底部之顶面之脚跟部位设有一浅凹弯部位。该后底部顶面于该折线部位至脚跟部位间内侧缘起有一微隆部分。其中该后底部顶面也可呈平坦面状。其中该后底部系以硬刚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它是可折式鞋底构造,消除了大部分传统高跟鞋所带来的不舒适感。藉着平坦式的后底部构造,没有任何压力会施加于脚部的敏感拱形部位。而且,脚部之脚球部位和脚跟均能受支撑,并能同时与鞋子之鞋底紧密接触如履平地,而无传统高跟鞋因弧弯设计构成的妨碍。藉着弯折装置之设置,人体脚部与鞋底间的相接合,使鞋子能正确地依随人体脚部之动作,避免了传统高跟鞋之鞋身与人体脚部间所构成的摩擦损伤。另外,前底部和后底部间的稳固接合,更能由脚趾提供平衡力量以立刻反应鞋跟部位的不稳定状况,以消除传统高跟鞋所存在的摇晃现象。再者,后底部之顶面又设成具有于正常行走时所存在之由内侧至外侧的倾斜面,消除了传统高跟鞋所造成之下背疼痛现象。结构设计科学合理,穿着舒适稳定,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生产实现容易,具有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专利技术具有下列附图附图说明图1.系桥梁构造之拱桥结构示意图。图2.系显示一脚部平置于地面上之示意图。图3.系显示一脚部垫起脚跟至高跟位置之示意图。图4A、图4B.分别系本专利技术应用高跟鞋之鞋跟构造后视图。图5A、图5B.分别系本专利技术应用低鞋底的鞋跟构造后视图。图6.系一人体脚部解剖示意图,显示脚部与图8、图9A及图9B所示之折线的相对关系。图7.系人体脚部脚骨之各重量支撑点相互关系几何示意图。图8.系依据本专利技术构成之鞋子顶视图。图9A.系依据本专利技术构成之鞋子侧视图。图9B.系本专利技术之鞋底剖视侧面图。图9C.系本专利技术之鞋垫示意图。图9D.系本专利技术之立体示意图。图10A、108、10C.系本专利技术之弯折构造之剖视侧视示意图。图11A、11B、11C.系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之剖视侧视示意图。图12A、12B、12C、12D、12E.系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弯折构造示意图及其鞋垫、鞋子立体示意图。图中标号如下5.平衡线 6.平衡线 7.轴线8.最内侧点9.最外侧点 12.鞋子前段部分14.前底部 18.鞋子后段部分141.倾斜折面142.前斜面143.前突起 20.后底部22.鞋身 24.弯折装置26.鞋跟201.倾斜折面202.后斜面 203.后突起241.V形折沟 242.间隙 30.折线31.第一中跖骨头部最低点32.第五中跖骨头部最低点33.脚跟骨 34.足踝40.第一中跖骨42.第五中跖骨 51.底层52.鞋垫53.插销 66.锁固螺杆70.螺孔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述如下在举实施例之前,先将人体脚部的骨架构造作一简介如图1所示,桥梁结构之拱桥构造在重量由上而下施加时,系十分坚强的。然而,若重量由下向上之方向施加,则拱形构造就很可能会被破坏或毁损。请参阅图2所示,显示一平置于地面的脚部,其拱形部位清楚可见。该脚部的拱形部位的作用系雷同于上述桥梁的拱形构造,供将施加于拱形部位的重量分散至各拱形部位的各较低终点。因此,如图1所示的拱桥一样,图2所示的脚部亦不应有任何力量向上施加于其拱形部位底面。如图3所示,当一脚部脚跟自然向上提起,脚部的脚球部位系保持稳固地平置于地面上,而且脚跟会改变其相对地面的垂直方位至脚底之脚跟内侧离开地面高于脚底之脚跟外侧。图3亦显示了当脚跟提升时,该拱形部位之形状亦不会改变的事实。图6显示在图2中揭示脚部的骨骼构造。人体脚部具有五块称为中跖骨(metatarsals)的骨头,其系分别向前向下投伸至各脚趾部位。这些长而细的中跖骨各于其前端具有概呈球状的终端,这些中跖骨的球状前向端点即为中跖骨头部。研究发现任何行走或站立动作,脚部本身会使其与折式鞋底相互对准排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可折式鞋底构造之鞋子,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含:一可折式鞋底,其包含有一前底部,其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一后底部,其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一弯折装置,系设于该前底部与该后底部之间以相接合,并于该前底部与该后底部之接合处形成 一折线部位,以使该前底部与该后底部能沿该折线部位相弯折;一具可挠性之底层,系固接于该前底部及该后底部之底面下,供作为实际与地面接触之部分;一鞋垫系置于该底部及该后底部之顶面上;一鞋跟,具有预定高度,系设于该后底部尾端之下;一 鞋身,系接于该鞋底上;其中,该鞋底周缘相距最远的两点相连构成一轴线,该鞋底周缘之内侧边平衡于该轴线形成一内侧线,并与该鞋底内侧周缘最远于该轴线之一内侧点相触,该鞋底周缘之外侧边又平衡于该轴线形成一外侧线;并与该鞋底外侧周缘最远于该轴线之 一外侧点相触;其中,上述之该折线即为一连接于该内侧点及外内侧点的直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具有可折式鞋底构造之鞋子,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含一可折式鞋底,其包含有一前底部,其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一后底部,其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一弯折装置,系设于该前底部与该后底部之间以相接合,并于该前底部与该后底部之接合处形成一折线部位,以使该前底部与该后底部能沿该折线部位相弯折;一具可挠性之底层,系固接于该前底部及该后底部之底面下,供作为实际与地面接触之部分;一鞋垫系置于该底部及该后底部之顶面上;一鞋跟,具有预定高度,系设于该后底部尾端之下;一鞋身,系接于该鞋底上;其中,该鞋底周缘相距最远的两点相连构成一轴线,该鞋底周缘之内侧边平衡于该轴线形成一内侧线,并与该鞋底内侧周缘最远于该轴线之一内侧点相触,该鞋底周缘之外侧边又平衡于该轴线形成一外侧线;并与该鞋底外侧周缘最远于该轴线之一外侧点相触;其中,上述之该折线即为一连接于该内侧点及外内侧点的直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具有可折式鞋底构造之鞋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鞋底为一高跟鞋跟,当该鞋底直立地面上时,该后底部顶面离地面之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高度差为至少2.5厘米及不高于12.5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具有可折式鞋底构造之鞋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鞋跟与该后鞋底之间系以一可卸装置相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之具有可折式鞋底构造之鞋子,其特征在于该可卸装置包含一设于该鞋跟顶面的螺孔供螺接一螺杆,该螺杆系固接该后底部之尾端底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之具有可折式鞋底构造之鞋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前底部与该后底部系相连成一体,而该弯折装置系由一折沟构成,该折沟系沿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克时古曼福
申请(专利权)人:宁克时古曼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