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炤彰专利>正文

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6133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包括光轴;具有第一光学区域之前侧表面,第一光学区域包括中心区域、环形区域、以及连接于中心区域与环形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其中中心区域以及环形区域设置为远视屈光度与近视屈光度,并且中间区域用以渐近调整远视屈光度与近视屈光度的光功率,使前侧表面的第一光学区域之屈光度形成常态累积分布函数的型态。

Asymptotically zoom contact lenses and their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zoom asymptotic contact len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including the optical axis; having a front surface of the first optical region, a first optical region including the central region, middle region, and connected to the annular region between the central region and the circular region, the central region and an annular region set to refraction degree of hyperopia and myopia diopter, and the middle region is used to adjust the asymptotic refraction degree of hyperopia and myopia diopter of the optical power, the front surface of the first optical region of the diopter of the formation of normal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ty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镜及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隐形眼镜广泛用于校正许多不同类型之视力缺陷,包括近视及远视、散光视力误差、以及通常与老化相关联的近距离视力缺陷如老花眼视力退化等。老花眼者通常使用隐形眼镜矫正老花视力的缺陷,例如同步双焦隐形眼镜或是变焦隐形眼镜提供同心的光学区域如远视屈光力(较远物体)以及近视屈光力(较近物体),以聚焦瞳孔的可视范围,因为来自较远物体以及较近物体的光线同时聚焦于视网膜上,使用者的大脑判断并且选择较远的影像或是较近的影像。然而,由于同步双焦隐形眼镜或是变焦隐形眼镜包括多圈的同心区域,即,远视区域以及近视区域,造成从光学区域的中心至周边区域的屈光力分布为离散(discrete)状态,而且每一圈的同心区域之宽度以及圈数必须依据使用者的瞳孔值不同做不同的设计,使得屈光力分布的离散状态更为明显,降低了使用者的视觉质量。在其它的设计中,即,在同步变焦隐形眼镜中,多个中间区域连接近视区域与远视区域,因而造成屈光力在近视区域与远视区域之间产生变化。然而在一些习知技术中,远视屈光度之区域以及近视屈光度之区域之间的连接接口不够平滑,导致隐形眼镜在这些光学区域对使用者观看影像时产生干扰。进一步地,在连接接口之表面所对应的屈光度之过渡(transition)区域形成不连续性(discontinuity),造成重迭影像,影响使用者穿戴的舒适度。在另一些习知技术中,为了解决不连续性的问题,其于中心光学区域使用多种圆锥形曲线之组合,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在连接点位置使用高阶的几何线条,相当复杂,而且不易改善隐形眼镜中心光学区域与屈光度之不连续的问题。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式的透镜及其方法,以解决上述之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藉由前侧光学表面形成连续性的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on-uniformrationalB-spline,NURBS)之轮廓以及配置渐近(progressive)变化的屈光度,以改善使用者的视力,并且提高隐形眼镜的设计弹性。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中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光轴;一具有第一光学区域之前侧表面,以所述光轴作为所述第一光学区域的中心,所述第一光学区域包括在所述光轴附近的中心区域、环形区域、以及连接于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环形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其中所述中心区域以及所述环形区域分别设置为不同的屈光度包括远视屈光度与近视屈光度,并且所述中间区域用以渐近调整所述远视屈光度与所述近视屈光度的光功率,使所述前侧表面的所述第一光学区域在所述远视屈光度与所述近视屈光度之间的屈光度形成常态累积分布函数的型态;以及一具有第二光学区域之后侧表面,以所述光轴作为所述第二光学区域的中心,其中所述前侧表面的边缘与所述后侧表面的边缘互相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侧表面还包括一外围区域,连接于所述环形区域的外围边缘,并且所述外围区域为球面区域或是非球面区域任一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屈光度以下列公式表示:其中,平均数μ=xc+(Wim/2),标准差σ=Wim/6;Add为附加屈光度之系数;x为从光轴沿着第一光学区域的径向距离;Pc为中心区域的近视屈光度或是远视屈光度;xc为中心区域的半径;Wim为中间区域的宽度;t为长度之积分变数;以及在"±"符号中,"+"表示中心区域为远视屈光度,"-"表示中心区域为近视屈光度。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心区域的半径xc大于或是等于零公厘,并且xc小于1公厘,所述中间区域的宽度Wim大于零公厘,并且Wim小于或是等于3公厘。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心区域设置为远视屈光度且所述环形区域设置为近视屈光度,或是所述中心区域设置为近视屈光度且所述环形区域设置为远视屈光度。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心区域的半径、所述中间区域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一光学区域之附加屈光度用以调整所述第一光学区域之屈光度的连续性常态分布。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区域的所述中心区域、所述环形区域以及所述中间区域由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所组成的连续性表面。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以下列公式表示:其中Pi为全部控制点(h+1)个中第i个控制点,wi为第i个权重值,Ni,p(u)为具有参数u以及阶数p的第i个塑形曲线基底函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区域的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中间区域的每个连接点具有相同的曲率值,并且所述中间区域与所述环形区域的每个连接点具有相同的曲率值。本专利技术之另一实施例中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光轴于一本体;形成一具有第一光学区域之前侧表面,以所述光轴作为所述第一光学区域的中心,所述第一光学区域包括在所述光轴附近的中心区域、环形区域、以及连接于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环形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其中所述中心区域以及所述环形区域分别设置为不同的屈光度包括远视屈光度与近视屈光度;调整所述中间区域用以渐近调整所述远视屈光度与所述近视屈光度的光功率,使所述前侧表面的所述第一光学区域在所述远视屈光度与所述近视屈光度之间的屈光度形成连续性常态分布;以及形成一具有第二光学区域之后侧表面,以所述光轴作为所述第二光学区域的中心,其中所述前侧表面的边缘与所述后侧表面的边缘互相连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介绍。图1绘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上视图。图2绘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渐近变焦隐形眼镜沿着图1的A-A'线段之剖视图。图3绘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屈光度曲线之示意图。图4绘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中心区域具有不同直径且设置为近视屈光度的附加屈光度曲线之示意图。图5绘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环形区域具有不同宽度且中心区域设置为近视屈光度的附加屈光度曲线之示意图。图6绘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环形区域具有不同宽度且中心区域设置为远视屈光度的附加屈光度曲线之示意图。图7绘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之示意图。图8A-8B绘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第一光学区域的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及其相对应的附加屈光度曲线之示意图。图9绘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制造方法之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或是相似的组件,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以实施在适当的运算环境中来举例说明。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专利技术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参考图1以及图2,图1绘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上视图,图2绘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渐近变焦隐形眼镜沿着图1的A-A'线段之剖视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所述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包括本体100、光轴102、前侧表面104以及后侧表面106,光轴102通过本体100、光轴102、前侧表面104以及后侧表面106,并且光轴102定义为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中心轴线,可为轴对称或是非轴对称,如图2所示之轴对称状态。所述前侧表面104以及后侧表面106分别设置于本体100的相对异侧表面并且在本体100的周围边缘互相连接,即,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光轴;一具有第一光学区域之前侧表面,以所述光轴作为所述第一光学区域的中心,所述第一光学区域包括在所述光轴附近的中心区域、环形区域、以及连接于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环形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其中所述中心区域以及所述环形区域分别设置为不同的屈光度包括远视屈光度与近视屈光度,并且所述中间区域用以渐近调整所述远视屈光度与所述近视屈光度的光功率,使所述前侧表面的所述第一光学区域在所述远视屈光度与所述近视屈光度之间的屈光度形成常态累积分布函数的型态;以及一具有第二光学区域之后侧表面,以所述光轴作为所述第二光学区域的中心,所述后侧表面依据所述光轴与所述前侧表面相对异侧设置,其中所述前侧表面的边缘与所述后侧表面的边缘互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7.21 TW 105123109;2016.07.21 TW 1052110321.一种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光轴;一具有第一光学区域之前侧表面,以所述光轴作为所述第一光学区域的中心,所述第一光学区域包括在所述光轴附近的中心区域、环形区域、以及连接于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环形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其中所述中心区域以及所述环形区域分别设置为不同的屈光度包括远视屈光度与近视屈光度,并且所述中间区域用以渐近调整所述远视屈光度与所述近视屈光度的光功率,使所述前侧表面的所述第一光学区域在所述远视屈光度与所述近视屈光度之间的屈光度形成常态累积分布函数的型态;以及一具有第二光学区域之后侧表面,以所述光轴作为所述第二光学区域的中心,所述后侧表面依据所述光轴与所述前侧表面相对异侧设置,其中所述前侧表面的边缘与所述后侧表面的边缘互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表面还包括一外围区域,连接于所述环形区域的外围边缘,并且所述外围区域为球面区域或是非球面区域任一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屈光度以下列公式表示:其中,平均数μ=xc+(Wim/2),标准差σ=Wim/6;Add为附加屈光度之系数;x为从所述光轴沿着所述第一光学区域的径向距离;Pc为所述中心区域的近视屈光度或是远视屈光度;xc为所述中心区域的半径;Wim为所述中间区域的宽度;t为长度之积分变数;以及在"±"符号中,"+"表示所述中心区域为远视屈光度,"-"表示所述中心区域为近视屈光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的半径xc大于或是等于零公厘,并且xc小于1公厘,所述中间区域的宽度Wim大于零公厘,并且Wim小于或是等于3公厘。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设置为远视屈光度且所述环形区域设置为近视屈光度,或是所述中心区域设置为近视屈光度且所述环形区域设置为远视屈光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的半径、所述中间区域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一光学区域之附加屈光度用以调整所述第一光学区域之屈光度的连续性常态分布。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区域的所述中心区域、所述环形区域以及所述中间区域由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所组成的连续性表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以下列公式表示:其中Pi为全部控制点(h+1)个中第i个控制点,wi为第i个权重值,Ni,p(u)为具有参数u以及阶数p的第i个塑形曲线基底函数。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区域的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中间区域的每个连接点具有相同的曲率值,并且所述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氏莲陈炤彰邱钰婷
申请(专利权)人:陈炤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