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京刚专利>正文

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5936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部以及一体式固定在手柄部一端的头部,所述头部上具有一开孔,所述开孔的边缘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三平面、第四平面构成,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之间呈120°夹角,第二平面、第三平面之间呈120°夹角,第三平面、第四平面之间呈120°夹角,手柄部的中线与第二平面之间的角度为30°。手柄部的中线与第二平面之间的角度为30°,即开孔的朝向正对手柄部的一侧,使得开孔可以在狭小通道内扣住螺栓或螺母,从而方便转动且螺栓或螺母,提高了在狭小空间内操作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Wrench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rench, which comprises a handle portion and an integral fixed in the head at one end of the handle, the head has a hole, the hole edge from the first plane, connected second plane and the third plane,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Siping, was 120 degrees the angle between the first plane and the second plane, a 120 degree angle between second planes, third planes, a 120 degree angle between third planes, fourth planes, second planes and the midline between the handle part of the angle is 30 degrees. Between the middle and second plane handle of the angle is 30 degrees, which is open towards one side of handle hole, the hole can fasten the bolt or nut in the narrow channel,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rotation and bolt or nut, improves the operation in the narrow space of applicability and flexi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扳手
本技术涉及一种扳手。
技术介绍
扳手是一种常用的安装与拆卸工具。利用杠杆原理拧转螺栓、螺钉、螺母和其他螺纹紧持螺栓或螺母的开口或套孔固件的手工工具。扳手通常在柄部的一端或两端制有夹持螺栓或螺母的开口或套孔,使用时沿螺纹旋转方向在柄部施加外力,就能拧转螺栓或螺母。螺栓或螺母的安装场景较多,在特定的安装场合,如图1所示,螺栓或螺母位于狭小的通道内,且螺栓或螺母靠近通道的一侧,由于受制于狭小的空间,传统的扳手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操作受限或者无法操作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在狭小空间内操作的扳手。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部以及一体式固定在手柄部一端的头部,所述头部上具有一开孔,所述开孔的边缘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三平面、第四平面构成,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之间呈120°夹角,第二平面、第三平面之间呈120°夹角,第三平面、第四平面之间呈120°夹角,手柄部的中线与第二平面之间的角度为30°。采用上述结构,手柄部的中线与第二平面之间的角度为30°,即开孔的朝向正对手柄部的一侧,使得开孔可以在狭小通道内扣住螺栓或螺母,从而方便转动且螺栓或螺母,提高了在狭小空间内操作的适用性和灵活性。作为优选,所述头部设置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均朝头部的一侧弯折,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一体式固定在头部,且第一弯折部正面为第一平面,第二弯折部的正面为第四平面。在扳手的板材较薄时,由于接触面较小容易导致开口处变形,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提高扣住螺栓或螺母时的接触面,从而缓解开口处变形现象的发生,也可以缓解施力过程中,扳手与螺栓或螺母的滑脱现象的发生。该结构可以采用板材一体式冲压制成,制造成本低,加工难度小。所述头部上固定有从头部上冲压而出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并在头部上相应形成第一冲压孔和第二冲压孔,所述第一支撑部抵在第一弯折部的背面,所述第二支撑部抵在第二弯折部的背面。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提高对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的支撑,提高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的使用强度。该结构可以采用板材一体式冲压制成,制造成本低,加工难度小。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部靠近第一弯折部的后端,所述第二支撑部靠近第二弯折部的前端。采用这种结构,位置布置更加合理,提高了局部强度,符合扳手施力过程中的螺栓或螺母反作用力的作用位置。该结构可以采用板材一体式冲压制成,制造成本低,加工难度小。作为优选,所述手柄部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弯折部和第四弯折部。采用这种结构,增大了作用面积,提高了扳手施力过程中手部的舒适性。该结构可以采用板材一体式冲压制成,制造成本低,加工难度小。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开孔的朝向正对手柄部的一侧,使得开孔可以在狭小通道内扣住螺栓或螺母,从而方便转动且螺栓或螺母,提高了在狭小空间内操作的适用性和灵活性。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扳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扳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扳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扳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扳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一参见图2-图3,本实施例扳手包括手柄部1以及一体式固定在手柄部1一端的头部2,所述头部2上具有一开孔3,所述开孔3的边缘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31、第二平面32、第三平面33、第四平面34构成,第一平面31、第二平面32之间呈120°夹角,第二平面32、第三平面33之间呈120°夹角,第三平面33、第四平面34之间呈120°夹角,手柄部1的中线与第二平面32之间的角度为30°。实施例二参见图4-图5,本实施例扳手包括手柄部1以及一体式固定在手柄部1一端的头部2,所述头部2通过冲压弯折形成有第一弯折部51和第二弯折部52(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弯折部51和第二弯折部52一体式固定在头部2),第一弯折部51和第二弯折部52均朝头部2的一侧弯折,所述头部2上具有一开孔3,所述开孔3的边缘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31、第二平面32、第三平面33、第四平面34构成,第一平面31、第二平面32之间呈120°夹角,第二平面32、第三平面33之间呈120°夹角,第三平面33、第四平面34之间呈120°夹角,手柄部1的中线与第二平面32之间的角度为30°。第一弯折部51正面为第一平面31,第二弯折部52的正面为第四平面34。所述头部2上固定有从头部2上冲压而出的第一支撑部61和第二支撑部62,并在头部2上相应形成第一冲压孔63和第二冲压孔64,所述第一支撑部61抵在第一弯折部51的背面,所述第二支撑部62抵在第二弯折部52的背面。所述第一支撑部61靠近第一弯折部51的后端,所述第二支撑部62靠近第二弯折部52的前端。所述手柄部1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弯折部71和第四弯折部72。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扳手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部以及一体式固定在手柄部一端的头部,所述头部上具有一开孔,所述开孔的边缘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三平面、第四平面构成,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之间呈120°夹角,第二平面、第三平面之间呈120°夹角,第三平面、第四平面之间呈120°夹角,手柄部的中线与第二平面之间的角度为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部以及一体式固定在手柄部一端的头部,所述头部上具有一开孔,所述开孔的边缘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三平面、第四平面构成,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之间呈120°夹角,第二平面、第三平面之间呈120°夹角,第三平面、第四平面之间呈120°夹角,手柄部的中线与第二平面之间的角度为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设置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均朝头部的一侧弯折,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一体式固定在头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京刚
申请(专利权)人:温京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