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房建筑外墙体打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5791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墙体打孔装置,特别是一种工作人员不必探出墙外的楼房建筑外墙体打孔装置;包括U型支架、外墙支脚、内墙支脚、弹簧、电钻、钻头、螺杆以及直型支架;U型支架水平设置,内墙支脚和螺杆在同一条直线上,螺杆的前端为内墙支脚且二者接头处水平垂直并固定于U型支架一臂端头;电钻和钻头相对设置且二者接头处水平垂直并固定于U型支架另一臂端头;直型支架的两端头分别垂直于直型支架且平行于钻头设有外墙支脚;外墙支脚上均套设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可以减少楼房建筑外墙施工时的危险作业时间,并能提高墙体外侧打孔的精度和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适于大范围使用。

An outer wall body punching device for building building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ll drill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 staff without building exterior wall perforating device run over the wall; including U type bracket, exterior supporting feet, inner wall feet, spring, drill, drill, screw and straight type bracket; U type bracket is arranged horizontally in the wall feet and screw on the same line, the front end of the screw rod for inner wall and the two leg joints and fixed on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U type bracket arm end; drill and bits are oppositely arranged and two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joints and fixed on the U support the other arm end; both ends of the straight bracket are perpendicular to the straight and parallel to the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drill support leg; exterior supporting legs are sleeved with a spring;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duce the risk of building exterior wall construction work time, and can improve the lateral wall perfora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low cost, and is suitable for large range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房建筑外墙体打孔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楼房建筑外墙打孔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口城市化率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的人口居住密度也不断加大。为了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之上,尽可能的容纳更多的居民并提高他们的居住条件,楼房建筑已经是城市居住的主体形式。但是人们发现,楼房建筑较大的高度会造成墙体外侧风速快、气流不稳定,这对于某些外墙施工是不利的。比如为了安装空调或置物架等装置,需要在墙体外侧打孔。这时工作人员不得不将身体探出墙外或借助吊篮等方法进行施工,这不但效率低而且危险。另外,由于工作人员在楼房建筑外墙打孔时经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和不正常的身体姿态,常常出现打孔位置偏移、打孔倾斜和打孔深度不够等问题。近年来,经常有空调脱落造成伤亡的报道出现,究其原因往往和打孔位置、深度、角度等因素有关。所以,技术一种可以尽量减少工作人员墙外作业时间,并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墙体外侧打孔的装置就显的非常必要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少楼房建筑外墙施工时的危险作业时间、提高墙体外侧打孔的精度和效率并且可以让工作人员在墙体内侧确定外墙打孔位置并进行外墙打孔的楼房建筑外墙打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楼房建筑外墙体打孔装置,包括U型支架、外墙支脚、内墙支脚、弹簧、电钻、钻头、螺杆以及直型支架;U型支架水平设置,内墙支脚和螺杆在同一条直线上,螺杆7前端为内墙支脚3且二者接头处水平垂直并固定于U型支架一臂端头;电钻和钻头相对设置且二者接头处水平垂直并固定于U型支架另一臂端头;上下两只直型支架同时垂直于钻头与U型支架设置,且直型支架的接头处固定于钻头与U型支架的公共接点;直型支架的两端头分别垂直于直型支架且平行于钻头设有外墙支脚;外墙支脚上均套设有弹簧。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U型支架的两臂长度相同。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内墙支脚与钻头相对于U型支架的中心线位置对称。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电钻、钻头、外墙支脚、U型支架以及内墙支脚之间的接头处均为焊接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但能减少楼外外墙打孔作业的风险,更能够保证外墙打孔的精度、角度和效率;(2)打孔时,装置通过外墙支脚和内墙支脚起到固定作用,稳定性好,可以保证操作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楼房建筑外墙打孔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一种楼房建筑外墙打孔装置的左视图;图3为一种楼房建筑外墙打孔装置的俯视图;图中:1U型支架、2外墙支脚、3内墙支脚、4弹簧、5电钻、6钻头、7螺杆、8直型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考附图,一种楼房建筑外墙体打孔装置,包括U型支架1、外墙支脚2、内墙支脚3、弹簧4、电钻5、钻头6、螺杆7以及直型支架8;U型支架1水平设置,内墙支脚3和螺杆7在同一条直线上,螺杆7前端为内墙支脚3且二者接头处水平垂直并固定于U型支架1一臂端头;电钻5和钻头6相对设置且二者接头处水平垂直并固定于U型支架1另一臂端头;上下两只直型支架8同时垂直于钻头6与U型支架1设置,且直型支架8的接头处固定于钻头6与U型支架1的公共接点;直型支架8的两端头分别垂直于直型支架8且平行于钻头6设有外墙支脚2用于支撑墙面,保持钻头6打孔稳定;外墙支脚2上均套设有弹簧4;在弹簧4未被压缩时,外墙支脚2突出于电钻5的钻头6之外;当弹簧4被压缩时,钻头6逐渐接近墙体并开始打孔;钻头6到墙体的距离靠螺杆7的转动和弹簧4的伸缩调整。参考附图,一种楼房建筑外墙体打孔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电钻5一侧的U型支架1绕过墙体置于墙体外侧,根据施工需要使外墙支脚2相对于钻头6向内突起并首先接触墙体外表面;U型支架1内侧的内墙支脚3中心正对外侧的钻头6,进而确定墙外钻头6的位置;步骤二:确定需钻孔位置后向U型支架1内侧不断旋紧螺杆7,这时两个外墙支脚2和一个内墙支脚3会保证整个装置垂直并稳固连接于墙体之上;螺杆7的不断旋进会使U型支架1两臂均向内侧运动,并不断压缩弹簧4;U型支架1的向内运动和弹簧4的压缩使钻头6不断靠近墙体外侧并开始打孔;步骤三:持续旋紧螺杆7进行钻孔,打孔的深度根据螺杆7的旋进长度加以控制;步骤四:钻孔完成后,反向旋出螺杆7,解除其与U型支架1与墙体的接触与连接。所述的U型支架1的两臂长度相同。所述的内墙支脚3与钻头6相对于U型支架1的中心线位置对称。所述的电钻5、钻头6、外墙支脚8、U型支架1以及内墙支脚3之间的接头处均为焊接连接。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补充阐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广大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同等替换,都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楼房建筑外墙体打孔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楼房建筑外墙体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支架(1)、外墙支脚(2)、内墙支脚(3)、弹簧(4)、电钻(5)、钻头(6)、螺杆(7)以及直型支架(8);U型支架(1)水平设置,内墙支脚(3)和螺杆(7)在同一条直线上,螺杆(7)的前端为内墙支脚(3)且二者接头处水平垂直并固定于U型支架(1)一臂端头;电钻(5)和钻头(6)相对设置且二者接头处水平垂直并固定于U型支架(1)另一臂端头;上下两只直型支架(8)同时垂直于钻头(6)与U型支架(1)设置,且直型支架(8)的接头处固定于钻头(6)与U型支架(1)的公共接点;直型支架(8)的两端头分别垂直于直型支架(8)且平行于钻头(6)设有外墙支脚(2);外墙支脚(2)上均套设有弹簧(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房建筑外墙体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支架(1)、外墙支脚(2)、内墙支脚(3)、弹簧(4)、电钻(5)、钻头(6)、螺杆(7)以及直型支架(8);U型支架(1)水平设置,内墙支脚(3)和螺杆(7)在同一条直线上,螺杆(7)的前端为内墙支脚(3)且二者接头处水平垂直并固定于U型支架(1)一臂端头;电钻(5)和钻头(6)相对设置且二者接头处水平垂直并固定于U型支架(1)另一臂端头;上下两只直型支架(8)同时垂直于钻头(6)与U型支架(1)设置,且直型支架(8)的接头处固定于钻头(6)与U型支架(1)的公共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智清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