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管料框底部自动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5695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铜管料框底部自动清洗装置,包括:一支架,支架上形成有一支承平台,支承平台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中间支撑立柱;一安装在所述支承平台上的位置传感器;一设置在支承平台上的驱动机构;一位于支撑在中间支撑立柱上的铜管料框的下方的清洗机构;一设置在支承平台上且位于支撑在中间支撑立柱上的铜管料框的下方的吹扫烘干机构;以及一安装在支架内且分别与所述位置传感器、驱动机构、清洗机构以及吹扫烘干机构连接的PLC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PLC控制器对驱动机构、清洗机构和吹扫烘干机构进行统筹控制,取消人工清理,采用自动清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An automatic bottom cleaning device for copper pipe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rass material box at the bottom of the automatic cleaning device, comprising a bracket, a supporting platform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bracket, the center position of the supporting platform is provided with a middle support column; a position sensor mounted on the supporting platform; a supporting driving mechanism arranged on the platform; a located in the middle support below the support cleaning mechanism of copper tube column frame; a set on the supporting platform and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support tube below the support column on the frame of the blowing drying mechanism; and a mounted in a bracket and connected with the position sensor, a driving mechanism, a cleaning mechanism and blowing sweep the drying mechanism connected PLC controller.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PLC controller to control the driving mechanism, the cleaning mechanism and the purging and drying mechanism in an overall way. The manual cleaning is abolished, and the automatic cleaning is adopted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管料框底部自动清洗装置
本技术涉及铜管生产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铜管料框底部自动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铜管生产加工领域中,车间内的铜管的周转需要采用料框来运行。但由于料框在车间频繁的周转使用,料框底部会存在大量的油污及磨损的铁粉等渣滓,料框是靠行车进行周转,在周转过程中行车行走的震动影响下,料框上的油污及铁粉会掉落至铜管的表面上,对铜管产品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料框底部需要定期进行清理,以保证铜管产品的质量。参见图1和图2,图中给出的是现有的铜管料框清理支承平台,包括支架10、形成在支架10上的清理平台20以及若干周向间隔设置在清理平台20上的滑轮30。料框需要清理时,首先将料框1放置在清理平台20上且支撑在若干滑轮30上,然后清洁人员蹲在清理平台20的下方,对料框1的底部进行人工清理,这样清洁人员清理不方便,清理环境差,并且清理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清理成本高。为此,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在人工清理铜管料框的方式存在清理不便、清理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清理成本高等问题,而提供一种清理效率高、大幅降低劳动强度和清理成本的铜管料框底部自动清洗装置。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铜管料框底部自动清洗装置,包括:一支架,所述支架上形成有一支承平台,所述支承平台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用于支撑铜管料框自由转动的中间支撑立柱;一安装在所述支承平台上的用于检测所述支承平台是否放置有铜管料框的位置传感器;一设置在所述支承平台上的用于驱动支撑在所述中间支撑立柱上的铜管料框转动的驱动机构;一位于支撑在所述中间支撑立柱上的铜管料框的下方的用于对所述铜管料框底部进行清洗的清洗机构;一设置在所述支承平台上且位于支撑在所述中间支撑立柱上的铜管料框的下方的用于对经过清洗后的铜管料框底部进行吹扫烘干的吹扫烘干机构;以及一安装在所述支架内且分别与所述位置传感器、驱动机构、清洗机构以及吹扫烘干机构连接的PLC控制器。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承平台的周缘处的驱动组件,每一驱动组件包括:一驱动轮安装座,所述驱动轮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支承平台的边缘处;一驱动轮,所述驱动轮通过驱动轮轴转动设置在所述驱动轮安装座内;一万向联轴器,所述万向联轴器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轮轴连接;以及一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承平台的边缘处且位于所述驱动轮安装座的外侧,所述驱动电机与PLC控制器连接且其输出端与所述万向联轴器的另一端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的外轮面上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增加摩擦力的斜槽。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安装座的底面一侧铰接在所述支承平台上,其底面的另一侧通过至少一弹簧支撑在所述支承平台上。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清洗机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支架内且位于所述支承平台下方的清洗液箱;一安装在所述清洗液箱上且位于支撑在所述中间支撑立柱上的铜管料框的下方的清洗平台,所述清洗平台由所述支承平台的中间支撑立柱延伸至其边缘处,在所述清洗平台上沿长度方向间隔水平设置有至少两块升降安装平板;安装在所述清洗平台上且分别对应与所述升降安装平板连接并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的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安装平板竖直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设置在每一升降安装平板上且沿所述升降安装平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用于将清洗液喷晒在铜管料框底部上的喷水毛刷组件;设置在每一升降安装平板上且沿所述升降安装平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喷水毛刷组件的后方的用于将铜管料框底部上的油污刮落的刮油片组件;设置在每一升降安装平板上且沿所述升降安装平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刮油片组件的后方的用于将吸取喷晒在铜管料框底部上的多余清洗液的吸液组件;以及一安装在所述清洗液箱上且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的清洗泵,所述清洗泵的进水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清洗液箱连接,其出水口通过第二管路分别与每一喷水毛刷组件的进水口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第二升降气缸以及第一、第二驱动连杆,所述第一、第二升降气缸分别设置在所述清洗平台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第二驱动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第二驱动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升降安装平板的两侧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喷水毛刷组件包括两排间隔设置的毛刷以及设置在两排毛刷之间的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的外管面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喷水孔,所述喷水管的一端封闭,其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清洗泵的出水口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刮油片组件包括一刮油片夹持架、一刮油片以及一刮油片弹簧浮动组件,所述刮油片设置在所述刮油片夹持架内并被所述刮油片夹持架夹持住,所述刮油片夹持架通过所述刮油片弹簧浮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升降安装平板上,使得所述刮油片随着铜管料框上下浮动依然能够贴合铜管料框底部。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刮油片弹簧浮动组件包括:第一、第二下套筒,所述第一、第二下套筒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清洗平台上;第一、第二上套筒,所述第一、第二上套筒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升降安装平板的底面上且分别对应地滑动套入所述第一、第二下套筒内;第一、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放置在所述第一下套筒和第一上套筒之间,且其上、下端分别顶靠在所述升降安装平板的底面和所述清洗平台的端面,所述第二弹簧放置在所述第二下套筒和第二上套筒之间,且其上、下端分别顶靠在所述升降安装平板的底面和所述清洗平台的端面;以及第一、第二凸柱,所述第一、第二凸柱分别形成在所述刮油片夹持架的下侧两端,所述第一、第二凸柱分别竖直向下延伸穿过所述升降安装平板后进入所述第一、第二下套筒和第一、第二上套筒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弹簧固接。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吸液组件包括:一条状吸液海绵体,所述条状吸液海绵体设置在所述升降安装平板上且沿所述升降安装平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第二连杆支撑座,所述第一、第二连杆支撑座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升降安装平板上且位于所述条状吸液海绵体的一侧;一连杆气缸,所述连杆气缸安装在所述升降安装平板上且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一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杆气缸的输出端铰接,其另一端沿所述升降安装平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第二连杆支撑座;以及一挤压板和第一、第二联动短杆,所述挤压板位于所述条状吸液海绵与所述第一、第二连杆支撑座之间,所述第一、第二联动短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挤压板的两端位置上,其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连杆靠近所述第一、第二连杆支撑座的位置上;当需要对饱和的条状吸液海绵体进行挤压时,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连杆气缸的输出端伸出,带动所述连杆沿着所述第一、第二连杆支撑座向前运动,所述连杆带动所述第一、第二联动短杆运动,使得所述挤压板朝向所述条状吸液海绵体方向运动并对所述条状吸液海绵体进行挤压。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吹扫烘干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热风刀,所述至少两个热风刀沿径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承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铜管料框底部自动清洗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管料框底部自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架,所述支架上形成有一支承平台,所述支承平台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用于支撑铜管料框自由转动的中间支撑立柱;一安装在所述支承平台上的用于检测所述支承平台是否放置有铜管料框的位置传感器;一设置在所述支承平台上的用于驱动支撑在所述中间支撑立柱上的铜管料框转动的驱动机构;一位于支撑在所述中间支撑立柱上的铜管料框的下方的用于对所述铜管料框底部进行清洗的清洗机构;一设置在所述支承平台上且位于支撑在所述中间支撑立柱上的铜管料框的下方的用于对经过清洗后的铜管料框底部进行吹扫烘干的吹扫烘干机构;以及一安装在所述支架内且分别与所述位置传感器、驱动机构、清洗机构以及吹扫烘干机构连接的PLC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管料框底部自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架,所述支架上形成有一支承平台,所述支承平台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用于支撑铜管料框自由转动的中间支撑立柱;一安装在所述支承平台上的用于检测所述支承平台是否放置有铜管料框的位置传感器;一设置在所述支承平台上的用于驱动支撑在所述中间支撑立柱上的铜管料框转动的驱动机构;一位于支撑在所述中间支撑立柱上的铜管料框的下方的用于对所述铜管料框底部进行清洗的清洗机构;一设置在所述支承平台上且位于支撑在所述中间支撑立柱上的铜管料框的下方的用于对经过清洗后的铜管料框底部进行吹扫烘干的吹扫烘干机构;以及一安装在所述支架内且分别与所述位置传感器、驱动机构、清洗机构以及吹扫烘干机构连接的PLC控制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管料框底部自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承平台的周缘处的驱动组件,每一驱动组件包括:一驱动轮安装座,所述驱动轮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支承平台的边缘处;一驱动轮,所述驱动轮通过驱动轮轴转动设置在所述驱动轮安装座内;一万向联轴器,所述万向联轴器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轮轴连接;以及一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承平台的边缘处且位于所述驱动轮安装座的外侧,所述驱动电机与PLC控制器连接且其输出端与所述万向联轴器的另一端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管料框底部自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的外轮面上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增加摩擦力的斜槽。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管料框底部自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安装座的底面一侧铰接在所述支承平台上,其底面的另一侧通过至少一弹簧支撑在所述支承平台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管料框底部自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机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支架内且位于所述支承平台下方的清洗液箱;一安装在所述清洗液箱上且位于支撑在所述中间支撑立柱上的铜管料框的下方的清洗平台,所述清洗平台由所述支承平台的中间支撑立柱延伸至其边缘处,在所述清洗平台上沿长度方向间隔水平设置有至少两块升降安装平板;安装在所述清洗平台上且分别对应与所述升降安装平板连接并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的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安装平板竖直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设置在每一升降安装平板上且沿所述升降安装平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用于将清洗液喷晒在铜管料框底部上的喷水毛刷组件;设置在每一升降安装平板上且沿所述升降安装平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喷水毛刷组件的后方的用于将铜管料框底部上的油污刮落的刮油片组件;设置在每一升降安装平板上且沿所述升降安装平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刮油片组件的后方的用于将吸取喷晒在铜管料框底部上的多余清洗液的吸液组件;以及一安装在所述清洗液箱上且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的清洗泵,所述清洗泵的进水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清洗液箱连接,其出水口通过第二管路分别与每一喷水毛刷组件的进水口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铜管料框底部自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第二升降气缸以及第一、第二驱动连杆,所述第一、第二升降气缸分别设置在所述清洗平台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第二驱动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第二驱动连杆的另一端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迎斌常建永王超李志金刘昊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龙阳精密复合铜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