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5273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枕头,旨在提供一种可以在睡眠中使颈部得到有效支撑、缓解颈部疲劳的枕头。它包括枕芯、套设在枕芯上的内枕套及套设在内枕套外的外枕套。枕芯包括用于支撑颈部的第一颈部支撑部、用于支撑颈部的第二颈部支撑部及用于支撑头部并位于第一颈部支撑部与第二颈部支撑部之间的头部支撑部,第一颈部支撑部、第二颈部支撑部与头部支撑部一体成型,第一颈部支撑部的底面、第二颈部支撑部的底面与头部支撑部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颈部支撑部的顶面高于头部支撑部的顶面,第二颈部支撑部的顶面也高于头部支撑部的顶面,第一颈部支撑部的顶面的最大高度小于第二颈部支撑部的顶面的最大高度。

Ergonomic pillow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illow for ergonomics, aiming to provide a pillow which can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neck and relieve neck fatigue during sleep. It includes the pillow core, the inner pillowcase set on the pillow and the pillow case outside the pillow case. The pillow core comprises a first neck neck support support for second, the supporting part supports the neck and neck to support the head and neck support supporting part is positioned between the first part and the second part of the head and neck support, first neck support department, Second Department of head and neck support supporting part are integrated, the first portion of the bottom face, neck support second part of the neck support and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head supporting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same plane, the top surface of the first portion of the neck support is higher tha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head supporting part, the top second neck support part is higher tha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head supporting part, the maximum height of the top surface of the first portion of the neck support is less than the maximum height of the top the second part of the neck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枕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枕头,具体涉及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枕头。
技术介绍
据统计目前大多数成年人都有颈椎病和失眠的经历。正常的颈椎是弧形的,不良睡姿和使用普通的枕头都可能会使颈椎发生变形,而每个人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因而一个符合人体头颈部工程学的枕头,使人们在经过一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后,可以在睡眠中使颈部得到支撑、缓解颈部疲劳,改善颈椎病和失眠症状的枕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在睡眠中使颈部得到有效支撑、缓解颈部疲劳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枕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枕头包括枕芯、套设在枕芯上的内枕套及套设在内枕套外的外枕套,所述枕芯包括用于支撑颈部的第一颈部支撑部、用于支撑颈部的第二颈部支撑部及用于支撑头部并位于第一颈部支撑部与第二颈部支撑部之间的头部支撑部,所述第一颈部支撑部、第二颈部支撑部与头部支撑部一体成型,第一颈部支撑部的底面、第二颈部支撑部的底面与头部支撑部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颈部支撑部的顶面高于头部支撑部的顶面,第二颈部支撑部的顶面也高于头部支撑部的顶面,第一颈部支撑部的顶面的最大高度小于第二颈部支撑部的顶面的最大高度,所述第一颈部支撑部的顶面为往上凸起的第一上凸弧面,所述头部支撑部的顶面为往下凹陷的下凹弧面,且第一上凸弧面与下凹弧面平滑过渡,所述第二颈部支撑部的顶面为往上凸起的第二上凸弧面,且第二上凸弧面与下凹弧面平滑过渡。本方案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枕头的颈部支撑部的顶面与头部支撑部的顶面采用不同高度的弧面设计,正好与颈椎的自然曲度相吻合,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在人体的头颈部枕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枕头上时,头部支撑于头部支撑部上,颈部支撑于颈部支撑部上,从而对颈椎起到支撑和矫正的作用,缓解颈部疲劳。另一方面,由于本方案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枕头具有第一颈部支撑部和第二颈部支撑部,其中第一颈部支撑部的顶面高度较低,适用于习惯睡低枕头的人群使用护颈;第二颈部支撑部的顶面高度较高,适用于习惯睡高枕头的人群使用护颈。作为优选,第一颈部支撑部的顶面的最大高度为8-10厘米。作为优选,头部支撑部的顶面最低高度为6-8厘米。作为优选,第一颈部支撑部、第二颈部支撑部及头部支撑部的顶面设有若干上透气孔。作为优选,第二颈部支撑部内设有用于调节第二颈部支撑部的高度的高度调节气囊,所述高度调节气囊上设有进排气嘴,所述进排气嘴上设有可拆卸的密封端盖,所述第二颈部支撑部的侧面上设有容纳凹槽,所述进排气嘴位于容纳凹槽内。本方案在第二颈部支撑部内设置高度调节气囊,通过往高度调节气囊内充气的方式来调节第二颈部支撑部的高度;从而使人们在使用第二颈部支撑部时,可以根据自身颈椎曲线弧度的特点(每个人的颈椎曲线弧度都有一定的区别)来调节第二颈部支撑部的高度,使第二颈部支撑部到达最恰当的高度,有效对颈椎起到支撑和矫正的作用。另一方面,第二颈部支撑部适用于习惯睡高枕头的人群使用护颈,这样还可以有利于习惯睡高枕头的人群来调节枕头的高度。作为优选,高度调节气囊包括外气囊袋及位于外气囊袋内的内气囊袋,所述外气囊袋与内气囊袋上均设有所述的进排气嘴,且内气囊袋上的进排气嘴穿过外气囊袋并位于外气囊袋外侧。本方案的内气囊袋可以对第二颈部支撑部的高度进行一次调节,外气囊袋可以在内气囊袋充气的基础上对第二颈部支撑部的高度进行二次调节,从而提高第二颈部支撑部的高度调节范围,适用于各种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在平时使用时采用内气囊袋的使用频率高,外气囊袋的使用频率低;因而内气囊袋容易被损坏,而当内气囊袋容易被损坏时,外气囊袋不仅可以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可以充当内气囊袋使用,延长高度调节气囊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内枕套的面料为CLEANCOOL抗菌面料。CLEANCOOL纤维既改进了沟槽状纤维截面的三维立体形状,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吸湿速干效果,又在纤维内部加入了银基抗菌物质,能迅速杀死引起汗臭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其他有害病菌,如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等。同时,由于其杀菌功能具有非溶出性特点,不会伤害有益菌、不会刺激感染皮肤,时刻保持肌肤的凉爽、清洁。作为优选,内枕套上设有内开合拉链。作为优选,外枕套上设有外开合拉链。作为优选,头部支撑部的顶面设有护耳凹槽,且护耳凹槽的横截面呈圆弧形。当人体侧躺时,护耳凹槽额存在的用于容纳人体耳部,从而降低对耳部的挤压,有利于护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睡眠中使颈部得到有效支撑和矫正、缓解颈部疲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枕头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枕芯的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枕芯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颈部支撑部1,头部支撑部2、护耳凹槽21,第二颈部支撑部3、容纳凹槽31,上透气孔4,下透气孔5,高度调节气囊6、外气囊袋61、内气囊袋6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枕头包括枕芯、套设在枕芯上的内枕套及套设在内枕套外的外枕套。内枕套的面料为CLEANCOOL抗菌面料(CLEANCOOL抗菌面料即康纶纤维抗菌面料)。内枕套上设有内开合拉链。外枕套上设有外开合拉链。枕芯包括用于支撑颈部的第一颈部支撑部1、用于支撑颈部的第二颈部支撑部3及用于支撑头部并位于第一颈部支撑部与第二颈部支撑部之间的头部支撑部2。第一颈部支撑部、第二颈部支撑部与头部支撑部一体成型。第一颈部支撑部的底面、第二颈部支撑部的底面与头部支撑部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颈部支撑部的顶面高于头部支撑部的顶面。第二颈部支撑部的顶面也高于头部支撑部的顶面。第一颈部支撑部的顶面的最大高度小于第二颈部支撑部的顶面的最大高度。第一颈部支撑部的顶面为往上凸起的第一上凸弧面。头部支撑部的顶面为往下凹陷的下凹弧面,且第一上凸弧面与下凹弧面平滑过渡。第二颈部支撑部的顶面为往上凸起的第二上凸弧面,且第二上凸弧面与下凹弧面平滑过渡。第一颈部支撑部的顶面的最大高度为10厘米。头部支撑部的顶面最低高度为8厘米。第一颈部支撑部、第二颈部支撑部及头部支撑部的顶面设有若干上透气孔4。第一颈部支撑部、第二颈部支撑部及头部支撑部的底面设有若干下透气孔5。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参照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图3所示,头部支撑部的顶面设有护耳凹槽21,且护耳凹槽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护耳凹槽沿枕头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头部支撑部的顶面。第二颈部支撑部内设有用于调节第二颈部支撑部的高度的高度调节气囊6。高度调节气囊包括外气囊袋61及位于外气囊袋内的内气囊袋62。外气囊袋与内气囊袋沿枕头的长度方向水平延伸。高度调节气囊上设有进排气嘴,具体说是,外气囊袋与内气囊袋上均设有进排气嘴,且内气囊袋上的进排气嘴穿过外气囊袋并位于外气囊袋外侧。进排气嘴上设有可拆卸的密封端盖。第二颈部支撑部的侧面上设有容纳凹槽31。第二颈部支撑部的左侧面及右侧面为竖直面。容纳凹槽位于第二颈部支撑部的左侧面或右侧面。外气囊袋与内气囊袋的进排气嘴均位于容纳凹槽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枕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枕头,其特征是,包括枕芯、套设在枕芯上的内枕套及套设在内枕套外的外枕套,所述枕芯包括用于支撑颈部的第一颈部支撑部、用于支撑颈部的第二颈部支撑部及用于支撑头部并位于第一颈部支撑部与第二颈部支撑部之间的头部支撑部,所述第一颈部支撑部、第二颈部支撑部与头部支撑部一体成型,第一颈部支撑部的底面、第二颈部支撑部的底面与头部支撑部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颈部支撑部的顶面高于头部支撑部的顶面,第二颈部支撑部的顶面也高于头部支撑部的顶面,第一颈部支撑部的顶面的最大高度小于第二颈部支撑部的顶面的最大高度,所述第一颈部支撑部的顶面为往上凸起的第一上凸弧面,所述头部支撑部的顶面为往下凹陷的下凹弧面,且第一上凸弧面与下凹弧面平滑过渡,所述第二颈部支撑部的顶面为往上凸起的第二上凸弧面,且第二上凸弧面与下凹弧面平滑过渡;所述第二颈部支撑部内设有用于调节第二颈部支撑部的高度的高度调节气囊,所述高度调节气囊上设有进排气嘴,所述进排气嘴上设有可拆卸的密封端盖,所述第二颈部支撑部的侧面上设有容纳凹槽,所述进排气嘴位于容纳凹槽内;所述高度调节气囊包括外气囊袋及位于外气囊袋内的内气囊袋,所述外气囊袋与内气囊袋上均设有所述的进排气嘴,且内气囊袋上的进排气嘴穿过外气囊袋并位于外气囊袋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枕头,其特征是,包括枕芯、套设在枕芯上的内枕套及套设在内枕套外的外枕套,所述枕芯包括用于支撑颈部的第一颈部支撑部、用于支撑颈部的第二颈部支撑部及用于支撑头部并位于第一颈部支撑部与第二颈部支撑部之间的头部支撑部,所述第一颈部支撑部、第二颈部支撑部与头部支撑部一体成型,第一颈部支撑部的底面、第二颈部支撑部的底面与头部支撑部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颈部支撑部的顶面高于头部支撑部的顶面,第二颈部支撑部的顶面也高于头部支撑部的顶面,第一颈部支撑部的顶面的最大高度小于第二颈部支撑部的顶面的最大高度,所述第一颈部支撑部的顶面为往上凸起的第一上凸弧面,所述头部支撑部的顶面为往下凹陷的下凹弧面,且第一上凸弧面与下凹弧面平滑过渡,所述第二颈部支撑部的顶面为往上凸起的第二上凸弧面,且第二上凸弧面与下凹弧面平滑过渡;所述第二颈部支撑部内设有用于调节第二颈部支撑部的高度的高度调节气囊,所述高度调节气囊上设有进排气嘴,所述进排气嘴上设有可拆卸的密封端盖,所述第二颈部支撑部的侧面上设有容纳凹槽,所述进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李亮陈亚强陈林徐晓斌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趣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