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侧路微创显露辅助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5062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腰椎侧路微创显露辅助组件,腰椎侧路微创显露辅助组件包括:第一拉钩,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手柄、第一伸缩杆和第一剥离杆,所述第一剥离杆的开放端的端面形成能够与椎间盘配合的弧形凹面;第二拉钩,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手柄、第二伸缩杆和第二剥离杆,所述第二剥离杆的开放端的端面形成弧形凸面。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第一拉钩能够锚定在椎间盘,具有较佳的固定作用,使得向软组织对向牵拉时对手术视野暴露的稳定性得到提高,第二拉钩能够在腹腔中游离牵拉组织,不易对软组织造成损伤,安全性较高,通过将第一拉钩和第二拉钩组合使用达到充分分离和暴露手术视野的作用。

Lumbar side path minimally invasive assistant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腰椎侧路微创显露辅助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临床医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腰椎侧路微创显露辅助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人群中,下腰痛是劳动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以下腰痛就诊的患者超过骨科日常门诊量的30%,成为目前继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外,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临床医生首次将钛合金融合器应用于人腰椎椎间融合术,并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因其既满足了彻底减压的要求、同时可以行椎体间植骨融合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因此成为目前治疗此类腰椎疾病的标准术式,也成了除椎间孔镜手术外,治疗下腰痛最常见的手术方法。然而,肌肉牵拉损伤、神经根损伤、椎体后方结构破坏、假关节形成是由于传统腰椎后方手术入路问题难以解决而产生的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近年来新出现的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技术(ObliqueLateralInterbodyFusionforSurgicalTechnique,OLIF),以下简称OLIF,是在微创下经腹膜后斜外侧入路去除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以恢复椎体高度和生理弧度,能够有效缓解硬脊膜和神经根压迫,且避免了传统后路和前路手术造成的肌肉血管损伤和椎体的生理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腰椎侧路微创显露辅助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腰椎侧路微创显露辅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拉钩,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手柄、第一伸缩杆和第一剥离杆,所述第一剥离杆的开放端的端面形成能够与椎间盘配合的弧形凹面;第二拉钩,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手柄、第二伸缩杆和第二剥离杆,所述第二剥离杆的开放端的端面形成弧形凸面;其中,所述第一剥离杆与所述第一伸缩杆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二剥离杆与所述第二伸缩杆之间的夹角均大于或等于70度,并小于或等于110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椎侧路微创显露辅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拉钩,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手柄、第一伸缩杆和第一剥离杆,所述第一剥离杆的开放端的端面形成能够与椎间盘配合的弧形凹面;第二拉钩,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手柄、第二伸缩杆和第二剥离杆,所述第二剥离杆的开放端的端面形成弧形凸面;其中,所述第一剥离杆与所述第一伸缩杆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二剥离杆与所述第二伸缩杆之间的夹角均大于或等于70度,并小于或等于110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侧路微创显露辅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剥离杆包括与所述第一伸缩杆连接的第一直杆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直杆部连接的第二直杆部,所述第二直杆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直杆部向设置所述第一手柄侧倾斜,所述第一直杆部与所述第二直杆部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65度,并小于或等于175度;所述第二剥离杆包括与所述第二伸缩杆连接的第三直杆部、以及与所述第三直杆部连接的第四直杆部,所述第四直杆部相对于所述第三直杆部向设置所述第二手柄侧倾斜,所述第三直杆部与所述第四直杆部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65度,并小于或等于175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椎侧路微创显露辅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杆部与所述第一伸缩杆之间设有过渡圆弧,所述第一直杆部与所述第二直杆部之间设有过渡圆弧;和/或所述第三直杆部与所述第二伸缩杆之间设有过渡圆弧,所述第三直杆部与所述第四直杆部之间设有过渡圆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椎侧路微创显露辅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杆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剥离杆总长度的30%;所述第四直杆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剥离杆总长度的3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椎侧路微创显露辅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剥离杆还包括:第一宽大部,形成于所述第一直杆部与所述第二直杆部之间的连接部位,所述第一宽大部面向所述第一手柄的侧面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剥离杆总长度的30%,所述第一宽大部面向所述第一手柄的侧面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直杆部面向所述第一手柄的侧面的宽度,并大于所述第二直杆部面向所述第一手柄的侧面的宽度;和/或所述第二剥离杆还包括:第二宽大部,形成于所述第三直杆部与所述第四直杆部之间的连接部位,所述第二宽大部面向所述第二手柄的侧面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剥离杆总长度的30%,所述第二宽大部面向所述第二手柄的侧面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直杆部面向所述第二手柄的侧面的宽度,并大于所述第四直杆部面向所述第二手柄的侧面的宽度。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锋范顺武林贤丰方明彭伟许吉锋牟国良何强龙汪庆朱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惠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