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萨洛蒙公司专利>正文

具有排潮装置的鞋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502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由外鞋帮(110)和内衬里(120)构成的鞋,其特征在于,内衬里(110)由一层复合织物构成,该复合织物包括两层平行的织物(124,126),其间由一层织线(125)连接,织线基本垂直于两层织物形成的面,该复合织物在两层平行织物(124,126)间形成一个可压缩的空间,所述衬里从下部(121)延伸到外鞋帮(110)的上端,并且仅由一上围缝线(123)将其与外鞋帮(110)连接起来。(*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排潮装置的鞋,尤其是运动鞋,例如跑鞋。鞋内部的通风问题和排气问题是长久以来都存在的,却从来没有彻底令人满意地解决过。为此,一种商品名为“CLIMA-COMPREX”的登山鞋具有不渗漏的外帮,内鞋芯则在其外壁上有若干纵向槽,这些槽与横穿所述鞋芯、用以排出带水分的空气的孔相通。这种鞋的问题是,其排气速率太有限,因此鞋的通风不足以消除潮气。另外,由于脚远离鞋芯的外壁,会导致冷凝问题,当外鞋帮暴露在低温环境下时问题就更严重了。也利用所谓的“透汽不透水”材料尝试过多种不同的结构。所述透汽不透水材料就是指该材料可透过水汽,但水不能渗透。所述结构的确具有优良的对外密封性,但存在呼吸不足或者说潮气排放不充分的缺点。事实上,所谓的透汽不透水材料或者薄膜提供的呼吸能力仍然很小,事实上只能满足脚的排潮需要的10%。最近,如附图说明图1和图2所示,Boreal公司定型了一种山地鞋,这种鞋有一个皮的外鞋帮1和一个便鞋式的衬里2,衬里用来排潮,由一个下部21和一个上部22构成,所述下部围住狭义的足部,所述上部则围住踝部。如图1A详细所示,所述衬里的下部21是多层材料的,其从内向外包括—一层三维织物25,—一层“透汽不透水”的薄膜,这种薄膜的商品名为“Sympatex”,粘在一层保护织物层26(耐磨损)上,—一层构成外鞋帮1的皮革。所述衬里的上部22由一层皮革27和泡沫28构成。所述两部分21-22通过一条上围缝线23连接起来,同样,一条下围缝线24则将衬里的下部21连接到鞋底上。所述三维织物25的使用是为了水汽能够在横向和垂向上向外排出。在实践中,由于上围缝线23和下围缝线24的存在,在垂向上就阻止了所述水汽的排放。因此,汗汽就只能在衬里下部21的横向上,穿过所述“透汽不透水”的薄膜26和所述外鞋帮1的皮外壁排放。然而,如前所述,所述“透汽不透水”材料不能保证潮气的充分排放,因此效果不那么理想。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弥补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鞋结构,使得可以更好地排放因为出汗而产生的潮气。在本专利技术的由一外鞋帮和一内衬里构成的式样的鞋中,所述目的是这样达到的所述内衬里由一层复合织物构成,该复合织物包括两层平行的织物,其间由一层织线连接起来,织线基本上垂直于两层织物形成的面,这样该复合织物就在两层织物间形成一个可压缩的空间;衬里一直从下部延伸到外鞋帮的上端,并且仅由一上围缝线将其与外鞋帮连接起来。所述复合织物,通常称为三维织物,在衬里的整个表面上形成一个环绕足部的空气层,并一直延伸到鞋帮的上部,从而使得从足部一直到鞋的上部,实现了一个最大的交换面,从而实现对潮气的最佳排放。这样的结构解决了交换表面太有限的问题,例如在如前所述的使用“透汽不透水”层或槽-横向孔系统的结构的情况下所存在的问题。另外,衬里在外鞋帮上仅通过一条上围缝线而形成的连接确保了潮气可以在基本上竖直的方向上排放,也就是说从鞋底一直向上排放。根据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内衬里形成一个鞋芯,其自身由一条单一的中央纵向缝线缝接起来。这种结构同样保证了潮气的良好流通,因为潮气可以由中央缝线从鞋底向鞋芯的边缘排放。通过阅读参照附图所作的说明,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鞋的后视立体图,局部结构被剖开。图1A是图1的一个细部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鞋芯的后视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鞋与图1类似的视图。图3A是图3的细部图。图3B是图3的细部图。图3C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类似于图3B的细部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鞋芯类似于图2的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鞋100由一外鞋帮100、鞋底101和一便鞋状的内衬里120构成。与现有技术中的鞋芯2不同,本专利技术中的鞋芯120是一种自底部开始的连续结构,也就是说从鞋底121直到其上端122都是连续的。如图3A所示,鞋芯120由三维复合材料构成,即这样的材料分别为内层124和外层126的两层织物面或织层,这两个织物层124和126通过一个织线层125而连接起来,其中的织线基本上垂直于两织物层所在的面,并在两织物层124和126之间形成一个可弹性压缩的空气层。这样的三维织物通常在一个制造步骤中织成。它也可以这样构成分别独立实现两织物层,再在其厚度方向上用一空气层连接起来。两织物层124、126最好由平针织层构成,也可以由编织或非编织的线层构成。在任何情况下,构成三维织物的材料都最好是疏水合成材料。最靠近使用者的脚的内层124最好由大网眼平针织层构成,以便脚的汗液在径向(也就是大致垂直于内层124表面的方向)上有最佳的排放。尽管不是必须的,外层126最好与一附加层127结合在一起,附加层上有“透汽不透水”薄膜(参看图3C),例如“Gore Tex”、“Sympatex”或者“Clima Dry”等产品。在此情况下,附加层127最好由密网织物构成,以有效支承薄膜并保护其不受磨损。如图4所示,鞋芯120由裁剪而成的两片复合织物构成,由一条单一的纵向缝线123缝接起来,该缝线大致在鞋芯120的纵向中平面上。因此,脚汗可以从衬里的底部121从纵向缝线123的两侧自由流通,并沿着衬里的竖直壁,如箭头V所示一直上升到衬里的上端122,而不会受水平缝线(例如图2所示的鞋芯的缝线23)的阻碍。因此,衬里120的整个表面都可通过循环作用用来自下而上排放因出汗而产生的潮气,热的潮气穿过由层125限定的空气层而在竖向上流通。由于潮气的排放基本上在纵向上实现,也就是说在构成衬里的材料的面或者厚度上实现,而不是通过穿过材料壁的径向排放(如同在图1和图2所示的鞋的已知技术的情况下一样)来实现,向“透汽不透水”薄膜层上添附层127并不妨碍潮气的排放,另外却能实现理想的密封性,以实现真正的“密封呼吸”结构。如图3A所示,衬里120在其上端122通过一条周缘缝线123而与外鞋帮110边对边地缝接起来,然后翻折回来。因此该缝线123不妨碍潮气向衬里上端122的流通。在衬里120和鞋帮110之间还可以提供一条“横向”缝线130,以在鞋的后部形成一个舒适环垫。只要该缝线130仅在衬里上端122的部分周缘上,就不会过分妨碍汗汽向上的排放。鞋帮110最好由透气的材料、例如皮革111构成,并与舒适材料、例如泡沫112结合在一起。当然,任何类型的材料,包括密封材料,都可以用作鞋帮的全体或局部。可以注意到,衬里的三维结构还可以限制用于鞋帮的舒适泡沫的用量和厚度,因为由三维结构所形成的空气层本身就起到了一定的舒适作用。如前所述的V方向的空气流通具体地是由行进时鞋的变形所产生的抽吸作用(材料的收缩和扩张)实现的。由于下述原因,在如前所述的衬里结构中,潮气的排放和流通效果极为引人注目—由于非常靠近本身很热的脚,在衬里中,潮气保持气态,而不会象在鞋芯端部提供通风槽的鞋的结构中那样冷凝,—三维织物通过其与使用者的袜子或脚相接触的内表面的毛细作用而吸引潮气,使得与脚保持接触的潮气几乎没有。另外,所述结构还有其它的优点—如前所述,三维织物也通过其弹性的内层起到了舒适的作用,弹性内层在受压时可弹性即时变形。另外,这种弹性层总会恢复到初始状态,而不会象常用的泡沫那样会塌陷,—储在三维织物中的空气层加强了鞋的绝热效果,从而可以减小为此目的而提供的泡沫的厚度。在热舒适度相同的情况下,鞋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由外鞋帮(110)和内衬里(120)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里(110)由一层复合织物构成,该复合织物包括两层平行的织物(124,126),其间由一层织线(125)连接起来,所述织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两层织物形成的面,该复合织物在所述两层平行织物(124,126)间形成一个可压缩的空间,所述衬里从下部(121)延伸到外鞋帮(110)的上端,并且仅由一上围缝线(123)将其与外鞋帮(110)连接起来。

【技术特征摘要】
FR 1998-6-29 98084921.一种鞋,由外鞋帮(110)和内衬里(120)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里(110)由一层复合织物构成,该复合织物包括两层平行的织物(124,126),其间由一层织线(125)连接起来,所述织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两层织物形成的面,该复合织物在所述两层平行织物(124,126)间形成一个可压缩的空间,所述衬里从下部(121)延伸到外鞋帮(110)的上端,并且仅由一上围缝线(1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托万内特巴泰勒米雅克托利恩
申请(专利权)人:萨洛蒙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