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44415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设置于水体岸坡的市政管道排口下游,其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引流管道、曝气转盘、卵石截污池及生物净化池,曝气转盘通过支架转动固定于卵石截污池的上方,引流管道将市政管道排口排出的携污雨水引出并冲刷曝气转盘,曝气转盘在雨水的冲击力及重力作用下转动并将雨水抛洒在空气中以增加雨水中溶解氧,抛洒而下的雨水落入卵石截污池且最后流向生物净化池。优点为,利用市政管道排口出水冲刷曝气转盘并使其转动,转动的曝气转盘可将雨水抛洒向空中以增加溶解氧,进而有利于去除更多的污染物且防止水体污染变黑;无需额外提供动力机构和能量,成本低。

An unpowered aeration ecological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
本技术属于海绵城市建设领域,涉及面源污染消减和黑臭水体治理,具体涉及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
技术介绍
城市面源污染是黑臭水体的重要影响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在控制面源污染技术方面开展了众多的研究。我国针对此问题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新理念,强度源头削减面源污染,在小区、道路、公园等广泛采用下凹绿地、透水铺装、屋顶绿化、生态湿地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源头海绵设施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也较明显。然而,海绵在新建城区中采用具有较好的效益,而在城市建成区内进行海绵城市改造却面临着巨大挑战,老城区进行海绵改造时,因现状绿化率较低,海绵设施建设规模有限,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新城区进行海绵改造时,对现有的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带来资源浪费,增大了工程投资。为此,对于城市建成区的海绵改造,可以考虑在面源污染排放末端进行污染控制,即在市政雨水管道排口增加控污措施,作为排入水体前的最后一道防线。目前,生态排口技术并不成熟,传统的排口污染控制措施多采用沉砂池、截污池、截留池等灰色设施。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则强调采用绿色生态的控制措施,部分研究摸索采用湿塘、湿地等技术控制排口污染,但因其占地面积较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设置于水体岸坡的市政管道排口下游,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引流管道(1)、曝气转盘(2)、卵石截污池(3)及生物净化池(4),所述曝气转盘(2)通过支架(5)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卵石截污池(3)的上方,所述引流管道(1)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曝气转盘(2)的上方一侧,所述生物净化池(4)位于所述曝气转盘(2)的另一侧且连通所述卵石截污池(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设置于水体岸坡的市政管道排口下游,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引流管道(1)、曝气转盘(2)、卵石截污池(3)及生物净化池(4),所述曝气转盘(2)通过支架(5)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卵石截污池(3)的上方,所述引流管道(1)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曝气转盘(2)的上方一侧,所述生物净化池(4)位于所述曝气转盘(2)的另一侧且连通所述卵石截污池(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转盘(2)包括转轴(20),所述转轴(20)的外壁周向上均匀间隔设置有沿径向伸展的辐板(21),所述辐板(21)的一端与所述转筒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辐板(21)的另一端连接有集水曝气槽(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曝气槽(22)靠近所述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风车丽彬贺翠萍柴同志王正雄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