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变冷却器控制回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4212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变压器领域,提出了一种主变冷却器控制回路,包括冷却器主回路和冷却器控制回路,所述冷却器主回路中,三相电源分别经第一交流接触器、第二交流接触器、第三交流接触器与工作冷却器、辅助冷却器和备用冷却器连接;第一交流接触器的线圈与零线连接,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第二交流接触器的线圈串联,第二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第三交流接触器的线圈串联;所述冷却器控制回路中,第一油温表,第二油温表和绕组温度表的第一常开触点串联连接形成辅助停止回路,第一油温表,第二油温表和绕组温度表的第二常开触点并联连接形成辅助启动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主变冷却器运行的可靠性。

A control loop of the main transformer cooler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transformers, a main transformer cooler control circuit, including the main circuit and control circuit of the cooler cooler, the cooler in the main circuit, the three-phase power supply respectively by the first second AC contactor, AC contactor, AC contactor and cooler, third auxiliary cooler and standby cooler is connected; the first coil of AC contactor connected with the zero line, the series of normally open contacts and second AC contactor coil first intermediate relay, second middle and third normally open contact of the relay contactor coil in series; the cooler control circuit, the first oil temperature, oil temperature gauge and second gauge winding first normally open contacts are connected in series to form auxiliary the first stop loop, oil temperature, oil temperature gauge and second gauge winding second normally open contacts connected in parallel The auxiliary starting circuit is formed.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main transformer coo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变冷却器控制回路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变冷却器控制回路。
技术介绍
变压器由于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热量,因此需要配备有冷却装置,在现有的DFP-240000/500型单相双绕组油浸式变压器中,配置了三组冷却器:工作冷却器,辅助冷却器和备用冷却器,变压器运行时,工作冷却器自动投入进行冷却,主变安装有2块油温表和1块绕组温度表,当变压器任意一块温度表计的温度达到第二温度设定值,或负荷电流达到设定值时,辅助冷却器启动,当变压器所有温度表计的温度都低于第一温度设定值,或者负荷电流达到设定值时,辅助冷却器停运;变压器运行中,油温、绕组温度随负荷和环境温度不断变化,温度表计启停辅助冷却器的接点频繁动作,容易导致失灵,永远断开或永远闭合,当温度表计启停辅助冷却器的接点由于故障导致永远闭合时,即使温度和负荷电流都低于设定值,也不能停止辅助冷却,导致辅助冷却自动停止回路失灵,不仅浪费电力资源,还容易导致辅助冷却器故障。因此,急需提出一种主变冷却器控制电路,以克服温度表计启停辅助冷却器的接点失灵导致的辅助冷却器无法启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主变冷却器控制回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主变冷却器控制回路,包括冷却器主回路和冷却器控制回路,所述冷却器主回路中,三相电源分别经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与工作冷却器M1连接,经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KM2.1与辅助冷却器M2连接,经第三交流接触器KM3的常开触点KM3.1后与备用冷却器M3连接;三相电源的一相经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KM1.0与零线连接,第一中间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K3.1与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线圈KM2.0串联连接在三相电源的一相与零线之间,第二中间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K4.1与第三交流接触器KM3的线圈KM3.0串联连接在三相电源的一相与零线之间;所述冷却器控制回路包括辅助控制回路和备用控制回路,所述辅助控制回路中,第一油温表,第二油温表和绕组温度表的第一常开触点BT1.1,BT2.1,BT3.1串联连接形成辅助停止回路,第一油温表,第二油温表和绕组温度表的第二常开触点BT1.2,BT2.2,BT3.2并联连接形成辅助启动回路;时间继电器KT1的触点KT1.1与辅助停止回路和辅助启动回路并联连接后,一端与三相电源的一相连接,另一端经第二中间继电器K3的线圈K3.0后与零线连接,变压器负载电流继电器的动合触点FA与时间继电器KT1的线圈KT1.0串接在三相电源的一相与零线之间;所述备用控制回路中,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常闭触点KM1.2与第二中间继电器K4的线圈K4.0串联后一端与三相电源的一相连接,另一端与零线连接;第一中间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K3.2串联连接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闭触点KM2.2后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1.2的两端,第一油流指示器KF1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1.2并联连接,第二油流指示器KF2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2.2并联连接。所述备用控制回路还包括备用故障指示回路,所述备用故障指示回路中,第二中间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K4.2与所述第三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3.2、第三中间继电器K5.0的线圈串联后,一端与三相电源的一相连接,另一端与零线连接,第三油流指示器的常闭触点KF3.1并联在所述第三交流接触器KM3的常闭触点KM3.2两端,所述第三中间继电器K5.0的常开触点K5.1与故障指示灯L1串联后连接在电源两端。三相电源经第四交流接触器KM4的常开触点KM4.1后给所述冷却器主回路和冷却器控制回路供电,所述主变冷却器控制回路还包括冷却器全停延时跳闸回路,所述冷却器全停延时跳闸回路中,第一时间继电器KT4的线圈KT4.0与第二时间继电器KT5的线圈KT5.0并联后,与第四交流接触器KM4的常闭触点KM4.2串联连接在电源两端,第二时间继电器的辅助触点KT5.1与信号继电器KS的线圈KS.0串联后连接在电源两端,信号温度计BT4的常开触点与第一时间继电器KT4的辅助触点KT4.1串联后并接在第二时间继电器的辅助触点KT5.1的两端,所述信号继电器KS.0的常开触点KS.1,KS.2,KS.3分别与主变三相二次回路中的电流继电器LJ1、LJ2、LJ3的出口节点串联连接,共同启动发变组保护总出口继电器跳主变高压侧三相开关。所述的一种主变冷却器控制回路,还包括第一空气开关Q1、第二空气开关Q2和第三空气开关Q3,三相电源依次经第一空气开关Q1、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后与工作冷却器M1连接;三相电源依次经第二空气开关Q2、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KM2.1后与辅助冷却器M2连接;三相电源依次经第三空气开关Q3、第三交流接触器KM3的常开触点KM3.1后与备用冷却器M3连接;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的一端与三相电源经第一空气开关Q1后的一相连接,另一端与零线连接;第一中间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K3.1与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线圈KM2.0串联连接后,一端与三相电源经第二空气开关Q2后的一相连接,另一端与零线连接;第二中间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K4.1与第三交流接触器KM3的线圈KM3.0串联连接后,一端与三相电源经第三空气开关Q3后的一相连接,另一端与零线连接。所述的一种主变冷却器控制回路,还包括第四空气开关Q4,三相电源的一相经第四空气开关Q4后,给所述辅助控制回路和备用控制回路供电。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主变冷却器控制电路,不仅可以实现辅助冷却器和故障冷却器的自动投入和故障切换,还增加了辅助冷却器启停回路的可靠性,使得辅助回路可以在个别油温表故障的情况下仍能自动启动和停止;2、本技术的主变冷却器控制电路,还可以在冷却器全停的情况下,对变压器进行自动跳闸,增加了主变压器工作运行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变冷却器控制回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2为冷却器全停延时跳闸回路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主变冷却器控制回路,包括冷却器主回路1和冷却器控制回路,所述冷却器主回路采用380V的三相工作电源供电,三相电源分别经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与工作冷却器M1连接,经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KM2.1与辅助冷却器M2连接,经第三交流接触器KM3的常开触点KM3.1后与备用冷却器M3连接;三相电源的一相经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KM1.0与零线连接,第一中间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K3.1与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线圈KM2.0串联连接在三相电源的一相与零线之间,第二中间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K4.1与第三交流接触器K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主变冷却器控制回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变冷却器控制回路,包括冷却器主回路和冷却器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主回路中,三相电源分别经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与工作冷却器M1连接,经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KM2.1与辅助冷却器M2连接,经第三交流接触器KM3的常开触点KM3.1后与备用冷却器M3连接;三相电源的一相经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KM1.0与零线连接,第一中间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K3.1与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线圈KM2.0串联连接在三相电源的一相与零线之间,第二中间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K4.1与第三交流接触器KM3的线圈KM3.0串联连接在三相电源的一相与零线之间;所述冷却器控制回路包括辅助控制回路和备用控制回路,所述辅助控制回路中,第一油温表,第二油温表和绕组温度表的第一常开触点BT1.1,BT2.1,BT3.1串联连接形成辅助停止回路,第一油温表,第二油温表和绕组温度表的第二常开触点BT1.2,BT2.2,BT3.2并联连接形成辅助启动回路;时间继电器KT1的触点KT1.1与辅助停止回路和辅助启动回路并联连接后,一端与三相电源的一相连接,另一端经第二中间继电器K3的线圈K3.0后与零线连接,变压器负载电流继电器的动合触点FA与时间继电器KT1的线圈KT1.0串接在三相电源的一相与零线之间;所述备用控制回路中,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常闭触点KM1.2与第二中间继电器K4的线圈K4.0串联后一端与三相电源的一相连接,另一端与零线连接;第一中间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K3.2串联连接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闭触点KM2.2后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1.2的两端,第一油流指示器KF1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1.2并联连接,第二油流指示器KF2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2.2并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变冷却器控制回路,包括冷却器主回路和冷却器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主回路中,三相电源分别经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与工作冷却器M1连接,经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KM2.1与辅助冷却器M2连接,经第三交流接触器KM3的常开触点KM3.1后与备用冷却器M3连接;三相电源的一相经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KM1.0与零线连接,第一中间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K3.1与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线圈KM2.0串联连接在三相电源的一相与零线之间,第二中间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K4.1与第三交流接触器KM3的线圈KM3.0串联连接在三相电源的一相与零线之间;所述冷却器控制回路包括辅助控制回路和备用控制回路,所述辅助控制回路中,第一油温表,第二油温表和绕组温度表的第一常开触点BT1.1,BT2.1,BT3.1串联连接形成辅助停止回路,第一油温表,第二油温表和绕组温度表的第二常开触点BT1.2,BT2.2,BT3.2并联连接形成辅助启动回路;时间继电器KT1的触点KT1.1与辅助停止回路和辅助启动回路并联连接后,一端与三相电源的一相连接,另一端经第二中间继电器K3的线圈K3.0后与零线连接,变压器负载电流继电器的动合触点FA与时间继电器KT1的线圈KT1.0串接在三相电源的一相与零线之间;所述备用控制回路中,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常闭触点KM1.2与第二中间继电器K4的线圈K4.0串联后一端与三相电源的一相连接,另一端与零线连接;第一中间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K3.2串联连接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闭触点KM2.2后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1.2的两端,第一油流指示器KF1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1.2并联连接,第二油流指示器KF2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2.2并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变冷却器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控制回路还包括备用故障指示回路,所述备用故障指示回路中,第二中间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K4.2与所述第三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3.2、第三中间继电器K5.0的线圈串联后,一端与三相电源的一相连接,另一端与零线连接,第三油流指示器的常闭触点K...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卓欣张奇刘金学刘治李勇乔艳兵罗敏董宇航曹新聪苟志斌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