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室内空气的净化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4078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室内空气的净化的装置,包括每个由连接到高电压源的相应极的两个电极元件或两组电极元件构成的电容器除尘器(12a,12b),空气输送风扇(13a,13b)、至少一个电晕电极(K1,K2)和至少一个对电极(16a,16b,16c),其中所述电晕电极(K1,K2)和所述对电极(16a,16b,16c)各连接到高电压源的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备的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待净化空气的两个空气流动管道(L1,L2),该空气流动管道(L1,L2)沿轴向参考线(AA)在轴向参考线(AA)的方向上彼此相距距离(d)定位,每个空气流动管道(L1,L2)与电容器除尘器(12a,12b)和空气移动风扇(13a,13b)相关联,至少一个电晕电极(K1,K2)设置在空气流动管道(L1,L2)之间的空间中,至少一个对电极(16a,16b;16)定位成邻近空气流动管道(L1,L2)周围,通过空气流动管道(L1)的气流方向与通过第二空气流动管道(L2)的气流方向完全相反,并且待净化空气传送到空气流动管道(L1,L2)之间的空间中。

A device for purifying indoor ai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evice for purifying indoor air, dust collector includes a capacitor connected to two electrodes of each of the two groups of electrode elements or components corresponding to very high voltage source is composed of (12a, 12b), air fan (13a, 13b), at least one corona electrode (K1, K2) and at least one pair of electrodes (16a, 16b, 16c), wherein the corona electrode (K1, K2) and the pair of electrodes (16a, 16b, 16c) are each connected to a high voltage source electrode. The invention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air to be purified two air flow ducts (L1, L2), the air flow duct (L1, L2)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reference line (AA) in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reference line (AA) on each other at a distance (D), each of the air flow duct (L1, L2) and a capacitor filter (12a, 12b) and mobile air fan (13a, 13b) associated with at least one corona electrode (K1, K2) is arranged in the air flow duct (L1, L2) in the space between, at least one pair of electrodes (16a, 16b; 16) located adjacent the air flow duct (L1, L2) through the air flow around the pipeline (L1) and the direction of flow through the second air flow duct (L2) flow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and to purify the air delivered to the air flow duct (L1, L2) in the space betwe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室内空气的净化的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特别地,用于室内空气的净化的装置被设置在具有这种空气的住宅、办公室或工业厂房中。更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电晕电极和对电极的离子发生器,以及静电连接到高电压电源的两个分离的除尘器,并包括用于待净化空气的通道且包括以彼此的间隙距离交替布置并且布置在不同电势处的两个交替的电极元件或者两组元件,其中在电极之间的间隙中产生静电场。空气的输送由两个风扇提供,每个风扇通过一个或另一个静电除尘器提供空气输送。目前的空气净化装置由通过所谓的对电极包围的电晕电极组成,一起形成静电除尘器的电离室,并且被称为两级静电除尘器。通常由对电极壁和电晕电极组成的电离室是其中空气粒子充电的良好限定的区域。实现对大气尘埃的有效充电的一种方法是用强的电晕来推动电晕,但是当这样做时臭氧的发展变强,这是不可取的。两级电过滤器的一些制造商因此使用特殊的臭氧过滤器来避免这种问题。以低臭氧发射(即低电晕电流)实现有效充电的另一种方式是设计电离室,使得由电离室限定的充电空间(通过其大气粒子经过它们的路径到达电容器)在空气流方向上较大,使得对于该区域中的粒子的通过时间较长,并因此可用于充电的时间较长。SE-B469466公开了一种两级静电过滤器,其因此提供了有效充电。然而,上述专利的电离设计存在缺陷。也即,电离室的大容积导致笨重的电器。在使用SEA9602211-6中公开的高电阻率电容器除尘器中尤其如此,其提供了设计具有直径高达100cm或甚至更大的相对大的电容器除尘器的机会。与这种圆形电容器除尘器匹配的电离室也应该优选为管状,其直径和长度在气流方向上测量,其大致等于电容器除尘器的半径。几年以来,关于室内空气质量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争论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吸入空气中的粒子上。在这种背景下,对所谓的独立式空气净化器的兴趣大大增加,作为对传统通风系统的补充或缺乏。这对这种装置在不损害臭氧产生的情况下与低噪声、高空气净化能力和低能耗组合的显著减少大气污染物的能力提出了大量的需求。除此之外,还存在关于家用电器对室内环境关于尺寸、适当的定位机会以及相当重要的服务性的适应性的需求。在US6398852B1中公开了一种以上限定的类型的设备,其目的在于减小空气净化设备在所提出的实施例的装置的空气净化方向上的尺寸,或者使用根据SE-A9602211-6设计并具有保持的低臭氧生成的循环对称电容器除尘器。效率当然取决于电离室和电晕流中的气流的停留时间。在SE9400110-4中描述了借助于非常低的电晕流实现粒子的有效充电的另一种方式。根据这个专利技术,单极离子源布置为与由电容器除尘器、鼓风机和高压源组成的组件连接,其中电晕放电电极如此连接,使得由电极生成的离子基本上自由地从电晕电极扩散到容纳待净化的气团的空间中。因此,装置所处的空间构成了大的源室。因此,粒子的停留时间非常长以允许使用极低的电晕电流。虽然上述方法对使用极低的电晕放电产生气溶胶粒子的有效充电是有效的。这种解决方案的缺点在于一些灰尘粒子沉积在壁上。在欧洲专利申请第09816518.6号中介绍了在上述SE9400110-4中提出的空气流中粒子的有效充电的改进实施例。根据这个专利技术,来自电晕电极的离子的移动被朝向房间被限制为几乎球形的区域,该区域从电晕电极延伸到几乎形成为围绕装置的入口流的环的环绕式对电极。但是,这个解决方案也存在缺点。也即,大型电容器除尘器不适合借助于例如在流水下或在水槽中漂洗来净化,这已经由于在WO2013/105885中描述的新的瑞典专利技术而成为可能。这个专利技术允许产生根据SE-A9602211-6设计的电容器除尘器纸电极,其耐受来自电极边缘部分的湿气侵入。所提出的另一个缺点是所提出的外部电离专利说明书,其限于与电晕相邻的球形体积,其本身需要器具的位置,并且当然你可能与电晕接触引起令人不愉快的静电电击。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为上述类型的空气净化设备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方式,以极低的噪音水平结合有相对较小的(在直径方面)电容器分隔器和具有相对小尺寸的空气净化装置来实现相当高的净化能力(CADR)。由于使用较小的电容器除尘器,也可希望使用这些清洗(漂洗)。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净化室内空气的装置,包括两个电容器除尘器,空气输送风扇、至少一个电晕电极以及至少一个对电极,每个电容器除尘器由连接到高电压源的不同极的两个电极元件或两组电极元件构成,其中电晕电极和对电极连接到高电压源的相应极。此外,该装置包括用于待净化空气的两个圆柱形空气流动管道,该空气流动管道沿着轴向参考线AA同轴地定位并且在轴向参考线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一定距离,其中每个空气流动管道与电容器除尘器和空气移动风扇(airmovingfan)相关联,并且至少一个电晕电极设置在空气流动管道之间的空间中,至少一个对电极设置在空气流动管道周边中,以在电晕电极和对电极之间生成至少一个静电场,并且其中通过一个空气流动通道的气流与通过第二空气流动管道的气流方向完全相反,并且待净化的空气经由静电场穿过空气流动通道之间的空间。利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实现了紧凑且有效的空气净化,其中进入装置的所有空气在进入相应的空气流动管道之前必须经过静电场,使得所有的进入粒子在通过电极元件之前被充电,其中可以通过电极元件捕获最大数量的粒子。在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了至少两个包括相应平坦环形表面的对电极,其中每个空气流动管道与这样的表面相关联,该环形表面限定直径略大于风扇的相关联的叶轮的直径的开口,其中该环形表面具有基本上垂直于通过相应的空气流动管道的气流方向的、并且在通过空气流动管道从空气输送入口方向观看到的空气流动管道处的延伸部。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了在空气流动管道的相邻端部之间延伸的管状对电极。管状对电极可以被提供作为对电极的补充,每个对电极具有平坦的环形表面。电晕电极可以形成为轴向延伸并固定在保持器中的碳刷。电晕电极还可以包括两个面向彼此轴向延伸的碳刷。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电晕电极形成为在支架之间轴向延伸的细线。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电晕电极被设计成环,其被轴向地安装在空气流动管道之间的空间中,其中环的周边设置有包括碳纤维刷毛、小尖端等等的类型的电晕生成元件。附图简述本专利技术参考附图在下文中被说明,其中: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净化设备的横截面。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改进的空气净化装置。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电晕的改进的解决方案。专利技术的详细描述图1中所示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彼此轴向布置并彼此间隔轴向距离“d”的两个管状空气流动通道L1、L2,其中两个圆形电容器除尘器12a和12b分别被布置(通过装置从气流方向看),一个在空气流动管道L1的出口处,而另一个在空气流动管道L2的出口处。相应的电容器除尘器伴有各自的空气移动风扇13a和13b以及各自的支架14a和14b,后者被设计成电绝缘材料的环形板。碳刷(电晕)K1、K2设置在相应的支架14a、14b的中心。空气流动管道L1、L2大于风扇的叶轮的相应直径,其中环形表面(对电极)16a和16b分别从每个风扇叶轮和空气流动管道L1、L2的相应管状壳体延伸。电容器除尘器根据SE-A9602211-6设计,即包括连接到高电压源的相应极的两个带状电极元件。每个电晕K1、K2电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室内空气的净化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室内空气的净化的装置,包括电容器除尘器(12a,12b),空气输送风扇(13a,13b)、至少一个电晕电极(K1,K2)和至少一个对电极(16a,16b,16c),每个电容器除尘器由连接到高电压源的相应极的两个电极元件或两组电极元件构成,其中所述电晕电极(K1,K2)和所述对电极(16a,16b,16c)各自连接到高电压源的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待净化空气的两个圆柱形空气流动管道(L1,L2),所述空气流动管道(L1,L2)沿着参考轴线(AA)同轴地定位并且在轴向参考线(AA)方向上彼此距离(d)定位,‑每个空气流动管道(L1,L2)与电容器除尘器(12a,12b)和空气移动风扇(13a,13b)相关联,‑至少一个电晕电极(K1,K2)设置在所述空气流动管道(L1,L2)之间的空间中,至少一个对电极(16a,16b;16c)设置在周边的所述空气流动管道(L1,L2)中,用于在所述电晕电极(K1,K2)和所述对电极之间生成至少一个静电场,‑通过一个空气流动管道(L1)的气流与通过第二空气流动管道(L2)的气流方向完全相反,待净化空气通过所述静电场被传送到所述空气流动管道(L1,L2)之间的空间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17 SE 1550830-21.一种用于室内空气的净化的装置,包括电容器除尘器(12a,12b),空气输送风扇(13a,13b)、至少一个电晕电极(K1,K2)和至少一个对电极(16a,16b,16c),每个电容器除尘器由连接到高电压源的相应极的两个电极元件或两组电极元件构成,其中所述电晕电极(K1,K2)和所述对电极(16a,16b,16c)各自连接到高电压源的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待净化空气的两个圆柱形空气流动管道(L1,L2),所述空气流动管道(L1,L2)沿着参考轴线(AA)同轴地定位并且在轴向参考线(AA)方向上彼此距离(d)定位,-每个空气流动管道(L1,L2)与电容器除尘器(12a,12b)和空气移动风扇(13a,13b)相关联,-至少一个电晕电极(K1,K2)设置在所述空气流动管道(L1,L2)之间的空间中,至少一个对电极(16a,16b;16c)设置在周边的所述空气流动管道(L1,L2)中,用于在所述电晕电极(K1,K2)和所述对电极之间生成至少一个静电场,-通过一个空气流动管道(L1)的气流与通过第二空气流动管道(L2)的气流方向完全相反,待净化空气通过所述静电场被传送到所述空气流动管道(L1,L2)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德烈·洛雷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德烈·洛雷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典,S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