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床身类铸件铸造用型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3707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床身类铸件铸造用型芯结构,包括内腔芯和外腔芯,所述内腔芯与待加工铸件内壁形状相配合,所述外腔芯上部与待加工铸件地脚窝上方的外壁形状相配合,外腔芯中部凸块与待加工铸件地脚窝处的凹腔相配合,外腔芯下部与待加工铸件的底板形状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外围芯和地脚窝型芯集成为外腔芯,在下芯时,先下内腔芯,再下外腔芯,克服了床身类铸件在地脚窝处下芯时的技术偏见,使形成的铸件表观无皮缝,尺寸准确,不用芯撑,工作效率高。

A core structure for the casting of the bed type cast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床身类铸件铸造用型芯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床身类铸件铸造用型芯结构,属于铸造领域。
技术介绍
一般在机床与地面接触的底边上,为保证机床稳定,会扩大机床底边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将机床底边向外延伸一部分,底边与机床床体之间会形成凹腔,这个凹腔称为地脚窝。传统的床身类铸件铸造工艺中,床身类铸件外围的地脚窝一般需要格外下地脚窝型芯。如图1和图2所示的铸件在铸造过程中,需要将沙箱倒立放置,在倒立后的沙箱底部放置外围芯的固定件,然后放入外围芯并固定,外围芯下完后再放置内腔芯,最后放入地脚窝型芯,下芯完成后再将沙箱倒过来。如果下完外围芯后,先下地脚窝型芯,再下内腔芯,地脚窝型芯突出的部分会阻碍内腔芯,使内腔芯无法进入预定位置。这种下芯方式在浇注铁水的过程中,由于外围芯和地脚窝型芯之间有缝隙,铁水会在两个型芯连接处阻塞并进入缝隙中,形成皮缝,使表观不好,尺寸不准确,且芯撑易脱落,造成加工面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床身类铸件铸造用型芯结构,将外围芯和地脚窝型芯集成为一体,形成外腔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床身类铸件铸造用型芯结构,包括内腔芯和外腔芯,所述内腔芯与待加工铸件内壁形状相配合,所述外腔芯上部与待加工铸件地脚窝上方的外壁形状相配合,外腔芯中部凸块与待加工铸件地脚窝处的凹腔相配合,外腔芯底部与待加工铸件的底板形状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型芯结构还包括下部腔芯,所述型芯结构用于两侧带地脚窝的方形机床铸件,两侧分别设置若干个外腔芯,中部设置一个内腔芯,所述内腔芯分为上部和下部,所述外腔芯上部与内腔芯上部形成待加工铸件地脚窝以上的型腔结构,所述外腔芯中部凸块与内腔芯下部凹腔形成待加工铸件地脚窝处的型腔结构,所述外腔芯下部与下部腔芯形成待加工铸件底板型腔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铸件一侧的若干个外腔芯拼接成一个整体结构,所述整体结构的长度等于机床铸件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铸件一侧外腔芯的数量与另一侧外腔芯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进一步地,所述外腔芯中部凸块截面为“U”形。进一步地,所述外腔芯中部凸块截面为“V”形。进一步地,一种床身类铸件铸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作砂芯:制作一个与待加工铸件内壁形状相配合的内腔芯,再制作一个与待加工铸件外壁形状相配合的外腔芯,所述外腔芯上部与待加工铸件地脚窝上方的外壁形状相配合,外腔芯中部凸块与待加工铸件地脚窝处的凹腔相配合,外腔芯下部与待加工铸件的底板形状相配合;步骤2、下芯:先下内腔芯,再下外腔芯;步骤3、浇注铁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外围芯和地脚窝型芯集成为外腔芯,在下芯时,先下内腔芯,再下外腔芯,克服了床身类铸件在地脚窝处下芯时的技术偏见,使形成的铸件表观无皮缝,尺寸准确,不用芯撑,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机床铸件地脚窝示意图,图2为原始工艺中“U”形地脚窝处型芯结构示意图,图3为原始工艺中“V”形地脚窝处型芯结构示意图,图4为改造后的技术方案中“U”形地脚窝处型芯结构示意图,图5为改造后的技术方案中“V”形地脚窝处型芯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两侧带地脚窝的方形机床铸件,图中:1、地脚窝,2、内腔芯,3、外围芯,4、地脚窝型芯,5、外腔芯。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1根据附图1-5对本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床身类铸件地脚窝处型芯结构,包括内腔芯2和外腔芯5,所述内腔芯2与待加工铸件内壁形状相配合,所述外腔芯5上部与待加工铸件地脚窝1上方的外壁形状相配合,外腔芯5中部凸块与待加工铸件地脚窝处1的凹腔相配合,外腔芯5下部与待加工铸件的底板形状相配合。型芯制作完成后,准备下芯,先下内腔芯2,再下外腔芯5,最后浇注形成铸件。具体实施例2根据附图1-6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两侧带地脚窝的方形机床铸件,两侧分别设置若干个外腔芯5,中部设置一个内腔芯2,外腔芯5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内腔芯2分为上部和下部,所述外腔芯5上部与内腔芯2上部形成待加工铸件地脚窝1以上的型腔结构,所述外腔芯5中部凸块与内腔芯2下部凹腔形成待加工铸件地脚窝1处的型腔结构,所述外腔芯5下部与下部腔芯形成待加工铸件底板型腔结构。铸件一侧的若干个外腔芯5拼接成一个整体结构,所述整体结构的长度等于机床铸件的长度。铸件一侧外腔芯5的数量与另一侧外腔芯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型芯制作完成后,准备下芯,先下一个内腔芯2,再下若干个外腔芯5,最后浇注形成铸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床身类铸件铸造用型芯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床身类铸件铸造用型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腔芯和外腔芯,所述内腔芯与待加工铸件内壁形状相配合,所述外腔芯上部与待加工铸件地脚窝上方的外壁形状相配合,外腔芯中部凸块与待加工铸件地脚窝处的凹腔相配合,外腔芯下部与待加工铸件的底板形状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床身类铸件铸造用型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腔芯和外腔芯,所述内腔芯与待加工铸件内壁形状相配合,所述外腔芯上部与待加工铸件地脚窝上方的外壁形状相配合,外腔芯中部凸块与待加工铸件地脚窝处的凹腔相配合,外腔芯下部与待加工铸件的底板形状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床身类铸件铸造用型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芯结构还包括下部腔芯,所述型芯结构用于两侧带地脚窝的方形机床铸件,两侧分别设置若干个外腔芯,中部设置一个内腔芯,所述内腔芯分为上部和下部,所述外腔芯上部与内腔芯上部形成待加工铸件地脚窝以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广华吕芳遂于祥增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金河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