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型翅片换热器、双系统热泵机组及其除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3553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叉型翅片换热器,具有进风侧及出风侧,交叉型翅片换热器包括沿进风侧至出风侧方向设置的两组蒸发器组件,每组的蒸发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管路及第二换热管路,两组蒸发器组件的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在进风侧至出风侧方向相互交叉设置。第一换热管路作为蒸发器连通于第一系统热泵机组,第二换热管路作为蒸发器连通于第二系统热泵机组,当只有一个热泵机组运行时,由于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在进风侧至出风侧方向相互交叉设置,虽然只有第一换热管路或第二换热管路工作,但所有的翅片都起到了换热作用,整个交叉型翅片换热器内流通的气流都起到了加速热交换的作用。因此,增加了翅片利用率,提升了热泵机组的能力。

Cross type fin heat exchanger, double system heat pump unit and its defrost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ross type finned heat exchanger, with the inlet side and the outlet side, cross type finned heat exchanger including along the inlet side to two groups of evaporator assembly is arranged side wind direction, each evaporator assembly includes a first heat pipe and a two heat pipe evaporator, two groups of components the first heat pipe and the second heat pipe in the inlet side to side wind direction cross set. The first heat pipe as the evaporator is communicated to the first heat pump system, the second heat pipe as the evaporator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heat pump system second, when only a heat pump unit, the first heat pipe and the second heat pipe in the inlet side to the outlet side direction of mutually cross set, although only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the second heat pipe or pipe work, but all the fins have played the effect of heat transfer, the cross flow finned heat exchanger in circulation has played a role in accelerating heat exchange. Therefore, the utilization of the fin is increased, and the capacity of the heat pump unit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叉型翅片换热器、双系统热泵机组及其除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交叉型翅片换热器、双系统热泵机组及其除霜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翅片换热器具有散热面积大,散热效率高的优点,被作为蒸发器广泛应用于双系统热泵机组中。但是,传统的具有翅片换热器的双系统热泵机组在单系统运行时,只运行了该交叉型翅片换热器的一部分,从而造成没有运行的一部分的翅片换热器被浪费,从而减少了翅片利用率,降低了热泵机组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在单系统运行时,传统翅片换热器有一部分被浪费,翅片利用率不高,降低了热泵机组能力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翅片利用率,提升热泵机组能力的交叉型翅片换热器、双系统热泵机组及其除霜方法。交叉型翅片换热器,具有进风侧及出风侧,所述交叉型翅片换热器包括沿所述进风侧至所述出风侧方向设置的两组蒸发器组件,每组的所述蒸发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管路及第二换热管路,两组蒸发器组件的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在所述进风侧至所述出风侧方向相互交叉设置。上述交叉型翅片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作为蒸发器连通于第一系统热泵机组,所述第二换热管路作为蒸发器连通于第二系统热泵机组,当只有一个热泵机组运行时,由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在进风侧至出风侧方向相互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管路或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工作,所有的翅片都起到了换热作用,整个所述交叉型翅片换热器内流通的气流都起到了加速热交换的作用,实现了风量共享。因此,增加了翅片利用率,提升了热泵机组的能力。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与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在垂直于所述进风侧至所述出风侧方向的横截面上呈X形交叉布设。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交叉型翅片换热器包括多根换热管,所述多根换热管呈至少两排排列,气流流通方向由所述进风侧指向所述出风侧,且垂直于呈至少两排排列的所述换热管的排面;其中,所述多根换热管被垂直于所述气流流通方向的第一平面与平行于所述气流流通方向的第二平面分为四部分,依次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及第四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的所述换热管形成第一换热管路,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四部分的所述换热管形成第二换热管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交叉型翅片换热器包括n排所述换热管,每排所述换热管包括m根,且n及m均大于或等于2;当n及m为偶数时,第1~n/2排的第1~m/2根所述换热管及第(n/2+1)~n排的第(m/2+1)~m根所述换热管形成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其余部分的所述换热管形成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当n及m为奇数时,第1~(n±1)/2排的第1~(m±1)/2根所述换热管及第[(n±1)/2+1]~n排的第[(m±1)/2+1]~m根所述换热管形成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其余部分的所述换热管形成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包括多路,形成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所述换热管均分为至少两部分,每部分的所述换热管形成一路所述第一换热管路;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包括多路,形成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所述换热管均分为至少两部分,每部分的所述换热管形成一路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交叉型翅片换热器还包括弯管,所述弯管依次连通所述换热管的首尾两端形成呈S形的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双系统热泵机组,包括第一系统热泵机组、第二系统热泵机组及如上任一所述的交叉型翅片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管路接入所述第一系统热泵机组,所述第二换热管路接入所述第二系统热泵机组。上述双系统热泵机组,在单系统运行时,由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在进风侧至出风侧方向相互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管路或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工作,所有的翅片都起到了换热作用,整个所述交叉型翅片换热器内流通的气流都起到了加速热交换的作用,实现了风量共享。因此,增加了翅片利用率,提升了热泵机组的能力。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路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分液管,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集气管,所述第一系统热泵机组包括第一压缩机及与所述第一压缩机连通的第一冷凝器,所述交叉型翅片换热器的所述第一分液管连通于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交叉型翅片换热器的所述第一集气管连通于所述第一压缩机,以形成所述第一系统热泵机组的冷媒流通回路;每一路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分液管,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集气管,所述第二系统热泵机组包括第二压缩机及与所述第二压缩机连通的第二冷凝器,所述交叉型翅片换热器的所述第二分液管连通于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交叉型翅片换热器的所述第二集气管连通于所述第二压缩机,以形成所述第二系统热泵机组的冷媒流通回路。如上任一所述的双系统热泵机组的除霜方法,当所述第一系统热泵机组和/或所述第二系统热泵机组达到除霜条件时,所述第一系统热泵机组和所述第二系统热泵机组同时进入除霜模式;当所述第一系统热泵机组和所述第二系统热泵机组均达到退出除霜条件时,所述第一系统热泵机组和所述第二系统热泵机组同时退出除霜模式。上述双系统热泵机组的除霜方法,由于两个所述系统热泵机组同时进入除霜模式,且两个所述系统热泵机组的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与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在所述交叉型翅片换热器的两侧的长度以及分布相同或相近,且均分布于整个所述交叉型翅片换热器的排面,即二者呈交叉分布。因此,其中一个系统除霜完成或不需要除霜时,该系统可辅助另一个系统除霜,从而加快除霜的速度,缩短除霜时间,减少除霜带来的机组的能力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交叉型翅片换热器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两排换热管的交叉型翅片换热器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三排管热管的交叉型翅片换热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交叉型翅片换热器100,具有进风侧及出风侧,该交叉型翅片换热器100包括沿进风侧至出风侧方向设置的两组蒸发器组件,每组的蒸发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管路120及第二换热管路110,两组蒸发器组件的第一换热管路120和第二换热管路110在进风侧至出风侧方向相互交叉设置。上述交叉型翅片换热器100,其第一换热管路120作为蒸发器连通于第一系统热泵机组,第二换热管路110作为蒸发器连通于第二系统热泵机组,当只有一个热泵机组运行时,由于第一换热管路120和第二换热管路110在进风侧至出风侧方向相互交叉设置,第一换热管路120或第二换热管路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交叉型翅片换热器、双系统热泵机组及其除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交叉型翅片换热器,具有进风侧及出风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型翅片换热器包括沿所述进风侧至所述出风侧方向设置的两组蒸发器组件,每组的所述蒸发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管路及第二换热管路,两组蒸发器组件的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在所述进风侧至所述出风侧方向相互交叉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交叉型翅片换热器,具有进风侧及出风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型翅片换热器包括沿所述进风侧至所述出风侧方向设置的两组蒸发器组件,每组的所述蒸发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管路及第二换热管路,两组蒸发器组件的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在所述进风侧至所述出风侧方向相互交叉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型翅片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与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在垂直于所述进风侧至所述出风侧方向的横截面上呈X形交叉布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叉型翅片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型翅片换热器包括多根换热管,所述多根换热管呈至少两排排列,气流流通方向由所述进风侧指向所述出风侧,且垂直于呈至少两排排列的所述换热管的排面;其中,所述多根换热管被垂直于所述气流流通方向的第一平面与平行于所述气流流通方向的第二平面分为四部分,依次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及第四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的所述换热管形成第一换热管路,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四部分的所述换热管形成第二换热管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叉型翅片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型翅片换热器包括n排换热管,每排所述换热管包括m根,且n及m均大于或等于2;当n及m为偶数时,第1~n/2排的第1~m/2根所述换热管及第(n/2+1)~n排的第(m/2+1)~m根所述换热管形成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其余部分的所述换热管形成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当n及m为奇数时,第1~(n±1)/2排的第1~(m±1)/2根所述换热管及第[(n±1)/2+1]~n排的第[(m±1)/2+1]~m根所述换热管形成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其余部分的所述换热管形成所述第二换热管路。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交叉型翅片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包括多路,形成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所述换热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杨刘志文柳维张靖李典志杨佳钰张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芬尼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