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风管机的加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157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4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超薄风管机的加热系统,包括主体、回风腔、加湿腔和电热膜,主体内壁一侧设有回风腔,且回风腔中部填充有过滤层,主体一侧端部贯穿有进风口,且进风口两侧的主体上嵌有回风口,且回风口与回风腔连通,每个回风口内均安装有风机,主体内壁之间连接有横杆,且横杆之间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若干电热膜,主体另一侧端部贯穿有排风口,排风口与回风腔连通,且回风腔与排风口连通处安装有气体止回阀,排风口外部的主体上安装有加湿腔,且加湿腔两端安装有加湿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保证了室内空气的恒定温度,加热恒定稳定,对室内的浑浊空气进行有效清洁,且具有良好的加湿作用,有效降低了室内的干燥环境,提高了空气质量。

Heating system of ultra thin air duct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eating system of ultra-thin duct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ody and a return air humidifying cavity, cavity and electrothermal film, the inner wall of the main body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air chamber, and the air filled cavity in the middle of a filter layer, the end of one side of the main body through the air inlet, and the main air inlet is embed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air outlet and back the air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 cavity, each back fan are installed in the air outlet, a rai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inner wall of the subject, there are a number of electric heating film through a rotating shaft installed between the cross and the end of the other side, the main thread through the air outlet, the air outle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 chamber, and the air chamber and the air outlet communicated is installed at the gas check the main valve, the air outlet is arranged on the external cavity and humidification, humidification chamber is installed at both ends of the humidifi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compact structure, ensures constant temperature of indoor air, keeps constant heating, and effectively clean indoor air, and has good humidifying effect, effectively reducing indoor dry environment and improving air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薄风管机的加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热系统,具体为超薄风管机的加热系统,属于空调加热系统

技术介绍
风管式空调机,俗称风管机。空调联接风管向室内送风,小型的全空气系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风管机被广泛运用,改善了空气质量,保护人们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现有的风管机为室内进行加热换气时,由于室内为封闭状态,长期使用下导致室内空气十分干燥,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人身健康都产生了影响,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超薄风管机的加热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超薄风管机的加热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实际应用中长期使用下使得室内空气十分干燥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人身健康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超薄风管机的加热系统,包括主体、回风口、进风口、风机、回风腔、过滤层、气体止回阀、加湿器、排风口、出风口、加湿腔、电热膜、横杆、转轴、加湿器启停开关、湿度传感器、PLC控制器和温度控制器,所述主体内壁一侧设有回风腔,且所述回风腔中部填充有过滤层,所述主体一侧端部贯穿有进风口,且所述进风口两侧的所述主体上嵌有回风口,且所述回风口与所述回风腔连通,每个所述回风口内均安装有风机,所述主体内壁之间连接有横杆,且所述横杆之间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若干电热膜,所述主体另一侧端部贯穿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与所述回风腔连通,且所述回风腔与所述排风口连通处安装有气体止回阀,所述排风口外部的所述主体上安装有加湿腔,且所述加湿腔两端安装有加湿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湿器上固定安装有加湿器启停开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体外部固定安装有湿度传感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湿腔一侧的所述主体外部安装有PLC控制器,且所述加湿腔外部嵌有出风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热膜上侧的所述横杆上安装有温度控制器,且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加湿器启停开关和所述温度控制器电性连接。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紧凑,保证了室内空气的恒定温度,加热恒定稳定,对室内的浑浊空气进行有效清洁,且具有良好的加湿作用,有效降低了室内的干燥环境,提高了空气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宜推广使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超薄风管机的加热系统的电热膜关闭时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超薄风管机的加热系统的电热膜开启时整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超薄风管机的加热系统的电热膜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回风口;3、进风口;4、风机;5、回风腔;6、过滤层;7、气体止回阀;8、加湿器;9、排风口;10、出风口;11、加湿腔;12、电热膜;13、横杆;14、转轴;15、加湿器启停开关;16、湿度传感器;17、PLC控制器;18、温度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超薄风管机的加热系统,包括主体1、回风口2、进风口3、风机4、回风腔5、过滤层6、气体止回阀7、加湿器8、排风口9、出风口10、加湿腔11、电热膜12、横杆13、转轴14、加湿器启停开关15、湿度传感器16、PLC控制器17和温度控制器18,主体1内壁设有回风腔5,且回风腔5中部填充有过滤层6,主体1一侧端部贯穿有进风口3,且进风口3两侧的主体1上嵌有回风口2,且回风口2与回风腔5连通,每个回风口2内均安装有风机4,主体1内壁之间连接有横杆13,且横杆13之间通过转轴14活动安装有若干电热膜12,主体1另一侧端部贯穿有排风口9,排风口9与回风腔5连通,且回风腔5与排风口9连通处安装有气体止回阀7,排风口9外部的主体1上安装有加湿腔11,且加湿腔11两端安装有加湿器8。加湿器8上固定安装有加湿器启停开关15,通过加湿器启停开关15可开启加湿器8对加湿腔11内的空气进行加湿。主体1外部固定安装有湿度传感器16,当室内湿度达到设定数值时,湿度传感器16将信息反馈给PLC控制器17,通过加湿器启停开关15开启加湿器8对加湿腔11内的空气进行加湿。加湿腔11一侧的主体1外部安装有PLC控制器17,且加湿腔11外部嵌有出风口10,处理后的空气通过出风口10排至室内。电热膜12上侧的横杆13上安装有温度控制器18,且PLC控制器17分别与湿度传感器16、加湿器启停开关15和温度控制器18电性连接,通过PLC控制器17控制温度控制器18来调节电热膜12的加热温度。具体的,外界冷空气通过进风口3进入主体1内,开启电热膜12,冷空气通过电热膜12进行加热后进入排风口9处,室内的浑浊空气通过回风口2进入至回风腔5内,经过过滤层6对空气的杂质进行排除,处理后的空气由回风腔5进入至排风口9处,通过气体止回阀7防止主体1和加湿腔11内的空气回流至回风腔5内,当室内湿度达到设定数值时,湿度传感器16将信息反馈给PLC控制器17,通过加湿器启停开关15开启加湿器8对加湿腔11内的空气进行加湿,处理后的空气通过出风口10排至室内。本技术结构紧凑,保证了室内空气的恒定温度,加热恒定稳定,对室内的浑浊空气进行有效清洁,且具有良好的加湿作用,有效降低了室内的干燥环境,提高了空气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宜推广使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超薄风管机的加热系统

【技术保护点】
超薄风管机的加热系统,包括主体(1)、回风口(2)、进风口(3)、风机(4)、回风腔(5)、过滤层(6)、气体止回阀(7)、加湿器(8)、排风口(9)、出风口(10)、加湿腔(11)、电热膜(12)、横杆(13)、转轴(14)、加湿器启停开关(15)、湿度传感器(16)、PLC控制器(17)和温度控制器(1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内壁设有回风腔(5),且所述回风腔(5)中部填充有过滤层(6),所述主体(1)一侧端部贯穿有进风口(3),且所述进风口(3)两侧的所述主体(1)上嵌有回风口(2),且所述回风口(2)与所述回风腔(5)连通,每个所述回风口(2)内均安装有风机(4),所述主体(1)内壁之间连接有横杆(13),且所述横杆(13)之间通过转轴(14)活动安装有若干电热膜(12),所述主体(1)另一侧端部贯穿有排风口(9),所述排风口(9)与所述回风腔(5)连通,且所述回风腔(5)与所述排风口(9)连通处安装有气体止回阀(7),所述排风口(9)外部的所述主体(1)上安装有加湿腔(11),且所述加湿腔(11)两端安装有加湿器(8)。

【技术特征摘要】
1.超薄风管机的加热系统,包括主体(1)、回风口(2)、进风口(3)、风机(4)、回风腔(5)、过滤层(6)、气体止回阀(7)、加湿器(8)、排风口(9)、出风口(10)、加湿腔(11)、电热膜(12)、横杆(13)、转轴(14)、加湿器启停开关(15)、湿度传感器(16)、PLC控制器(17)和温度控制器(1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内壁设有回风腔(5),且所述回风腔(5)中部填充有过滤层(6),所述主体(1)一侧端部贯穿有进风口(3),且所述进风口(3)两侧的所述主体(1)上嵌有回风口(2),且所述回风口(2)与所述回风腔(5)连通,每个所述回风口(2)内均安装有风机(4),所述主体(1)内壁之间连接有横杆(13),且所述横杆(13)之间通过转轴(14)活动安装有若干电热膜(12),所述主体(1)另一侧端部贯穿有排风口(9),所述排风口(9)与所述回风腔(5)连通,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沃海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