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植物、微生物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0563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4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植物、微生物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包括从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底座、养鱼系统、植物栽培系统、上水管道、供电系统,供电系统置于底座的内部;养鱼系统包括装有养鱼水的鱼缸;植物栽培系统包括设置在鱼缸缸口的定植篮,水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抽水泵、上水管道、过滤材料,循环抽水泵设置在鱼缸内部,上水管道的下端穿过定植篮的底部与循环抽水泵连接,在循环抽水泵的作用下,鱼缸内的养鱼水通过上水管道泵入至定植篮中,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巧妙设计使鱼、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大大提高鱼和植物的存活率。

An ecological cycle system of fish, plants, and microb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ish ecological circulation system and plant and microbial symbiosis, which comprises a base, fish system, plant cultivation system, water supply pipeline,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from top to bottom are sequentially arranged, internal power supply system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fish farming system includes raising water tank; plant cultivation system includes a tank cylinder the mouth of the planting basket, the water circulating system comprises a circulation pump, a water supply pipeline, filter material, water pump circulating tank inside the pipeline through the bottom and bottom water circulation pump connected to the planting basket, in the circulating water pump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fish tank water through the water supply pipeline to pump into the planting basket, provide water and nutrients for plant growth. The ingenious design of the utility model achieves a harmonious ecological balance between the three fish, plants and microbes,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survival rate of fish and pla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植物、微生物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植物无土栽培领域以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鱼、植物、微生物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层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种植物、养鱼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增添室内环境的情趣。专利号为CN201520918078.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室内鱼草共生水培式植物墙,包括水循环系统、墙体支架、固定在所述墙体支架上的鱼类养殖模块、植物种植模块;所述水循环系统依次包括相连接的水源、水泵、流向鱼类养殖模块和植物种植模块的进水管、和自各培养模块向外流出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末端与所述水泵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墙体支架包括立梁和横梁,所述鱼类养殖模块、植物种植模块活动固定于所述横梁上,所述立梁为中空管,管内安装所述进水管或出水管,该专利虽然能够实现鱼草共生,但是由于使用者对于养殖鱼类和种植植物方面的知识储备并不丰富,所以很难实现对植物和鱼类的高质量养护,不可避免造成植物和鱼类的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鱼、植物、微生物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通过水循环系统将鱼缸中的养鱼水以及养鱼水中的鱼粪便、鱼食残留物泵入定植篮中,定植篮中的微生物将鱼粪便、鱼食残留物分解转化为有机肥料,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而养鱼水经过滤材料过滤后返回至鱼缸中并带入新的含氧空气,巧妙的解决了鱼缸清洁问题和养鱼水增氧问题及植物种植需浇水、施肥问题,使鱼、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大大提高鱼和植物的存活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鱼、植物、微生物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包括底座、养鱼系统、植物栽培系统、水循环系统、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设置在底座的内部,为水循环系统提供电源;所述养鱼系统包括装有养鱼水的鱼缸,且养鱼水内含有微生物,所述鱼缸放置在底座之上;所述植物栽培系统包括设置在鱼缸缸口的定植篮,且定植篮内填充有用于固定植物并为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的过滤材料;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抽水泵、上水管道、过滤材料,循环抽水泵设置在鱼缸内部,循环抽水泵通过导线与设置在底座内的供电系统连接,上水管道的下端穿过定植篮的底部与循环抽水泵连接,在循环抽水泵的作用下,鱼缸内的养鱼水通过上水管道泵入至定植篮中,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一种鱼、植物、微生物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还包括用于向鱼缸内部输送氧气和鱼料的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穿过定植篮的底部并伸入至鱼缸内,且通气管道的上端口高于过滤材料的上表面,下端口位于鱼缸内养鱼水的水平面之上。具体地,所述鱼缸的底部开设有防水穿线孔,底座的上表面也设置有穿线孔,导线的一端与循环抽水泵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鱼缸底部的防水穿线孔和底座上表面的穿线孔后与供电系统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系统包括光伏电池板、转换电路、可循环充电电池组、USB充电接口、USB输出电路,底座的底部为镂空结构,供电系统固定在底座的镂空处,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光伏电池板连接,输出端与可循环充电电池组的输入端连接,可循环充电电池组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循环抽水泵的电源输入端连接,USB充电接口的输入端通过充电器与市电电网连接,输出端与可循环充电电池组的输入端连接。作为优选地,所述定植篮的底部铺设有生化棉或过滤棉。作为优选地,所述定植篮中填充的过滤材料为陶瓷环或陶粒和生化棉或过滤棉。作为优选地,所述养鱼水中的微生物为有益菌群。再进一步地,所述上水管道远离循环抽水泵的一端呈弯曲状,且该端口高于陶瓷环或陶粒的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水循环系统将养鱼水、鱼粪便、鱼食残留物泵入定植篮中,定植篮中的微生物将鱼粪便、鱼食残留物分解转化为有机肥料,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而养鱼水经过滤材料过滤后返回至鱼缸中并带入新的含氧空气,巧妙的解决了鱼缸清洁问题和养鱼水增氧问题及植物种植需浇水、施肥问题,使鱼、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2)本技术中供电系统采用两种方式为循环水泵提供电能,光照条件好的情况下,光伏电池板向可循环充电电池组充电,环保节能,光照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可通过USB充电接口采用市电电网为可循环充电电池充电,本技术的使用不受环境限制,应用范围广。(3)本技术既可摆放在会议室、办公室、家庭、茶楼、商场、餐厅等地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也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如应用于温室大棚鱼菜共生或大田鱼稻共生,是一种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值得大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供电系统的控制关系图。附图中部分零部件名称为:1-底座,21-鱼缸,22-养鱼水,23-防水穿线孔,31-定植篮,32-过滤材料,41-循环抽水泵,42-上水管道,43-导线,5-通气管道,6-供电系统,61-光伏电池板,62-转换电路,63-可循环充电电池组,64-USB充电接口,65-USB输出电路,66-市电电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根据图1和图2所示,一种鱼、植物、微生物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包括底座1、养鱼系统、植物栽培系统、水循环系统、供电系统6,供电系统6设置在底座1的内部,养鱼系统包括放置在底座1之上的鱼缸21,鱼缸21内的养鱼水22是经过消毒、过滤处理的,并且在养鱼水22中添加有微生物,本实施例中养鱼水22中添加的微生物为有益菌群,养鱼水22中放置有健康且具有观赏价值的鱼,鱼生活在鱼缸21中会产生鱼粪便以及鱼食残留物。植物栽培系统包括设置于鱼缸21的缸口处的定植篮31,且定植篮31底部与养鱼水22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在5cm以上,植物以无土栽培方式种植于定植篮31中。水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抽水泵41、上水管道42和过滤材料,循环抽水泵41设置在鱼缸21内,并通过导线43与设置在底座1内的供电系统6连接,上水管道42的下端穿过定植篮31的底部与循环抽水泵41的出水口连接;鱼缸21的底部设有防水穿线孔23,而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穿线孔,导线43的一端与循环抽水泵41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鱼缸21底部的防水穿线孔23、底座1上表面的穿线孔后与供电系统6连接,鱼缸21底部的防水穿线孔23与导线43之间设置有防水环,确保导线43穿过鱼缸21时,鱼缸21内的养鱼水22不会向外流出。本实施例中循环抽水泵41为直流循环泵,供电系统6为循环抽水泵41供电,循环抽水泵41将鱼缸21内的养鱼水22以及鱼粪便、鱼食残留物通过上水管道42一起泵入至定植篮31中,定植篮31内填充有过滤材料32,过滤材料32为陶瓷环或陶粒,上水管道42远离循环抽水泵41的一端即上水管道42的上端呈弯曲状,且上端口高于陶瓷环或陶粒的底部。本实施例中的过滤材料32选用陶瓷环或陶粒、生化棉或过滤棉,且上水管道42的上端高出陶瓷环或陶粒的底部,在循环抽水泵41的作用下,鱼缸21中的鱼粪便、鱼食残留物经有定植篮中微生物分解转化成硝酸盐为植物提供营养,而养鱼水22经过滤材料过滤后流回至鱼缸21中,养鱼水22流回鱼缸21时带入更多的含氧空气,为鱼缸21中的鱼提供氧气,如此反复循环,无需对鱼缸进行清洗和定期换水即可保证鱼缸的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鱼、植物、微生物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鱼、植物、微生物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包括底座(1)、养鱼系统、植物栽培系统、水循环系统、供电系统(6),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系统(6)设置在底座(1)的内部,为水循环系统提供电源;所述养鱼系统包括装有养鱼水(22)的鱼缸(21),且养鱼水(22)内添加有微生物,所述鱼缸(21)置于底座(1)之上;所述植物栽培系统包括设置在鱼缸(21)缸口的定植篮(31),且定植篮(31)内填充有用于固定植物并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环境的过滤材料(32);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抽水泵(41)、上水管道(42)、过滤材料(32),循环抽水泵(41)设置在鱼缸(21)内部,循环抽水泵(41)通过导线(43)与底座(1)供电系统(6)连接,上水管道(42)的下端穿过定植篮(31)的底部与循环抽水泵(41)连接,在循环抽水泵(41)的作用下,鱼缸(21)内的养鱼水(22)通过上水管道(42)泵入至定植篮(31)中,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植物、微生物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包括底座(1)、养鱼系统、植物栽培系统、水循环系统、供电系统(6),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系统(6)设置在底座(1)的内部,为水循环系统提供电源;所述养鱼系统包括装有养鱼水(22)的鱼缸(21),且养鱼水(22)内添加有微生物,所述鱼缸(21)置于底座(1)之上;所述植物栽培系统包括设置在鱼缸(21)缸口的定植篮(31),且定植篮(31)内填充有用于固定植物并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环境的过滤材料(32);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抽水泵(41)、上水管道(42)、过滤材料(32),循环抽水泵(41)设置在鱼缸(21)内部,循环抽水泵(41)通过导线(43)与底座(1)供电系统(6)连接,上水管道(42)的下端穿过定植篮(31)的底部与循环抽水泵(41)连接,在循环抽水泵(41)的作用下,鱼缸(21)内的养鱼水(22)通过上水管道(42)泵入至定植篮(31)中,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植物、微生物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向鱼缸(21)内部输送氧气和鱼料的通气管道(5),所述通气管道(5)穿过定植篮(31)的底部并伸入至鱼缸(21)内,且通气管道(5)的上端口高于过滤材料(32)的上表面,下端口位于鱼缸(21)内养鱼水(22)的水平面之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植物、微生物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基柒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艾瑞克智能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