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053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鞋,包括:    用于放置穿鞋人的脚掌侧的鞋底部、    从所述鞋底部往上立起,其形状如裹住穿鞋人的脚那样形成的鞋帮部、以及    用于放置穿鞋人脚后跟的鞋跟部,其特征在于,    该鞋帮部包括供穿鞋人插入脚用的鞋口部、    从所述鞋口部的一处开口并朝脚尖侧方向延伸形成的脚插入用开口部、    与所述脚插入用开口部相应设置的舌状接触部、以及    相对于所述舌状接触部和所述脚插入用开口部设置的固定带部;    所述鞋跟部具有形成于所述鞋底部的鞋底侧鞋跟部及形成于所述鞋帮部的鞋帮侧鞋跟部,且至少所述鞋帮侧鞋跟部中形成有用于提高其刚性的后衬部;    所述固定带部与所述舌状接触部一体形成,且从其两侧分别突出;    所述固定带部的各自的端部以及与其对应的鞋帮部中形成有配合机构,该配合机构能使所述固定带部与鞋帮部结合在一起或分开,并以可调整位置的状态将其固定;    所述固定带部以如下方式设置,即如果用一条虚拟线将所述固定带部的各自的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相互连结,并将该虚拟线延长,则该虚拟线能到达所述鞋跟部中的所述鞋帮侧鞋跟部与所述鞋底侧鞋跟部之间的交界部或该交界部的附近。(*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穿人将脚穿入和行走的鞋。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比较注重穿鞋后的行走舒适性,也就是合脚性的鞋,比如像运动鞋,其结构一般倾向于将供穿鞋人插入脚用的鞋口等设计得比较小,或依靠鞋带等将鞋绑紧。换句话说,通过将鞋口等设计得小一点,可以防止鞋脱落,并能够提高鞋整体的合脚性。另一方面,需要他人帮忙穿脱的鞋子,比如像幼儿穿的鞋,则与上述运动鞋不同,与穿鞋后的合脚性相比,其更注意穿脱鞋的便利性,为了方便第三者为幼儿等穿脱鞋,一般倾向于将鞋口等做得大一点。类似这样的鞋,虽然穿鞋人的脚易于穿入,但与运动鞋相比,其合脚性较差,脚在鞋中得不到充分的固定,走起路来不舒服。
技术实现思路
近年来,人们迫切地希望得到一种鞋,该鞋与现有的鞋不同,其既具有良好的合脚性,便于行走,且鞋口等也比较大,以方便穿脱鞋。可是,如上所述追求合脚性,则会出现难于穿入的问题;而加大鞋口等来追求穿鞋的便利性,则又会影响到鞋的合脚性,从而会出现不易行走的问题。如果在追求鞋的合脚性的同时,又将鞋口等做得比较大,则做出来的鞋可能既不跟脚,而且穿鞋也不方便,从而使情况变得更为糟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曾设计出一种鞋,该鞋具有一鞋舌,该鞋舌覆盖鞋口的一部分。但是,该种鞋存在以下问题,即如果重视鞋舌的紧固性,就会妨碍脚踝的运动等;而如果做得松一点,则脚会在鞋内活动等。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该鞋能够方便穿鞋人穿脱鞋,并且穿鞋后脚能够得到充分的固定,该鞋穿脱方便,合脚性极好,易于行走。上述目的由以下方法实现。如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的一种鞋,包括用于放置穿鞋人的脚掌侧的鞋底部、从所述鞋底部往上立起,其形状如裹住穿鞋人的脚那样形成的鞋帮部、以及用于放置穿鞋人脚后跟的鞋跟部,其特征在于,该鞋帮部包括供穿鞋人插入脚用的鞋口部、将所述鞋口部的局部剪去并朝脚尖侧方向延伸形成的脚插入用开口部、与所述脚插入用开口部相应设置的舌状接触部、以及相对于所述舌状接触部和所述脚插入用开口部设置的固定带部;所述鞋跟部具有形成于所述鞋底部的鞋底侧鞋跟部及形成于所述鞋帮部的鞋帮侧鞋跟部,且至少所述鞋帮侧鞋跟部中形成有用于提高其刚性的后衬部;所述固定带部与所述舌状接触部一体形成,且从其两侧分别突出;所述固定带部的各自的端部以及与其对应的鞋帮部中形成有配合机构,该配合机构能使所述固定带部与鞋帮部结合在一起或分开,并以可调整位置的状态将其固定;所述固定带部以如下方式设置,即如果用一条虚拟线将所述固定带部的各自的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相互连结,并将该虚拟线延长,则该虚拟线能到达所述鞋跟部中的所述鞋帮侧鞋跟部与所述鞋底侧鞋跟部之间的交界部或该交界部的附近。根据技术方案1的结构,所述固定带部以如下方式设置,即如果用一条虚拟线将所述固定带部的各自的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相互连结,并将该虚拟线延长,则该虚拟线能到达所述鞋跟部中的所述鞋帮侧鞋跟部与所述鞋底侧鞋跟部之间的交界部或该交界部的附近。因此,介由所述固定带部,所述舌状接触部能起到以鞋跟部方向为中心对穿鞋人的脚进行固定的作用。为此,与仅仅朝鞋底方向对穿鞋人的脚进行固定的现有的鞋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鞋的合脚性大大提高,因为可以以鞋跟方向为中心固定脚,以便使鞋尖部分留有空隙,所以能够防止伴随脚在鞋中活动、行走困难而产生的对行走以及脚的形状所造成的影响。根据本项技术方案,至少在所述鞋帮侧鞋跟部中设置有用于提高其刚性的后衬部。由于设置了所述后衬部,鞋的所述鞋帮侧鞋跟部的刚性得到了提高,穿鞋人的脚后跟能简单而准确地与鞋的所述鞋跟部吻合。即,当所述固定带部发挥作用,如上所述将穿鞋人的脚朝鞋的鞋跟部方向固定时,介由刚性得到提高的所述后衬部,穿鞋人的脚后跟被推向所述鞋的鞋跟部,脚后跟被更为稳定地固定在鞋的鞋跟部,所以合脚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此外,由于所述后衬部的刚性高,不仅使沿所述后衬部方向的脚的运动变得容易,而且还能够防止穿鞋时鞋跟部发生变形等,使穿脱鞋变得更为容易。在本项技术方案的结构中,具有将所述鞋口部的局部剪去并朝脚尖侧方向延伸形成的脚插入用开口部以及与所述脚插入用开口部相应设置的舌状接触部。由此,只需将所述脚插入用开口部张开,使所述舌状接触部处于开放状态,便能将鞋的鞋口部大大张开,穿鞋人可以容易地穿脱鞋,或护理人员可以方便地为其穿脱鞋。此外,由于形成有从舌状接触部的两侧突出,并与其一体形成的固定带部,只需分开或结合固定带部,就能活动舌状接触部,由此能够方便地将舌状接触部翻开和合上,并且也能够通过固定带部进行位置调整容易地进行舌状接触部的接触强度的调节,同时由于固定带部朝左右两侧突出,因此可以适应形状和大小尺寸不同的脚,能够保持左右平衡地穿鞋。在所述固定带部的各自的端部以及与其相应的鞋帮部中形成有配合机构,该配合机构能使所述固定带部与鞋帮部结合在一起或分开,并以可调整位置的状态进行固定。由此,只需操作所述固定带部的端部与所述鞋帮部之间的配合机构,便能将脚固定和松开,与需要用鞋带等固定的鞋相比,穿脱鞋变得极为方便,此外,由于能够进行位置调节,因此能够适应形状和大小尺寸不同的脚使其固定而不会出现鞋变形的现象。如上所述,本项技术方案的鞋是一种便于穿鞋人将脚插入或护理人员为其穿鞋的鞋,鞋穿好后,脚被推向并固定在鞋的鞋跟部,所以具有良好的合脚性,且易于行走。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较佳的鞋,其特征在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结构中的所述固定带部的各自的端部被设置在所述后衬部的外缘部的附近。根据所述结构,所述固定带部的各自的端部被设置在所述后衬部的外缘部的附近。因此,固定带部被固定在坚固的后衬部的附近,这样不仅能够可靠地保持合脚性,而且由于所述后衬部与所述固定带部之间没有被直接固定,其间的刚性不高,所以能够随着穿鞋人行走时的脚部变形而产生微小的变形。为此,本专利技术的鞋具有穿鞋人行走时的脚部变形变得更为容易的结构,易于行走。由此,穿鞋人的脚被可靠地固定在鞋中,并可根据需要容易地弯曲,所以该鞋易于行走。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较佳的鞋,其特征在于,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结构中的所述固定带部以如下方式设置,即使穿鞋人的脚背高点处于连结设置在所述舌状接触部两侧的各所述固定带部的虚拟线所在的区域内。根据技术方案3的结构,脚背高点位于连结所述固定带的虚拟线所在的区域,所以脚背不会受到朝向脚掌方向的不必要的推力,脚踝的运动不会受到妨碍,起到了以脚背高点为中心,朝向鞋跟部对脚进行固定的作用,能够将脚更可靠地朝向鞋跟部的方向固定。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较佳的鞋,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3的任一项的结构中,在相应于所述脚插入用开口部而设置所述舌状接触部时,使其上端部的位置高于所述鞋口部,并在连结设置在所述舌状接触部的两侧的各所述固定带部的虚拟线的上缘部侧形成易于所述上端部变形的弯曲变形部。根据技术方案4的结构,在相应于所述脚插入用开口部而设置所述舌状接触部时,使其上端部的位置高于所述鞋口部。由此,通过该上端部,该鞋能够以更为宽阔的面积裹住穿鞋人的脚,舌状接触部使鞋与脚的吻合性,特别是与脚踝的吻合性大大提高。但是,该上端部虽然改善了鞋与脚踝的吻合性,但该上端部可能会妨碍行走时脚踝的弯曲运动,或导致上端部勒进脚踝等。为此,在本项技术方案中,在连结设置在所述舌状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包括用于放置穿鞋人的脚掌侧的鞋底部、从所述鞋底部往上立起,其形状如裹住穿鞋人的脚那样形成的鞋帮部、以及用于放置穿鞋人脚后跟的鞋跟部,其特征在于,该鞋帮部包括供穿鞋人插入脚用的鞋口部、从所述鞋口部的一处开口并朝脚尖侧方向延伸形成的脚插入用开口部、与所述脚插入用开口部相应设置的舌状接触部、以及相对于所述舌状接触部和所述脚插入用开口部设置的固定带部;所述鞋跟部具有形成于所述鞋底部的鞋底侧鞋跟部及形成于所述鞋帮部的鞋帮侧鞋跟部,且至少所述鞋帮侧鞋跟部中形成有用于提高其刚性的后衬部;所述固定带部与所述舌状接触部一体形成,且从其两侧分别突出;所述固定带部的各自的端部以及与其对应的鞋帮部中形成有配合机构,该配合机构能使所述固定带部与鞋帮部结合在一起或分开,并以可调整位置的状态将其固定;所述固定带部以如下方式设置,即如果用一条虚拟线将所述固定带部的各自的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相互连结,并将该虚拟线延长,则该虚拟线能到达所述鞋跟部中的所述鞋帮侧鞋跟部与所述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田圣治中原雅之
申请(专利权)人:贝亲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