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稻渔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0444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4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稻渔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主要包括利用薄膜和轻质砖对田埂的改造以及对进水装置和排水装置的改变使得稻田内的水位能够保持在30cm以上,且进水和排水保持通畅还能够具备一定防洪能力,避免稻田内养殖的水生动物逃逸的目的。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改造的稻田能够大大提高水生动物的活动空间,且所养殖的水生产品亩产量能够达到80kg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稻渔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农业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稻渔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
技术介绍
稻田养殖,作为立体农业的一种方式,已被引起重视,其不仅能促进稻谷生产,提高产量,又能增收水产品,提高经济效益,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稻田养殖是将水稻种植与水生动物有机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其可利用水生动物的摄食游动清除杂草、吞食水稻害虫,减少农药施放,同时稻田的生长呼吸所产生的一些有机物又可以作为鱼类的食物,达到互利的目的。现有的稻田养殖水产动物,通常采用的普通水稻一般植株在1米左右,水稻生长时田间水位一般只能保持在10-20厘米,所养殖的水产动物生活空间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水产动物的产量;同时,如果发生洪涝等特殊情况时而导致田间水位上升至40厘米以上并长时间保持高高于40厘米,则水稻植株又会极易倒伏,影响水稻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稻田养殖中水产品产能的用于稻渔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稻渔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将稻田耙平,然后沿着稻田的外周围设置一圈田埂,所述田埂采用稻田内的泥土堆砌而成;(2)、所述田埂堆砌好后,放置1~2天,待田埂较硬之后,在稻田的周围且靠近田埂的内侧面挖掘一条外环沟,所述外环沟的深度为8cm~10cm,所述外环沟的宽度为8cm~10cm;(3)、挖好外环沟后,在田埂的内侧面上铺设一层薄膜,所述薄膜的厚度为0.08mm~0.12mm,薄膜的宽度为0.8m~1.0m;(4)、在田埂的内侧且位于薄膜上以及田埂的顶部分别设置一层保护层,所述保护层采用若干块轻质砖拼接而成,所述田埂内侧位于保护层底部的位置处采用泥土回填以增强保护层的稳定性;(5)、在田埂底部挖掘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排水口分别位于田埂底部的不同位置处,所述进水口上安装有进水装置,所述排水口上安装有排水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水装置包括安装于进水口上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阀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水装置包括第一出水管、弯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竖直安装,所述第二出水管水平安装,且所述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通过弯管相连,所述第一出水管和弯管均设置于稻田内,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远离弯管的一端贯穿于排水口设置于稻田的外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田埂的高度为45cm~55cm,田埂的宽度为35cm~45c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多空轻质砖的宽度为30cm,厚度为8cm,高度为60c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出水管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为35cm~40c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管上靠近稻田的一端以及第一出水管上远离弯头的一端均设有地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田埂的内侧面设置的薄膜层和保护层能够有效的防止稻田内的水通过田埂流失而造成的水产品产量低的问题,同时设置的保护层还能够提高田埂的稳定性,避免操作人员行走在田埂上时出现田埂坍塌的情况;同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成采用若干块多空轻质砖拼接而成,并且多空轻质砖的底部由泥土回填加以稳定,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保护成的稳定性,而且多空轻质砖还能够进行循环多次利用,不仅环保而且还能够节约经济成本;本专利技术设置的田埂以及排水装置还能够起到抗洪作用,避免出现洪涝等情况时导致的稻田内部水位过高的情况,并且设置的地漏能够有效的防止稻田内水生动物逃逸,从而提高了水产品的产能;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改造的稻田所养殖的水生动物亩产能达到80kg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用于稻渔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将稻田耙平,然后沿着稻田的外周围设置一圈田埂,所述田埂采用稻田内的泥土堆砌而成;(2)、所述田埂堆砌好后,放置1~2天,待田埂较硬之后,即操作人员走在田埂上时田埂不会发生塌陷即可,在稻田的周围且靠近田埂的内侧面挖掘一条外环沟,所述外环沟的深度为10cm,所述外环沟的宽度为10cm;(3)、挖好外环沟后,在田埂的内侧面上铺设一层薄膜,所述薄膜的厚度为0.08mm~0.12mm,薄膜的宽度为1.0m;(4)、在田埂的内侧且位于薄膜上以及田埂的顶部分别设置一层保护层,所述保护层采用若干块轻质砖拼接而成,所述田埂内侧位于保护层底部的位置处采用泥土回填以增强保护层的稳定性;(5)、在田埂底部挖掘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排水口分别位于田埂底部的不同位置处,所述进水口上安装有进水装置,所述排水口上安装有排水装置。其中,所述进水装置包括安装于进水口上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阀门;所述排水装置包括第一出水管、弯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竖直安装,所述第二出水管水平安装,且所述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通过弯管相连,所述第一出水管和弯管均设置于稻田内,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远离弯管的一端贯穿于排水口设置于稻田的外部;所述田埂的高度为50cm,田埂的宽度为40cm;所述多空轻质砖的宽度为30cm,厚度为8cm,高度为60cm;所述第二出水管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为38cm,将所述的第二出水管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设置为38cm,且田埂的高度设置为50cm从而能够保证稻田内的水位保持在38cm左右,这样既能够给稻田内的水生动物以足够的生活空间,又不会影响到稻田内水稻的生长;所述进水管上靠近稻田的一端以及第一出水管上远离弯头的一端均设有地漏,设置的地漏能够保证水流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防止稻田内的水生动物从进水装置或出水装置中逃逸的情况。最后应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稻渔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将稻田耙平,然后沿着稻田的外周围设置一圈田埂,所述田埂采用稻田内的泥土堆砌而成;(2)、所述田埂堆砌好后,放置1~2天,待田埂较硬之后,在稻田的周围且靠近田埂的内侧面挖掘一条外环沟,所述外环沟的深度为8cm~10cm,所述外环沟的宽度为8cm~10cm;(3)、挖好外环沟后,在田埂的内侧面上铺设一层薄膜,所述薄膜的厚度为0.08mm~0.12mm,薄膜的宽度为0.8m~1.0m;(4)、在田埂的内侧且位于薄膜上以及田埂的顶部分别设置一层保护层,所述保护层采用若干块轻质砖拼接而成,所述田埂内侧位于保护层底部的位置处采用泥土回填以增强保护层的稳定性;(5)、在田埂底部用PVC管安装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排水口分别位于田埂底部的不同位置处,所述进水口上安装有进水装置,所述排水口上安装有排水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稻渔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将稻田耙平,然后沿着稻田的外周围设置一圈田埂,所述田埂采用稻田内的泥土堆砌而成;(2)、所述田埂堆砌好后,放置1~2天,待田埂较硬之后,在稻田的周围且靠近田埂的内侧面挖掘一条外环沟,所述外环沟的深度为8cm~10cm,所述外环沟的宽度为8cm~10cm;(3)、挖好外环沟后,在田埂的内侧面上铺设一层薄膜,所述薄膜的厚度为0.08mm~0.12mm,薄膜的宽度为0.8m~1.0m;(4)、在田埂的内侧且位于薄膜上以及田埂的顶部分别设置一层保护层,所述保护层采用若干块轻质砖拼接而成,所述田埂内侧位于保护层底部的位置处采用泥土回填以增强保护层的稳定性;(5)、在田埂底部用PVC管安装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排水口分别位于田埂底部的不同位置处,所述进水口上安装有进水装置,所述排水口上安装有排水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稻渔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装置包括安装于进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伟绍刘晓明胡少岳
申请(专利权)人:云和县清江生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