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式母线背靠背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0418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1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撑式母线背靠背布置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支撑式母线背靠背布置结构,包括垂直设置的钢管杆、水平设置的水平横担、水平汇流母线和主母线,所述钢管杆的两侧采用背靠背的方式设置三层长短不一的水平横担,并在水平横担端部分别设置母线的支柱绝缘子;所述支柱绝缘子垂直于水平横担布置,所述的汇流母线通过支柱绝缘子阶梯布置在钢管杆的一侧,主母线通过支柱绝缘子阶梯布置在钢管杆的另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常规水平布置的母线优化为背靠背上中下支撑式阶梯排列的母线,避免了在垂直布置下,相邻相间在雨雪天气因水柱而导致相间短路的情况发生,以及减少了水平阶梯布置下,母线对绝缘子或构架的作用力。

Support type busbar back-to-back layou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式母线背靠背布置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布置结构和构架,具体地说是一种支撑式母线背靠背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当前运行的500kV主变的低压侧,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考虑母线安装方式的可靠性,母线一般采用水平布置方式。为提高主变低压侧接线的可靠性,运行多次要求设置总断路器。若主变低压侧设置总断路器,则其接线方式从单母线接线,转变为汇流母线和主母线组合接线。考虑到汇流母线和主母线不同时停电检修时的安全净距,及母线水平布置的相间距,采用常规的水平布置会使变电站面积增加,无法满足通用设计中的场地限制要求,亦与节约用地理念相悖。目前,屋外敞开式配电装置常用的母线形式有以下三种:软母线、悬吊式管母线和支撑式管母线。软母线抗震性能好,但母线弧垂和风偏位移均较大,对构架水平拉力较大,且占地面积较大;管母线弧垂小,相间距离小,对构架的水平拉力较小,占地面积相对较少,其中支撑式管母线支架高度低,便于施工、维护,但抗震及抗风性能较差;而悬吊式母线抗震性能好,但母线构架高,施工、维护难度较大。若采用母线垂直布置,化平面为空间,则缩短了母线布置的水平距离,并可在主变低压侧设置总断路器,且满足通用设计的场地限制要求,但在母线垂直布置下,各相处于同一垂直面,在雨雪天气,容易在相邻相间形成水柱,引起相间短路,造成电网系统故障。若采用母线水平阶梯布置,同一母线中,相邻水平相间错开布置,则可以解决雨雪天气相间短路问题,且化平面为空间,缩短了母线布置的水平距离;但在母线水平阶梯布置下,母线对绝缘子或构架的作用力较大,容易造成母线构架不稳定,影响变电站的安全运行,需对构架采取加固处理。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支撑式母线背靠背布置结构,其以空间换平面,将常规水平布置或垂直布置的母线优化为背靠背上中下支撑式阶梯排列的母线,降低了母线对绝缘子或构架的作用力,同时使得同一母线中相邻相间错开布置,以避免雨雪天气下发生相间短路;另外,该布置方式使得在现有的主变及无功场地能布置汇流母线和主母线两条母线,将配电装置布置得更紧凑,达到节约占地的目地。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支撑式母线背靠背布置结构,包括垂直设置的钢管杆、水平设置的水平横担、水平汇流母线和主母线,所述钢管杆的两侧采用背靠背的方式设置三层长短不一的水平横担,并在水平横担端部分别设置母线的支柱绝缘子;所述支柱绝缘子垂直于水平横担布置,所述的汇流母线通过支柱绝缘子阶梯布置在钢管杆的一侧,主母线通过支柱绝缘子阶梯布置在钢管杆的另一侧。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同一母线中,相邻相间水平距离为0.4-0.6米,垂直距离为1.7-2.0米,自上而下阶梯排列,保证相间的安全距离,满足绝缘配合要求的最小电气距离。在隔离开关与电流互感器之间设有断路器。通过断路器提高接线的可靠性,最大程度避免了大工程改造和设备选型规格标准上的问题,从而便于运行安全和操作巡视,检修和安装简易,节省了三材成本和造价。所述的汇流母线采用铜排与隔离设备连接,隔离设备与断路器之间及断路器与电流互感器之间采用软导线连接。所述支柱绝缘子的高度优选为0.5-0.7米。所述水平横担的长度自上而下分别为2.3-2.5米、1.9-2.1米、1.5-1.7米。所述汇流母线和主母线均采用管型母线,两者同相的间距从上而下分别为4.0-4.2米、3.2-3.4米、2.4-2.6米。本专利技术将常规水平布置或垂直布置的母线优化为背靠背上中下支撑式阶梯排列的母线,减少了常规水平阶梯布置下母线对绝缘子或构架的作用力,提高了构架稳定性;避免了雨雪天气的相间短路,提高可靠性,运行安全与操作巡视方便,便于检修与安装,减少人员投入,提高运行安全效益;使得在现有的主变及无功场地能布置汇流母线和主母线两条母线,将配电装置布置得更紧凑,达到了节约占地的目地,节省三材投入,从而大幅降低造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垂直钢管杆,2-水平横担,3-汇流母线,4-主母线,5-支柱绝缘子,6-隔离开关,7-断路器,8-电流互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支撑式母线背靠背布置结构,其由垂直设置的钢管杆1、水平设置的水平横担2、汇流母线3和主母线4组成,所述钢管杆1的两侧采用背靠背的方式设置三层长短不一的水平横担2,并在水平横担2端部设置母线的支柱绝缘子5。所述的支柱绝缘子垂直于水平横担2布置,所述汇流母线3的三相三线(即A、B、C)通过支柱绝缘子5阶梯布置在钢管杆1的一侧,主母线4(即A、B、C)通过支柱绝缘子5阶梯布置在钢管杆的另一侧。同一母线中,相邻相间水平距离为0.4米,垂直距离为1.7米,自上而下阶梯排列。在隔离开关6与电流互感器8之间设有断路器7。汇流母线3采用铜排与隔离设备6连接,隔离设备6与断路器7之间及断路器7与电流互感器8之间采用软导线连接。支柱绝缘子5的高度为0.7米。水平横担2的长度自上而下分别为2.3米、1.9米、1.5米。汇流母线3和主母线4均采用管型母线,两者同相的水平间距从上而下分别为4.0米、3.2米、2.4米。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支撑式母线背靠背布置结构

【技术保护点】
支撑式母线背靠背布置结构,包括垂直设置的钢管杆(1)、水平设置的横担(2)、水平汇流母线(3)和主母线(4),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钢管杆(1)的两侧采用背靠背的方式设置三层长短不一的水平横担(2),并在水平横担(2)端部设置母线的支柱绝缘子(5);所述支柱绝缘子垂直于水平横担布置,所述的汇流母线(3)通过支柱绝缘子(5)阶梯布置在钢管杆(1)的一侧,主母线(4)通过支柱绝缘子(5)阶梯布置在钢管杆(1)的另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支撑式母线背靠背布置结构,包括垂直设置的钢管杆(1)、水平设置的横担(2)、水平汇流母线(3)和主母线(4),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钢管杆(1)的两侧采用背靠背的方式设置三层长短不一的水平横担(2),并在水平横担(2)端部设置母线的支柱绝缘子(5);所述支柱绝缘子垂直于水平横担布置,所述的汇流母线(3)通过支柱绝缘子(5)阶梯布置在钢管杆(1)的一侧,主母线(4)通过支柱绝缘子(5)阶梯布置在钢管杆(1)的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式母线背靠背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母线中,相邻相间水平距离为0.4-0.6米,垂直距离为1.7-2.0米,自上而下阶梯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式母线背靠背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隔离开关(6)与电流互感器(8)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美金陈飞刘伟军王婷婷卞荣王淑红诸言涵吴冰房鑫炎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