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ntact, a socket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which can inhibit the deformation of the assembly, make it easy to manufacture, and reduce the manufacturing cost. \u89e6\u5934(14)\u5177\u6709\u4e3b\u4f53\u90e8(16)\u548c\u5728\u4e3b\u4f53\u90e8\u7684\u4e00\u4fa7\u4e0e\u5bf9\u65b9\u7684\u88ab\u63a5\u89e6\u90e8\u63a5\u89e6\u7684\u63a5\u89e6\u90e8(36)\uff0c\u4e3b\u4f53\u90e8\u5177\u6709\uff1a\u5e95\u9762\u90e8(18)\uff1b\u548c\u4fa7\u9762\u90e8(22\u300124)\uff0c\u5176\u4ece\u5e95\u9762\u90e8(18)\u7684\u957f\u5ea6\u65b9\u5411\u7684\u81f3\u5c11\u4e00\u4e2a\u4fa7\u8fb9\u7acb\u8d77\u8bbe\u7f6e\uff0c\u5728\u5e95\u9762\u90e8(18)\u4e0a\u5f62\u6210\u6709\u63a5\u89e6\u7247(30)\uff0c\u63a5\u89e6\u7247(30)\u5177\u6709\uff1a\u7acb\u8d77\u8bbe\u7f6e\u90e8(32)\uff0c\u5176\u4ece\u5e95\u9762\u90e8(18)\u671d\u5411\u7acb\u8d77\u8bbe\u7f6e\u6709\u4fa7\u9762\u90e8(22\u300124)\u7684\u65b9\u5411\u5f2f\u66f2\u800c\u5ef6\u4f38\u8bbe\u7f6e\uff1b\u548c\u63a5\u89e6\u90e8(36)\uff0c\u5176\u4ece\u7acb\u8d77\u8bbe\u7f6e\u90e8(32)\u7684\u4e0e\u5e95\u9762\u90e8(18)\u76f8\u53cd\u7684\u4e00\u4fa7\u7684\u7aef\u90e8\u5f2f\u66f2\u800c\u671d\u5411\u4e0e\u4e3b\u4f53\u90e8\u76f8\u53cd\u7684\u65b9\u5411\u5ef6\u4f38\u8bbe\u7f6e\uff0c\u5728\u4e3b\u4f53\u90e8\u548c\u7acb\u8d77\u8bbe\u7f6e\u90e8(32)\u7684\u81f3\u5c11\u4e00\u65b9\u5f62\u6210\u6709\u9650\u5236\u7acb\u8d77\u8bbe\u7f6e\u90e8(32)\u5411\u4e3b\u4f53\u90e8\u4fa7\u79fb\u52a8\u7684\u9650\u5236\u90e8(34)\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头、插座连接器以及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头、插座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能够抑制组装到外壳时的变形,使制造变得容易,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介绍
在连接器的组装工序中,通过将触头插入到外壳来进行组装。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端子与连接器外壳的卡定构造的专利技术。根据下述专利文献1的端子与连接器外壳的卡定构造的专利技术,提供端子与连接器外壳的卡定构造,该端子是在基板的一方具有电接触部,并使设置在该基板的两端的立起侧壁的自由缘部向该基板的上方弯折而形成顶壁而成的,该连接器外壳是在外壳主体中形成端子收纳室,在该端子收纳室内突出设置卡定该端子的挠性的卡定臂而成的,其中,在所述顶壁的电接触部侧形成引导槽,并且在所述端子收纳室的与所述卡定臂相对置的内壁面上突出设置有导轨,通过该引导槽与导轨的卡合来防止被收纳卡定在该端子收纳室内的所述端子的松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41772号公报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连接器所具有的端子中,当将端子向外壳主体组装时,在电接触部与外壳碰撞的情况下可能会容易变形、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触头、插座连接器和连接器,能够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头,该触头具有:主体部;以及接触部,其在所述主体部的一侧与对方的被接触部接触,所述触头的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底面部;以及侧面部,其从所述底面部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侧边立起设置,在所述底面部上,从与立起设置有所述侧面部的端边垂直的一侧的端边延伸设置有接触片,所述接触片具有:立起设置部,其从所述底面部朝向立起设置有所述侧面部的一侧弯曲;以及所述接触部,其从所述立起设置部的与所述底面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弯曲而朝向与所述主体部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立起设置部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限制所述立起设置部向所述主体部侧移动的限制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7.11 JP 2016-1365241.一种触头,该触头具有:主体部;以及接触部,其在所述主体部的一侧与对方的被接触部接触,所述触头的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底面部;以及侧面部,其从所述底面部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侧边立起设置,在所述底面部上,从与立起设置有所述侧面部的端边垂直的一侧的端边延伸设置有接触片,所述接触片具有:立起设置部,其从所述底面部朝向立起设置有所述侧面部的一侧弯曲;以及所述接触部,其从所述立起设置部的与所述底面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弯曲而朝向与所述主体部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立起设置部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限制所述立起设置部向所述主体部侧移动的限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是向所述立起设置部的形成有所述侧面部的方向突出而形成的,所述限制部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在所述接触片向所述主体部侧移动的情况下,所述限制部与所述侧面部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是从所述主体部的至少一个所述侧面部以与所述底面部对置的方式延伸设置而形成的,所述限制部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在所述接触片向所述主体部侧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立起设置部与所述限制部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部的至少一个所述侧面部的靠所述接触片侧的端部上形成有向所述接触片侧突出的辅助突起,所述接触片配置在所述辅助突起的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触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片的位于与所述立起设置部相反的一侧且比所述接触部靠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田诚,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