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头的驱动电路以及图像记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0333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13:00
提供能够在防止电压波形的劣化的同时对记录头的负载要素更容易并且稳定地供给电力的记录头的驱动电路以及图像记录装置。一种记录头的驱动电路(30),对设置于记录头的记录元件的致动器(51)这样的负载要素供给与该负载要素的动作对应的驱动电压,具备:电压放大部(31),对与负载要素的动作对应的模拟的输入信号(Vin)的电压进行放大来生成驱动电压信号(Vd);电流放大部(33),对驱动电压信号的电流进行放大而输出为输出信号(Vout);以及反馈部(34),使与输出信号的电压对应的反馈信号向电压放大部负反馈。

The drive circuit of the recording head and the image recor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记录头的驱动电路以及图像记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记录头的驱动电路以及图像记录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有通过排列多个记录元件并使该多个记录元件分别动作而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装置。作为图像记录装置有对墨施加压力以使墨从多个喷嘴吐出的喷墨记录装置。作为用于对墨施加压力以使墨从喷嘴吐出的机构,主要已知:压力计式的机构,沿着墨流路(压力室)的壁面设置压电元件(Piezoelectricelement)、振动板,对压电元件施加电压而使之变形,从而使墨流路压缩变形;以及热力式的机构,沿着墨流路设置电阻元件,在该电阻元件中流过电流使该电阻元件发热以加热墨流路内的墨,通过产生气泡而压缩墨。这样,为了以适当的分量、形状以及速度吐出墨滴,需要使施加到压电元件或电阻元件这些负载要素的驱动电压波形为适当的形状。作为这样的驱动波形,主要使用矩形波或梯形波,在喷墨记录装置中,在将驱动波形数据进行模拟变换并适当地放大之后施加给负载要素。然而,在使排列的记录元件动作的记录头中需要的电力的电压以及电流比数字数据的信号发送接收所使用的电力的电压以及电流大。另外,在这样的电压或电流的放大电路中存在各种偏置发生因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记录头的驱动电路以及图像记录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记录头的驱动电路,对设置于记录头的记录元件的负载要素供给与该负载要素的动作对应的驱动电压,所述记录头的驱动电路的特征在于,具备:电压放大部,对与所述负载要素的动作对应的模拟驱动波形信号的电压进行放大来生成驱动电压信号;电流放大部,对所述驱动电压信号的电流进行放大而作为输出信号输出;以及反馈部,使与所述输出信号的电压对应的反馈信号向所述电压放大部负反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5.13 JP 2015-0978941.一种记录头的驱动电路,对设置于记录头的记录元件的负载要素供给与该负载要素的动作对应的驱动电压,所述记录头的驱动电路的特征在于,具备:电压放大部,对与所述负载要素的动作对应的模拟驱动波形信号的电压进行放大来生成驱动电压信号;电流放大部,对所述驱动电压信号的电流进行放大而作为输出信号输出;以及反馈部,使与所述输出信号的电压对应的反馈信号向所述电压放大部负反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头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部将利用所述电压放大部电压放大后的电压信号合成到所述反馈信号而向所述电压放大部负反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头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部具备低频通过部,将利用所述电压放大部电压放大后的电压信号中的、与所述低频通过部的特性对应的低频分量合成到所述反馈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头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放大部以包括前级放大部以及后级放大部的多个级进行放大动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头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级放大部进行与所述反馈信号对应的差动放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头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前级放大部使用OP放大器。7.根据权利要求4~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头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部具备低频通过部,将利用所述前级放大部电压放大后的电压信号中的、与所述低频通过部的特性对应的低频分量合成到所述反馈信号。8.根据权利要求4~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头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放大部被确定为所述后级放大部的电压放大率大于所述前级放大部的电压放大率。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头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放大部构成为比预定的基准频率高的高频分量的电压放大率高于比该基准频率低的低频分量的电压放大率。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头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放大部利用两组晶体管的推挽动作进行电流放大。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头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晶体管使用双极性晶体管。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者11所述的记录头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晶体管分别由达林顿连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祐介山本和典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