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井间抽周期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9741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井间抽周期确定方法,以间开油井动液面恢复规律为依据,以油井示功图计量结果为基础,通过三次停井开井,可以确定出井的油井动液面恢复曲线,第四次开井分析即可确定油井的间抽周期。该方法简单易操作,避免了人工测液面凭经验确定间开周期的不足,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在产液量不降的前提下实现了节能,有利于油田的高效开发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interval between oil wells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intermittent pumping cycle of oil wells, open wells dynamic liquid level recovery rule based, with indicator diagram measurement results as the basis, through the three stop wells wells, can determine the wells wells dynamic liquid level recovery curve, fourth open wells analysis can be determined between wells pumping cycle. This method is simple and easy to operate, to avoid the artificial liquid surface determined by experience between the open cycle, reducing the labor intensity, the premise does not fall in liquid production und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ergy-saving, is conducive to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oil field and enhance the management lev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井间抽周期确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田采油工艺
,具体涉及一种油井间抽周期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低产低效井来说,油井产液量都较低,即使调整到最小抽汲参数后仍存在“空抽”现象,造成无功损耗大、抽油设备、管、杆磨损大、油井检泵周期短等问题,增加了设备维护及井下作业费用,不利于油井的高效开发。现阶段油田主要采用间开的方式解决空抽,且油田间开主要根据油井产量、示功图、动液面等资料,通过人工分析,确定油井定时开机、停机来实现。这种方法对抽油井开抽和停抽时间间隔的确定不科学,不能随油井工况的变化而变化,存在对岗位工人责任心要求高,管理维护难度大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油井间开相关方面的研究,提出一种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油井间开制度的方法,从而指导低产低效井的开发,最大限度的发挥油井潜能、节约能源,最终达到降低油田开发成本,提高油井开发水平,实现油田的精细管理、降本增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比人工确定间开制度相比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实现低产低效油井的有效开发。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油井间抽周期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油井产液情况,使抽油机不空抽,停、开井三次,分别记录每次从停到开井前的停井时间t和每个停井时间t对应的油井动液面深度L,将该三组数据代入动液面时间恢复关系式,确定动液面恢复曲线L(t);步骤2)根据动液面恢复曲线,计算出动液面恢复到最高点所需时间,即第四次停井时间,然后进行第四次停井;步骤3)将动液面恢复曲线L(t)转化为恢复沉没度曲线,得到第四次停井时间段内的恢复沉没度曲线;步骤4)开始第四次开井生产后,以停井开始时刻为0时刻,记录每个时刻对应的沉没度和产液量,分别得到生产沉没度曲线和产液量曲线,并计算每隔时间内的累计产液量Qp,其中p为间隔次数,取1,2,……m,……n,……p,将稳态生产产液量定为目标产液量为Q目标;当从m点次开始,累计产液量大于目标产液量时,则从m点次开始一直推算每个内的平均产液量,设m点次后的任意一点次为第n点次,验证平均产液量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第n点次不是停井时间点,继续往后验算,直至上式不成立,如果平均产液量则第n点次就是停井时间点,那么间抽周期确定为开Tdn-Tdm,停Tmt-Tnt,其中,Tnt为沉没度为Ln时恢复沉没度曲线所对应的时间,Tmt为沉没度为Lm时恢复沉没度曲线所对应的时间,T(n-1)t为沉没度为L(n-1)时恢复沉没度曲线对应的时间,Tdn为沉没度为Ln时生产沉没度曲线所对应的时间,Tdm为沉没度为Lm时生产沉没度曲线所对应的时间。步骤1)中所述动液面时间恢复关系式为L(t)=a-be-ct,其中,L(t)为油井动液面深度,t为停井时间,a,b,c为待定系数。步骤2)中所述恢复沉没度曲线=泵挂深度-动液面恢复曲线L(t),其中,每口井的泵挂深度为定值。步骤1)中所述油井动液面深度通过油井示功图得到。步骤4)中所述累计产液量Qp通过油井示功图得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油井间抽周期确定方法,简单易操作,避免了人工测液面凭经验确定间开周期的不足,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在产液量不降的前提下实现了节能,有利于油田的高效开发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下面将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分析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井间抽周期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油井产液情况,使抽油机不空抽,停、开井三次,分别记录每次从停到开井前的停井时间t和每个停井时间t对应的油井动液面深度L,将该三组数据代入动液面时间恢复关系式,确定动液面恢复曲线L(t);步骤2)根据动液面恢复曲线,计算出动液面恢复到最高点所需时间,即第四次停井时间,然后进行第四次停井;步骤3)将动液面恢复曲线L(t)转化为恢复沉没度曲线,得到第四次停井时间段内的恢复沉没度曲线;步骤4)开始第四次开井生产后,以停井开始时刻为0时刻,记录每个时刻对应的沉没度和产液量,分别得到生产沉没度曲线和产液量曲线,并计算每隔时间内的累计产液量Qp,其中p为间隔次数,取1,2,……m,……n,……p,将稳态生产产液量定为目标产液量为Q目标;当从m点次开始,累计产液量大于目标产液量时,则从m点次开始一直推算每个内的平均产液量,设m点次后的任意一点次为第n点次,验证平均产液量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第n点次不是停井时间点,继续往后验算,直至上式不成立,如果平均产液量则第n点次就是停井时间点,那么间抽周期确定为开Tdn-Tdm,停Tmt-Tnt,其中,Tnt为沉没度为Ln时恢复沉没度曲线所对应的时间,Tmt为沉没度为Lm时恢复沉没度曲线所对应的时间,T(n-1)t为沉没度为L(n-1)时恢复沉没度曲线对应的时间,Tdn为沉没度为Ln时生产沉没度曲线所对应的时间,Tdm为沉没度为Lm时生产沉没度曲线所对应的时间。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井间抽周期确定方法,步骤1)中所述动液面时间恢复关系式为L(t)=a-be-ct,其中,L(t)为油井动液面深度,t为停井时间,a,b,c为待定系数。动液面时间恢复关系式推导过程如下:当产液指数一定时,则产量与生产压差呈直线关系,即:q=J(Pi-Pwf)(1)式中:q为日产液量;J为采液指数;Pi为地层压力;Pwf为井底流压。在油井液面恢复过程中,根据井筒储存系数的定义,可以写出油层产液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为式中:γ为套管内半径m;g为井液密度kg/m3。由(1)=(2)式再对其进行积分得:另外井底流压Pwf(t)随着液面的逐渐恢复而变化,其变化函数为:Pwf(t)=pgL(t)(4)当液面恢复期t=0时,油井液面高度为L0,则此时的井底流压为:Pi-pgL0=ec(5)将(4)和(5)带入(3)式得:(6)式改写成指数函数关系,如下式所示:L(t)=a-be-ct(7)L(t)为油井动液面深度,t为停井时间,a,b,c为待定系数。从上述函数关系式可知,只要能给出三组数据就可以确定上述函数关系式(7)。因此,以间开油井动液面恢复规律为依据,通过三次停井开井,可确定出油井的动液面恢复曲线。其中,恢复沉没度曲线=泵挂深度-动液面恢复曲线L(t),其中,每口井的泵挂深度为定值。在有杆泵采油过程中,通过动力仪会出油井示功图,油井示功图是由荷载随位移的变化曲线所构成的封闭曲线图,通过油井示功图可以得到油井动液面深度和累计产液量Qp。将恢复沉没度曲线、生产沉没度曲线及产液量曲线绘制在同一图中,如图1所示,从m点次开始,累计产液量大于目标产液量,则从m点次开始一直推算每个内的平均产液量,当m点次后的第n点次的平均产液量则该第n点次就是停井时间点,那么间抽周期确定为开Tdn-Tdm,停Tmt-Tnt。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功图采集频度可调整),图1中Tmax为第四次停井时间。本实施例没有具体描述的部分都属于本
的公知常识和公知技术,此处不再一一详细说明。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专利技术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油井间抽周期确定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井间抽周期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油井产液情况,使抽油机不空抽,停、开井三次,分别记录每次从停到开井前的停井时间t和每个停井时间t对应的油井动液面深度L,将该三组数据代入动液面时间恢复关系式,确定动液面恢复曲线L(t);步骤2)根据动液面恢复曲线,计算出动液面恢复到最高点所需时间,即第四次停井时间,然后进行第四次停井;步骤3)将动液面恢复曲线L(t)转化为恢复沉没度曲线,得到第四次停井时间段内的恢复沉没度曲线;步骤4)开始第四次开井生产后,以停井开始时刻为0时刻,记录每个时刻对应的沉没度和产液量,分别得到生产沉没度曲线和产液量曲线,并计算每隔▽t时间内的累计产液量Qp,其中p为间隔次数,取1,2,……m,……n,……p,将稳态生产产液量定为目标产液量为Q目标;当从m点次开始,累计产液量大于目标产液量时,则从m点次开始一直推算每个▽t内的平均产液量,设m点次后的任意一点次为第n点次,验证平均产液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井间抽周期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油井产液情况,使抽油机不空抽,停、开井三次,分别记录每次从停到开井前的停井时间t和每个停井时间t对应的油井动液面深度L,将该三组数据代入动液面时间恢复关系式,确定动液面恢复曲线L(t);步骤2)根据动液面恢复曲线,计算出动液面恢复到最高点所需时间,即第四次停井时间,然后进行第四次停井;步骤3)将动液面恢复曲线L(t)转化为恢复沉没度曲线,得到第四次停井时间段内的恢复沉没度曲线;步骤4)开始第四次开井生产后,以停井开始时刻为0时刻,记录每个时刻对应的沉没度和产液量,分别得到生产沉没度曲线和产液量曲线,并计算每隔▽t时间内的累计产液量Qp,其中p为间隔次数,取1,2,……m,……n,……p,将稳态生产产液量定为目标产液量为Q目标;当从m点次开始,累计产液量大于目标产液量时,则从m点次开始一直推算每个▽t内的平均产液量,设m点次后的任意一点次为第n点次,验证平均产液量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第n点次不是停井时间点,继续往后验算,直至上式不成立,如果平均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江黄天虎李永清于世春李珍吴利利闫娟张彬邱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