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气密性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957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6: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气密性检测方法,减少工人疲劳作业,检测效率高。具体为:通过控制气缸活塞杆运动,使气缸活塞杆端部的气密接头与待检测设备的进气孔密封对接;当活塞杆上的压块触碰到行程开关时,行程开关导通,气缸活塞杆停止运动,与气密接头贯通的充气管路导通,向待检测设备内充入压缩气体;充气过程中,压力表实时监测待检测设备内的压力并发送给控制单元,当待检测设备内的压力值达到设定的工艺保压值时,断开充气管路,进入保压状态;保压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依据压力表的压力值判定待检测设备是否气密合格:若压力表检测的压力值低于设定的下限值时,说明待检测设备气密不合格;若压力表检测的压力值不低于设定的下限值,说明待检测设备气密合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气密性检测方法
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气密性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对某型号的筒体进行气密检测时,多使用的为手动检测台,检测时需将包装筒体平放在工作案上,手动安装的密封接头装配困难且密封性差,检测效率低,送气胶管反复拉伸易损坏,气密试验需反复多次才能成功。由此导致气密试验工序耗时较长,人工成本高,已成为装配生产线的瓶颈工序。为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设计一台操作简便的自动气密试验装置及其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气密性检测方法,能够实现待检测设备的自动充压、保压、检测及判定,减少工人疲劳作业,提高检测效率。所述自动气密性检测方法,具体为:步骤一: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气缸活塞杆运动,使气缸活塞杆端部的气密接头与待检测设备的进气孔密封对接;步骤二:当气缸活塞杆上的压块触碰到行程开关时,所述行程开关导通,向控制单元发送运动到位信号;所述控制单元接收到运动到位信号,控制所述气缸活塞杆停止运动,并控制与所述气密接头贯通的充气管路导通,向待检测设备内充入压缩气体;步骤三:充气过程中,通过压力表实时监测待检测设备内的压力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当待检测设备内的压力值达到设定的工艺保压值时,所述控制单元断开充气管路,进入保压状态;步骤四:当保压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控制单元依据所述压力表的压力值判定待检测设备是否气密合格:若压力表检测的压力值低于设定的下限值时,说明待检测设备气密不合格;若压力表检测的压力值不低于设定的下限值,说明待检测设备气密合格。所述步骤四中判定完成后,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气缸活塞杆反向运动至初始位置,使气缸活塞杆端部的气密接头与待检测设备的进气孔脱离。有益效果:(1)采用该检测方法能够实现待检测设备的自动充压、保压、检测及判定,检测效率高;(2)采用气缸作为主动件配合气密接头来代替人工对待检测筒体进行密封,可有效代替手动气密检测台,减少工人疲劳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该气密性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图2和图3为能够实现该检测方法的气密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机架1、2-气缸、7-面板、8-主体板、9-上支座、10-下支座、11-气缸座、12-气密接头、13-气缸气管A、14-气缸气管B、15-行程开关、16-工件充气管、17-压力表、18-绿色指示灯、19-红色指示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气密性检测方法,能够实现待检测设备的自动充压、保压、检测及判定,从而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具体工作步骤为:步骤一:将待检测筒体固定在对应的工位上;步骤二: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气缸活塞杆运动,使气缸活塞杆端部的气密接头与待检测设备的进气孔密封对接;步骤三:当活塞杆上的压块触碰到行程开关时,行程开关导通,向控制单元发送运动到位信号;控制单元接收该信号后,控制所述气缸活塞杆停止运动,并控制与所述气密接头贯通的充气管路导通,向待检测设备内充入压缩气体;步骤四:充气过程中,压力表实时监测打压压力并发送给控制单元,当压力值达到设定的工艺保压值时,控制单元断开充气管路,并控制保压指示灯亮,此时进入保压状态,保压时间1min。步骤五:当保压时间达到1min后,控制单元依据压力表的压力值判定待检测筒体是否气密合格,若压力表检测的压力值低于设定的下限值时,说明待检测筒体气密不合格,控制报警指示灯亮;若压力表检测的压力值不低于设定的下限值,则说明待检测筒体气密合格。步骤六:判定完成后,控制单元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上行到待装配位置,等待装配下一个筒体。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中的自动气密性检测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该方法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该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机架1、气密结构、气路单元和控制单元。本实施例为双工位气密性检测装置,即设置了两个工位,可分别对了两个待检测筒体(本实施例中待检测设备为筒体)进行气密性检测。两个工位共用机架1和控制单元,每个工位分别有独立的气密结构和气路单元。其中气密结构包括气缸2和气密接头12,气缸作为主动件配合气密接头来代替人工对待检测筒体进行密封;机架1为整个装置的支撑,用于安装气缸2以及待检测筒体;气路单元用于将气体充入待检测筒体;控制单元用于实现自动充压、保压、检测以及合格判定。机架1包括支架和主体板,支架为门框式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水平底座、底部与底座固接且位于底座两相对侧的立柱和固定在两立柱顶部的横梁。为提高立柱的可靠性,在底座上固接有用于对立柱进行斜向支撑的加强筋。在横梁上固接有面板,装置所需的各种指示灯(每个工位对应一个绿色指示灯18和红色指示灯19,其中绿色指示灯18为保压指示灯、红色指示灯19为报警指示灯)、开关、压力表17等装配在面板7上。主体板8固接在支架的两立柱之间,用于支撑气缸2和待检测的筒体。在主体板8上设置了两个工位,两个工位分别单独控制,以减少干扰,提高装置使用的灵活性。每个工位均对应设置有气缸2、上支座9、下支座10、压力表17和指示灯。气缸2通过气缸座11安装在主体板8上,气缸2活塞杆的端部设置有气密接头12,与气源相连的工件充气管16与气密接头12相连,由于工件充气管16会随着活塞移动,因此工件充气管16选择有弹性的塑料管,可弯曲,安装时预留出行程部分的长度。在主体板8上气缸活塞杆的下方设置用于固定待检测筒体的上支座9和下支座10;检测时,待检测筒体固定在上支座9和下支座10之间。在主体板8上上支座9的上方设置有行程开关15,气缸2工作时,其活塞杆向下运动使活塞杆端部的气密接头12将待检测筒体的进气孔密封,当气缸活塞杆上的压块触碰到行程开关15时,气缸2停止向下移动。气路单元的原理为:压缩空气(气源)经设置有过滤减压阀的气源管路过滤调压后,再经过流速控制阀后分为两路:一路与三位五通电磁阀相连,用于控制两个气缸活塞杆的运动,具体为:与流速控制阀相连的气源管路与三位五通电磁阀的进气口相连,三位五通电磁阀的两个出气口分别通过气缸气管A13与两个气缸的无杆腔贯通,两个排气口分别通过气缸气管B14与两个气缸的有杆腔贯通;通过控制单元控制三位五通电磁阀的工作状态,从而分别控制两个气缸对待检测筒体执行密封操作。另一路与气路三通A的进气口相连,用于对待检测筒体进行充压,具体为:气路三通A具有一个进气口,两个出气口,两个出气口分别对应两个工位的待检测筒体,以其中一路为例:气路三通A的出气口经过设置有减压阀和两通电磁阀的管路与气路三通B的进气口贯通,气路三通B的两个出气口中一个与工件充气管16相连,另一个与用于测量充气压力的电子压力表相连。其中流速控制阀用来控制气缸的运动速度,通过设置减压阀和流速控制阀提高了气路单元的稳定性。整个试验装置中除引入的电源线及气源管路,均通过保护罩进行密封保护;同时,保护罩可拆卸,方便维修。气路单元中的各阀门均受控于控制单元,通过上述三位五通电磁阀以及两个两通电磁阀的设置能够对两个工位的气缸以及待检测筒体进行分别控制。控制单元通过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上述各种电磁阀实现自动气密试验功能。双工位通过一个开关进行控制(即一键启动),但保压试验及检测结果互不干扰,分开进行。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气密性检测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气密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气缸活塞杆运动,使气缸活塞杆端部的气密接头与待检测设备的进气孔密封对接;步骤二:当气缸活塞杆上的压块触碰到行程开关时,所述行程开关导通,向控制单元发送运动到位信号;所述控制单元接收到运动到位信号,控制所述气缸活塞杆停止运动,并控制与所述气密接头贯通的充气管路导通,向待检测设备内充入压缩气体;步骤三:充气过程中,通过压力表实时监测待检测设备内的压力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当待检测设备内的压力值达到设定的工艺保压值时,所述控制单元断开充气管路,进入保压状态;步骤四:当保压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控制单元依据所述压力表的压力值判定待检测设备是否气密合格:若压力表检测的压力值低于设定的下限值时,说明待检测设备气密不合格;若压力表检测的压力值不低于设定的下限值,说明待检测设备气密合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气密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气缸活塞杆运动,使气缸活塞杆端部的气密接头与待检测设备的进气孔密封对接;步骤二:当气缸活塞杆上的压块触碰到行程开关时,所述行程开关导通,向控制单元发送运动到位信号;所述控制单元接收到运动到位信号,控制所述气缸活塞杆停止运动,并控制与所述气密接头贯通的充气管路导通,向待检测设备内充入压缩气体;步骤三:充气过程中,通过压力表实时监测待检测设备内的压力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当待检测设备内的压力值达到设定的工艺保压值时,所述控制单元断开充气管路,进入保压状态;步骤四:当保压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控制单元依据所述压力表的压力值判定待检测设备是否气密合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迎春金晶王湛文岳艳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机机电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