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MGM股份公司专利>正文

轱辘旱冰鞋或冰鞋的运动鞋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946 阅读:4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轱辘旱冰鞋或冰鞋的鞋的结构。这种鞋包括软鞋面(4)、带有板(7)的硬支撑体(5),一对臂(8a,8b)从该板向上延伸以至少从侧面包围并支撑鞋面(4);这种鞋(3)适于与一个支撑两个或两个以上滚轴或一个冰刀的框架(2)相结合。这种鞋还包括一个由基本上刚性材料制成并且包括在软鞋面(4)里面的鞋内底(6)。(*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轱辘旱冰鞋或冰鞋的运动鞋的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与市场上最流行的冰鞋,例如为了运动、休闲或健身目的的冰鞋或直进式轱辘旱冰鞋相结合使用的靴子,基本上可分成两大类在第一类中,鞋由外侧硬结构以及可能的相同材质的护踝套构成,并且包括软内靴,该外侧硬结构由塑料下壳体构成;第二类包括由软鞋面构成的鞋,该软鞋面相应于鞋内底和腿的侧面部位由有限尺寸的硬结构所支撑以使得大部分鞋面露出来;后者以如此的方式连接至硬结构以使得允许滑冰者正确地控制冰鞋。申请日为1994年7月19日的欧洲专利No.0 710 141公开了一种属于上述第二类的鞋;其实际上带有由柔软且透气的材料制成并且与使鞋面的背部不受限制的支撑件相互连接的鞋面;这些支撑件适于保持鞋面以便允许滑冰者将冰鞋保持为垂直位置,并且包括一个鞋底,鞋面的内底相应于鞋跟和鞋尖部位连接在其上;鞋面沿着鞋底的侧面相应于鞋尖部位通过铆接或胶合而固定。申请日为1990年10月19日的法国专利申请No.2 668 072也涉及一种属于上述第二类冰鞋的鞋,其中软鞋面刚性地结合至硬鞋外底;同样刚性地结合至所述硬鞋外底的硬鞋后帮(counter)以如此的方式包围鞋面的后部以使得允许脚踝能前后摆动,而不能向侧面弯曲。为了能保证鞋面被牢固地保持,如上述引用的两篇文献所限定的,根据现有技术的冰鞋的鞋底或硬外底必须带有包围元件以限制鞋面的可能移动;这种基本上为壳体或外壁形状的包围元件位于相应于鞋跟以及可能还有鞋尖的位置。这种靴子的主要缺点在于,这些包围元件的存在严重地限制了与两种或更多相近尺寸的鞋面相结合使用同一硬支撑件,或者至少同一硬鞋底的可能性。类似地,将支撑件与具有不同美学、结构或功能特点的鞋面相结合使用的可能性也受到限制,这是因为难以将硬支撑件适用于其中与所述硬支撑件相接触区域不一致的鞋面。另一个缺点来源于将鞋面的内底沿着硬鞋底的全部周边区域以稳定的方式固定的需要,以防止鞋面自身相对于支撑件或硬鞋底移动;这种可以在机械式紧固件(例如铆接)的帮助下或者通过其它方式或方法(例如缝合、粘合、胶合或焊接)进行的固定用作提供鞋面相对于硬支撑件的所需稳定性的目的从而允许在相关运动活动中对冰鞋的准确控制。总之,这不仅涉及到在冰鞋的装配中更长的操作,因为需要提供所述的稳定固定,而且还涉及到当鞋的组成部件(即鞋面或硬支撑件)损坏或磨损时在不毁坏或者不严重损伤其余组成部件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更换的一定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方面的一个主要目标是通过提供一种轱辘旱冰鞋或滑冰鞋的鞋的、易于装配和拆卸的结构而克服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中的上述缺点。在上述总目标之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冰鞋的鞋,其中硬支撑件能以模块化的方式用于不同尺寸和/或不同形式的鞋面。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冰鞋的鞋,其中各种组成部件能很容易和方便地更换,而无需增加在为此目的的任何所述部件上采取的破坏性操作。最后,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同样重要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冰鞋的鞋,其能利用容易得到的公知工具、机械和技术以十分具有竞争力的成本进行制造。根据本专利技术,这些目的以及在下述说明中将会明显的其它目的通过结合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轱辘旱冰鞋或滑冰鞋的鞋的结构而达到。附图说明从下述详细描述以及一些作为非限制型实例给出的具体实施例的附图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滑冰鞋的特点和优点将会更加易于理解。在附图中图1是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鞋的冰鞋的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冰鞋的后视全图;图3是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鞋的第二实施例、与图2中冰鞋类似的冰鞋的视图;图4是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鞋的第三实施例、与图1中冰鞋类似的的冰鞋的视图;图5是图4所示冰鞋的后视全图;图6是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鞋的第四实施例、与图1中冰鞋类似的的冰鞋的视图;图7是第五实施例的局部横截侧视图;图8是第六实施例的分解图;图9是图8所示冰鞋的局部横截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上述附图,附图标记1用于一般地指示一个由框架2和鞋3构成的冰鞋,该框架用于支撑在地面上停止、滑动或滚动的设备,例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辊轴(未示出)或一个冰刀(未示出,两者之一)。鞋基本上由软鞋面4、硬支撑件5和鞋内底6构成。硬支撑件具有板7,框架2相对于其下表面而附着,并且一对臂8a、8b由此向上延伸以横向地接受和支撑大约处于脚踝部位的鞋面4。板7基本上从脚跟部位延伸至鞋3的脚尖部位,并且其横向延伸大致相应于框架2的面向板7并且适于与其相结合的表面的横向延伸A。板7的纵向端部是敞开的并且没有受到限制,即没有被任何壁、垂直边缘或鞋后帮(counter)所限制;另外,板7设有孔9和10,它们分别大致相应于脚尖部位和脚跟部位,并且与设在框架2中的孔11和12以及设在硬鞋内底6中的孔13和14轴向对准。一种现有技术中很公知类型的软鞋面4可有利地由透气材料制成并且借助于公知的紧固方法(例如鞋带、带扣、拉杆等,未示出)紧固在脚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创新性方面,鞋内底6由基本上刚性的材料制成并且包括在软鞋面4里或者也可以由其从外面包围,从而使鞋面自身形成必要的结构布置,以及一旦鞋面4与硬支撑件5和框架2相结合从而形成冰鞋1,给鞋3中的脚提供所需的稳定性。如图2所示,将硬鞋内底6、软鞋面4、板7和框架2以类似三明治的方式装配在一起从而得到冰鞋1,优选地借助于可移除的紧固方式(例如穿过孔9、11、13和10、12、14的螺钉15和螺母16)。这样,使软鞋面4具有结构刚性和稳定性的组合部件由位于鞋面4自身里面的硬鞋内底6构成,而硬支撑件5基本上用作与框架2相连接的元件以及用于在侧面支撑鞋面4。为了改进脚踝和腿下部的侧面和后面支撑,图3中示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鞋的第二实施例,还包括护踝套(cuff)17,其枢轴转动地连接到硬支撑件5的所述侧臂8a、8b;有利地,护踝套17设置有一对前翼片18a、18b,其适于大致相应于胫骨部位借助于公知的紧固方式(例如Velcro带、鞋带或拉杆)紧固在一起,还有一个在向后移动时支撑小腿的后横向构件(rear crosspiece)19。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理解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滑冰的鞋的结构实现了预定目的和优点实际上,鞋3的各个组成部件彼此之间以及冰鞋框架2的连接借助于简单的机构相应于鞋尖和鞋跟部位出现,优选地借助于可移除的连接件,例如大致相应于板7的纵向中轴布置的螺钉15、16;因此借助于铆钉、缝纫、缝合或胶合其它区域(例如尤其是鞋面4的鞋尖和鞋跟的周边区域)的紧固方式就是不必要的了,因为事实上硬鞋内底6给鞋面4带来了所需的强度和侧面稳定性,从而允许滑冰者以最优化的方式控制和导向冰鞋1。于是,鞋3的这种构造和装配,以及将鞋3附着至框架2,证明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了简化。考虑到损坏或磨损之后的更换问题,各个组成部件彼此间的分离也同样简化了,这样的拆卸实际上能以最容易的方式进行,并且不会让任何剩余组成部件遭受到任何毁坏性的操作。另外,硬支撑件5的结构,尤其是其尺寸极大地减少并且其在相应于鞋3的鞋尖和鞋跟部位的端部是敞开的板7,允许同一硬支撑件可与不同尺寸或不同形状的鞋相结合使用;之所以允许这样的通用性,是因为那里没有周边的垂直壁或鞋尖和/或鞋跟包壳来限制可容纳在支撑件中的鞋的尺寸。应当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范围内,上述鞋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轱辘旱冰鞋或冰鞋的鞋的结构,其包括软鞋面(4,104)、带有板(7,107)的硬支撑体(5,105),一对臂(8a,8b,26,108a,108b)从该板向上延伸以至少侧面地包围并支撑所述鞋面(104),所述鞋(3,103)适于与一个框架(2,102)相联,该框架支撑用于在地面上停留、滑行或滚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个由基本上刚性材料制成并且至少部分地包括在所述软鞋面(4,104)里的鞋内底(6,106)。

【技术特征摘要】
IT 2002-7-18 PN2002A0000561.一种轱辘旱冰鞋或冰鞋的鞋的结构,其包括软鞋面(4,104)、带有板(7,107)的硬支撑体(5,105),一对臂(8a,8b,26,108a,108b)从该板向上延伸以至少侧面地包围并支撑所述鞋面(104),所述鞋(3,103)适于与一个框架(2,102)相联,该框架支撑用于在地面上停留、滑行或滚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个由基本上刚性材料制成并且至少部分地包括在所述软鞋面(4,104)里的鞋内底(6,10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内底(6,106)整体地包括在所述软鞋面(4,104)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3)可相应于所述板(7)的下表面与所述框架(2)相结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板(7)基本上从鞋跟部位延伸到鞋尖部位,并且其具有横向延伸,该横向延伸为大致相当于所述框架(2)面对所述板(7)并适于与其相结合的表面的横向延伸(A)。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板(7)的端部是敞开的并且没有垂直壁。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鞋内底(6),所述软鞋面(4)和所述板(7)彼此两两相连接,并与所述框架(2)借助于大致位于相当于所述板(7)纵向中轴位置的可移除连接装置相连接;所述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赞皮耶里D德拉扎里
申请(专利权)人:MGM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